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0(2/2)
当然,黄四不晓得这些,他只是觉得,背上沉甸甸的柴禾好像轻了很多。脚步随之也快了起来。
不过,等他离县城越来越近,他的脚步不知不觉就放慢了,因为他看到了很多人,形形色色的人。
县城城门口这里,从所未有的。
然后黄四就看到了高居于城门旗杆之上的人头,孤零零的挂在那里,随风
黄四很惊恐,这无疑是他头一次看到人的脑袋离开身体,还挂那么高。
之后他就有些想吐。并想将自己的视线移,但眼珠子就不听使唤。好像被那颗人头给黏住了一般。
黄四知道,这是自己害怕了,就像那次在山里碰到了狼崽子一样,身体僵硬,根本不知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就像没魂了一样,过后才明白过来,自己一斧子下去,劈开了狼崽子的脑门儿,并发了疯似的将狼崽子剁了个稀碎。
也正因为那次的遭遇,这次他要好的多,在没被恐惧淹没之前,就清醒了过来,但他已经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城门口儿,并傻呵呵的仰着脑袋,眨也不眨的盯着那颗人头有段时间了
悬首示众,传说中的情节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当他清醒过来,并立马低下自己的脑袋之后,他竟然泛起了这个人一定是个大人物,要不然怎么会挂那么高的古怪想法。
很快,他就知道,这颗人头是属于县太爷文大人,一位清官。
这让他又多了些惊恐,连文大人那样的神人都掉了脑袋,这世道真的是太乱了,但说实话,他竟然没多少悲伤。
文瑞这样的人,离黄四太远了,虽然,大家都说受到了文大人的恩惠,应该感恩,去年的时候,大家也确实都到了县城里避祸,但黄四就是伤感不起来,他只是感到了一阵阵的战栗。
很单纯的恐惧,人死了,人头挂在杆子上,甚至于,都未曾想过去询问一下,为什么。
周遭的人很多,却很安静,连窃窃私语的声音都没多少,古怪的气氛让黄四本能的想要远离这里。
说安静其实也不对,城门下方,有人高声念叨着,黄四听了听,很直白,在数说县太爷的罪状,一遍一遍的说,这是想让全部走过城门的人都知道啊。
黄四想仔细听听,不是说他真想明白个为什么,只是想听听,也许可以作为之后的谈资,甚至于,可以说,想看看热闹。
但人死如灯灭,让人死后也不能安宁,太糟践人了。
这就是黄四淳朴而又善良的认知,所以,他机械的迈开脚步,向城门内走去。
不过,声音还是不断传入了他的耳朵,让他明白,县太爷到底为什么死了,人头还要挂在杆子上不能入土为安。
因为他把百姓们交上来的粮食,故意送给了乱匪,所以,新安县的百姓,现在在饿肚子,他还把兵卒的粮食,分给了百姓,这回,是让大秦的兵卒们饿起了肚子,所以不能及时平乱,让新安多了许多冤魂,而他还故意放走了一些重要的匪首,各处匪患由此而来。
新安县的县太爷,曾经的万家生佛,原来是个贼头儿,奸细。
这就是黄四过了城门之后,被灌输进脑子中的印象,说不上多完整,却是那样鲜明,怎么也抹除不掉。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告示
县城里很冷落,就算有行人经过,也都来去匆匆。
这到没什么奇怪的,这年头,就算游手好闲的无赖儿,也都不敢在外面闲晃了,何况是普通百姓
进了城的黄四,也加快了脚步,径直往城东而来。
像他这样做了好些年头卖柴活计的樵夫,都有熟客,而且价钱一直很公道,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来县城贩卖柴禾,这是在自家村子,就能出手的东西。
县城不算小,穿街过巷,直走了小半个时辰,黄四才满头大汗的在一家府邸前停下
寻到府邸角门儿,叩了叩门。
不一会儿,角门儿打开,开门的人一看是他,往常的时候,一定乐呵呵的跟他说两句,请他在门房喝上几口水,甚至有些时候,还能混上几杯浊酒,自有人给他结了钱,然后就可以走了。
这样的和善人家不多,最重要的是,每次结算银钱,都能多给上一文两文的,推辞都推辞。所以,每次贩卖柴禾,首选的就是这家,只有这家不要,才会到别处
不过这回,门房根本没让他进门,脸上的笑容也带着勉强。
黄四本就有些心惊肉跳,一看这情形,在门外等着的时候,就不由问了门房一句,“老哥,府上这是有事了”
门房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道:“黄老弟。前任县老爷死了你知道吧”
黄四呲了呲牙。笑容也勉强了起来。“俺可没瞎,脑袋都挂在城门口了。。。。。。”
“是啊,多好的官儿,就这么。承你叫声老哥,做哥哥的也就多说两句,这县城啊,以后少来。。。。。。”
”
“呵呵,咱也就这么一说。老弟要是想知道个为什么,咱也说不好,就算是咱家老爷那里,也琢磨着呢。”
黄四虽然担心,也不好再问什么,心里却在想,连王老爷这样的贵人,都要担惊受怕,这城里看来确实还是少来为妙。
很快,里面就送了买柴的钱。黄四拿到手里一瞧,就知道多了。不是多了一丁半点,差不多就是双份的钱。
黄四觉着钱有点烫手,立即推拒。
门房却一把将钱都塞到了黄四怀里,“行了,你这来来去去,养家糊口可不容易,既然是主家的心意,你就收着,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回去之后呢,多给主家祈福几句,也就是了”
吱呀一声,小门儿关上,黄四拿着根扁担,楞了片刻,才转身离去。
他虽然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太大的道理,但也明白,这家的买卖,看来是做到头儿了。
人家今次给了双份的银钱,你下次还来,那脸皮得多厚实
断了笔好买卖,黄四不好受,连给自家娃娃买支笔,弄点墨的心思都没了。
城里其他大户人家,是不是也这个模样
县太爷一死,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黄四闹不明白,他只知道,县城里好像要发生大事了,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