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1016

分节阅读 1016(2/2)

目录

至于其间众多的细节,以及最终的效果,身为大秦上将的两个人,都不曾有任何清晰的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并不全是文人的自高之词,其中是有着道理的。

而现在种燧跟赵石商量的是,他想亲自带兵去河洛。

在这件事上,赵石劝道:“张大将军备战多年,一心东进,若你率殿前司禁军前去,张大将军定然以为你有争功之心,百般防范之下,难免分心于战事,一旦战事不利,很可能要将罪责推到你的头上。”

“再有,我若是张大将军,会命你驻守河洛,为大军留后,粮道在你手里不假,但责任在你这里,一旦河洛有事,立即挫动全局,功轻而责重,何以为之”

可以说,这些年赵石南征北战,已经培养出了很好的大局观,说的也很明白。

这些道理种燧不懂吗他自然是懂的,只是立功之心太切,又是中原定鼎之战,按捺不住功利之心

当然,其中也有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位置渐渐尴尬了起来,他这位大将军坐镇长安县的日子还剩几何

既然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位置不很牢靠,那便需要早做绸缪,归根结底,种家人的目光总是在向前看的。

即便是赵石的劝说,也不能马上打消种燧的念头,还需要跟旁人商量一番,才会做出决定,但殿前司禁军开拔的日子也不算远了,领兵之人为何,需要种燧这里加紧一些做出最终的决议。

实际上,没能获得妹夫的支持,种燧领兵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刚刚经过伐夏之战的他,又领兵东征,没有有力之人举荐,枢密院和兵部都会做出各方面的考量,大将军种燧无疑不会是最佳人选。

至于将来殿前司禁军何去何从,他们两人也含糊的说了几句。

但无论是赵石,还是种燧,都没有任何把握。

这样一个日渐庞大的军事集团,成型于景兴末年,膨胀于成武初年,作为各路边军的有力补充和后盾,拆散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割其兵权,应该是一定的了。

但怎样将殿前司禁军分割开来,赵石和种燧都没有定见,想来朝廷也在琢磨

本来,赵石还想见见旧部杨胜,这位出身羽林左卫的殿前司指挥副使,悄无声息间已经成为一方重将,在杨家的地位不言而喻。

不过杨胜现在已经去了庆阳,当庆阳镇军整编之事结束后,还要去延州转上一圈,今年是不用想闲下来了。

赵石和太子一行没有在长安县多留,也没法多留,所以只在长安县呆了一宿,便启程西去。。

有三千殿前司禁军兵士,就此加入了护卫行列之中,这个时候,护卫车队的军兵,就已经超过了六千人,加上闲杂人等,足足近万人的队伍,形成长达数里的蛇形,行走在去到秦州的官道之上。

一路穿州过府,这一日,终于来到秦州境内。

秦川南路布政使带秦州文武官员迎于道左,一番喧扰之后,便簇拥着太子车辇,去到秦州府城之内,当晚,为太子接风洗尘。

当中,秦州赵氏人等,除了依次拜见太子之外,都簇拥到了大将军赵石身边。

秦州赵氏,秦州第一豪族,这不但得益于外戚的身份,还因为族内出了一位显赫无比的大将军赵石。

虽说大家都明白,晋国公赵石跟秦州赵氏没有任何的血脉关系,但从景兴年间,巩义赵氏便成了秦州赵氏的旁支,秦州赵氏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将军赵石的天然盟友。

这次与归义王结亲,还是晋国公赵石亲手操持,如今又作为赐婚副使,来到秦州地界,秦州赵氏就算不伺候好了太子殿下,也要让大将军满意而来,尽兴离去才成。

秦州赵氏之所以如此兴旺,其实还要得益于另外两位重要人物的长寿,一位当年便是当今太皇太后娘娘,一位则是如今秦州赵氏的当家之人,赵老爷子。

这两位都还健在,便能保证秦州赵氏的福祚绵长,子弟就算没多大出息,也能混个富贵平安一生。

所以说,赵石来到秦州,实际上便等于回家了,都说富贵好还乡,所以来到秦州,赵石只会受到最热情的款待,而不会有任何风刀雪剑等着他。

当然,无论太子殿下,还是赵石,都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赵氏求月票

三更,月票,求月票啊

在秦州歇息一日,赵石便陪同太子殿下来到秦州赵氏祖居。

赵氏族人,闻风而来,赵石陪同太子李珀到是,这里内内外外,怕不有数百人之多。

赵老爷子让人搀着,带领族中子侄,已经设好了香案,太子一到,便当先跪倒在地,族人也都黑压压跪倒了一地。

显然,这是秦州赵氏风光的日子,秦州大族,也都派了人来观礼,眼见秦州赵氏这等风光,也只能羡慕的眼睛发蓝。

不过秦州赵氏风光了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也只能感慨一下,秦州赵氏生了个好女儿,历经三朝而荣宠不衰,正德年间的后宫宠妃,景兴年间的太后娘娘,到了成五年间,又自成了太皇太后。

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不倒,想当初,这秦州赵氏,也不过是世代从军,小有威名的秦州将门中的一个而已。

但现在再看,真真是荣华富贵,门楣兴旺,让人不敢正视。

而太皇太后这位秦州女儿,在秦州也已经是一个传奇了,不过让人沮丧的是,这样的崛起过程,真真是模仿不来。

秦州女儿,入宫的不在少数,但数十年间,却也只出了这么一位而已。

此时,太子殿下开始用稚嫩的声音,宣读圣旨。

因此番秦州赵氏女出嫁吐蕃归义王,已经带了些和亲的色彩,对于秦州赵氏的荣宠恩赐。也就不会少上半分。也确实如此。无论是朝廷赐下的出嫁仪仗,还是所携嫁妆,都比照公主出嫁之例置办下来的。

圣旨其实不长,但所赐之物实在太多,听着那一长串的东西,赵石也有些头疼,归义王迎娶的队伍应该也在这几日便能来到秦州。

然后送亲去吐蕃低地,这一路可不怎么好走。带上那多的东西,遭匪的可能不大,但想进入吐蕃低地,需要绕很远的路,这一路上,可有的麻烦了。

圣旨宣读完毕,秦州赵氏这里,便立刻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吹锣打鼓,鞭炮齐鸣。

太子殿下虽小。但诸般礼仪,皆都谙熟。又有人在旁时刻提醒,在这些秦州土族面前,尽显皇家雍容。

先是将圣旨交给旁人,便上前亲自搀扶起了赵老爷子,并向赵老爷子见礼,执的是正经的晚辈之礼。

随着太子执意搀着赵老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