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994

分节阅读 994(2/2)

目录

很快,木华黎的奏疏,以及赵石先前写就的奏折,一并便呈送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其实也不怪朝臣拖沓,而是在年头上,中书除了值守之人,其他皆以回家过年,各部皆是如此。

胡人入京觐见,又是大事,留守臣子不敢自专,又不能不慎重,一旦送入宫内,很可能皇帝陛下便要问众人意向,仓促之间,哪里能想的周全。

所以,才耽搁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上衙的时候,便命人送入宫内给皇帝陛下揽阅。

其实,非是战报,灾患等事,中书皆是如此处置,并非故意拖延,只是皇帝陛下对中书重臣有了不满,想的也就多了一些罢了。

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陛下先细细看了木华黎的奏疏,其实,这是如今抚有草原诸部兵马的木大将军第一次真正的上书皇帝陛下,也表明木华黎地位的提升。

以前,木华黎一直便是大将军赵石之部将,要说什么话,直接派人送信于大将军衙署便了,不用上书于朝廷。

而今木华黎因伐夏有功,进了一步,真正领了大将军号,也便不能再以大将军赵石私曲自称了,虽然事实上,木大将军在北边草原,无大将军赵石军令,谁也指挥不动这位。

但在明面上,却不能再像以往般行事了,当然,这还是在幕僚参军的提醒之下,木大将军才不情不愿的口述了奏疏,并送入京师。

不过奏疏却写的分外详尽,从率领大军北归草原,一直到蒙古人的内乱,中间更有如今草原诸部格局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一一列了出来。

所以,奏疏显得很是冗长,与其他人的上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当然不怪参军幕僚们不用心,也不能怪木华黎有什么其他意图,只是因为木大将军身边,如今没有一个写过什么奏疏而已。

即便是木大将军麾下的大将李刑,在这个上面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索性,一股脑将能说的都写了进去,没有什么文笔修饰,字里行间也直白的厉害,一看就知道是出于军中之人的手笔。

看着有些喜感,但越看,皇帝陛下也越是欣慰,尤其是木大将军对草原诸部格局的描述,很能让皇帝陛下对草原诸部有一番新的认识。

不过就算皇帝陛下再欣慰,这样的奏疏也是不可取的,以如今大秦之疆域,各地布政使,宣抚使要都这么写奏疏,无论中书,还是皇帝陛下,必定都要应接不暇了。

皇帝陛下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将这封奏疏看的通透明白,对北方草原的大势,也清晰了许多。

而木华黎的奏疏中,也提到了这些胡人进京缘由,确实是等急了,而且,草原上有些动荡,木大将军的建议是,朝廷明年需要派出使臣来进行安抚。

木大将军更着重提及,桑昆汗之子,西克烈部王子图撒合入京觐见,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位皇室贵女为妻,要朝廷注意一下辈分的问题,也就是桑昆汗的孙子要娶妻,不能让皇帝陛下比桑昆矮上一辈或两辈才好。

当然,草原上不注重这些,就像桑昆和赵石结为安达,有着兄弟之好,但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石,这在草原上乃司空见惯之事。

但大秦不成,是有着汉家礼仪约束的,所以木大将军对此事很是说了两句,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想的,很有先见之明。

看完了木大将军的奏疏,皇帝陛下意犹未尽的翻开赵石的上书,和之前赵石所言诸事,差不多,只是简短了些,一些意思并未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回皇帝陛下看的很快,放下两封奏折,皇帝陛下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两封奏折对照,其实如何接待这些胡人使者,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就像赵石所言,之所以有所碍难,不过是因为语言不通,不知胡人风俗习性罢了。

“传朕口谕,召皇长子李琼来乾元殿,召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理藩院主事王光弼入见。”

理藩院设立于景兴初年,已经有些年头,但说实话,和唐时的鸿胪寺没法相比,一直以来,理藩院只设了一个主事,乃从六品,又设下两个副职,都是正七品,其余文书,户曹等,皆为吏员。

可以说,这一直就是个小衙门,说的不好听一点,更像是驿站,只管胡人入京的吃穿住行,一旦来使,还可充当一下礼仪教授,但估摸着要去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等处找人来做。

所以,皇帝陛下心里的埋怨没有多少道理,朝廷对此处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为虽然大秦收服了吐蕃低地,草原诸部,但这些年入京觐见的胡人,屈指可数,朝廷的目光,也从来不在此处。

不过随着时局进展,设于礼部之下的理藩院,实际上会越来越炙手可热,尤其是当古丝绸之路再次通畅的时候,这里必将是胡人入京的第一站。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款待

回到府中的赵石,并未清闲多久,到了中午时,赵幽燕陪着图撒合以及不鲁黑台来到了晋国公府。

来的只是这三个人,赵幽燕乃赵石亲兵出身,如今在大同任镇守副使,又是大将军赵石的亲戚,有着这样的关系,即便身上有着军务,大年初四登门送上节礼也合情合理。

至于图撒合与不鲁黑台二人,一个代表着克烈部,一个代表鞑靼诸部,这两个部族,都给大将军赵石有着姻亲的关系,入京安顿好了之后,必然会到晋国公府拜见。

至于其他人,即便不懂什么,很想跟大将军,天神的使者在第一时间交谈,也不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是不懂,但赵幽燕等随同入京的将领们却是懂的。

还没有等到朝廷接见,这些胡人先就聚于晋国公府,十分的不妥。

他们在冬天里从遥远的草原,来到大秦京师,一路紧赶慢赶,顶风冒雪,自然这两个草原贵族也就没带来什么礼物。

说实话,草原部族现在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在他们眼中珍贵无比的草场,羊马,甚至说是奴隶,在大秦京师地界,皆不值一提,问问满长安的百姓,估计也没哪个愿意去草原挨冻。

也没人会弄些羊马养在家中,即便是长安城外的皇庄,都不会缺了这些,至于奴隶,大秦律中有着明文规定,不准买卖奴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