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43(2/2)
朝中风波险恶,旁人却又怎知刘景尧心中的欢喜而他的心思也一下就活了起来,并频频向“孤苦伶仃”的长公主殿下示好。
奈何,长公主殿下无意于朝政,除了与权势越加显赫的大将军赵石交好之外,跟旁人好像皆无多少瓜葛。
刘景尧这里费劲心思,也不过是能隔上几月,借着出游之名,去到长安城西的长公主府邸探望一下。
不过这对于刘景尧来说,已然分外的幸福了。
到了后来,关于大将军赵石和长公主殿下的关系,众人猜测纷纭,到也有不少传入了刘景尧的耳朵,只是这位已然身陷其中,对这些皆都视若罔闻罢了。
时光流逝,长安之变后,景兴皇帝驾崩,成武皇帝登基,又是一番风波动荡,而长公主殿下,也变成了大长公主殿下。
城外的那座公主府中,也多了一个小小的女童,这让刘景尧分外的惆怅,那女童是不是公主殿下的私生子这样的想法,一直抓挠着他的心。
直到成武五年,大长公主殿下病了,刘景尧前往探望,却未见到公主殿下,又在送往大长公主府的饮食上面,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光禄寺少卿大人便有些癫狂了起来。
由爱生恨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也没必要再阐述其人之心理。
反正,莫名其妙间,公主府已经多出了一个敌人,而且是恨之入骨的。
由此,也就好猜测了,一个朝廷官员,想要奈何大长公主这样一位尊贵之人,可是不很简单,尤其是其人自己也有难以启齿之处,就更为作难了。
而机会悄然之间就出现在了刘景尧眼前,科举案发,大长公主殿下“带病”入宫,为秦人士子
在人选的选择上,刘景尧也煞费苦心,于是,榜眼卢近贤也就成了刀斧。
以士子求名心切之故,激起卢近贤好胜之心,散布谣言,生出了许多事端。
这位光禄寺少卿大人为官多年,处心积虑之下,要的可并非只是大长公主府声名扫地,为此还准备了好多的手段。
只是科举案发,许多人趁势也纷纷动起了手脚,反而让这件事向另外一个方向滑了过去。
至于其中动心思的人物,太多了,有秦人,有蜀人,有商人,有权贵,各怀目的,不甘寂寞者,纷纷粉墨登场,就算是以天妖之能,其实能查到始作俑者,其实也已经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至于其中到底牵涉到哪一些人,小女人也只能苦恼的承认,这根本查不清了。
一来,确实是太过纷杂,谣言四起之下,推波助澜者比比皆是,根本分不清那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象。
而二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离京日久,下面的人有些不好使唤了,等梳理好了,再去探查,这些缩起了脑袋的人以及事儿就不那么好查清楚了。
不过有了一个刘景尧,应该能交差了,所以才急急来到晋国公府讨赏,至于说的其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名,都是曾经造谣生事者,谁知道后面到底站着些什么人,一个个查过去,那得将她累死。
赵石听到最后,也有些头晕,这他娘的不是在听小说吧
赵石有点哭笑不得,一个从四品朝官,竟然会因爱成恨,办出这样一件事来,世上之事,果然多有匪夷所思之处。
在大秦呆了这么久,从未曾想到,朝堂上的大臣们中间,竟然还藏着一位痴情种子。
不过,管他什么人,只要落在他手里,总归要让人们都知道,马王爷是有三只眼。
最近在看大宋的智慧,好长时间没翻看历史文了,一看之下,确实写的好,怨不得人家高居榜首,一直没下来过,唉,也顺便耽误了阿草。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枢密
“看着刘景尧。。。。。。”
赵石随口吩咐了一句,“长安县刘氏。。。。。”
嘀咕了一句,赵石眯了眯眼睛,其实他心里有些不满意,只一个长安县刘氏实在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但科举案前后,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他要一一来个秋后算账,也不太容易。
像长安之变那样的夜晚,才是杀人放火的好时机,可惜,多少年来,大秦又曾有哪次内乱赶得上长安之变呢
不说旁的,只一个刘景尧,就有些不好搓弄,从四品的朝臣,又联结着长安郑氏和折氏,对付这样的人,是要看机会的。
小女人的身子看来是暖和了起来,从椅子上飘下来,道了一句,“您放心吧,跑不了他,”
一晚上都没得清净的赵石遂摆了摆手,“去吧,东边的库房归你了。”
小女人欢快的笑了一声,便飘向了房门处,临出去之前,却是又道:“想要拜在大长公主府门下的几位商人,多有旁人授意,可别被他们骗了才好。。。。。。”
话音犹在,人已经没了踪影。
赵石哑然失笑,这还用你说吗商人又有哪个是牢靠的呢你这是唯恐公主府中的库藏被人弄没了吧
赵石出了书房,抬头看了看天色,半晚上已经过去了。
之后无话,第二日一早,赵石便带着护卫,先是去上了早朝。
他这次回京颇为低调。虽然还是有许多人事先知道了消息。但大将军赵石突然出现在早朝之上。还是让大部分的人吃了一惊。
他这样的人,悄无声息的回到京师长安,事先没有什么风声传出,其中自然有着极为浓重的政治意味,由不得人不思索一番。
当然,大将军赵石急匆匆的赶回京师,怕只能是和河南战事有关了,这是许多人的头一个念头。接下来,便有些人羡慕的想。
虽是不知这位到底是深有远见,对今日之情形早有预料,还是身有气运,福祉深厚,反正,河南战事跟其人关系不大了。
河南战事开始之前,这位枢密副使便去整顿他的国武监,而河南战事打的正欢的时候,这位却已经去了吐蕃。
诸般尘埃纷纷落定。这位突然赶回了京师,虽说有点晚。但却正经撇开了与河南战事的诸般关联。
别说这位乃皇帝陛下第一等的信重之人,即便不是,这次河南战事再追究罪责,怕也追不到这位身上,最多最多,怕也就是身为枢密副使,有些连带的责任罢了,最重也不过是几句口头训斥,与其人无有半点损伤才对。
至于那些胸中别有怀抱之人,看到赵石大模大样的出现在早朝之上,跟枢密院以及兵部众人凑在一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