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3(2/2)
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何况是敢在偃师杀的血流成河的鲍勇。
接二连三的窝囊事,让他也恼了起来,这次只派了自己亲兵到来,自己则以修复洛阳国武监,工时紧迫为由,根本没露面,几乎就等于破罐子破摔,你们两位大将军闹吧,我这小人物随你们的便了。
若是知道这些,河洛这些大族来人,必定底气更多一些。
赵石和张培贤两人不和,终于也影响到了河洛一些大事的进程。
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局面,同样也是地方大员将领手握大权,独断独行久了的弊端的一种最好体现。
当然,赵石和张培贤两个,谁也不用说谁,只不过这次赵石是作为客人来到河洛罢了。
这次文楼之会,赵石没怎么看重,该办的事情已经办完了,这次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为河洛之行,画上一个差不多点的句号而已。
但却还是牵动了河洛上下的心,而张大将军,不管之前发生多少事,这事他都不太想沾手。
可以说,这也体现了两个人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一个求的是身后之名,一个则是为了让河洛尽可能快的平静下来,也从来没顾忌什么名声之类的东西。
这事说不出对错了,非要说的话,只能说是两人所秉持的理念大不相同而已。
不过他们共同的一点也不是没有,就是丝毫没将这些河洛大族看在眼内,而他们的心思,这些河洛人等,是断然不会猜到的。
回到文楼。
楼门之前,再未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人们一个个到来,也亮出请柬,一个个陆续进入文楼之内。
终于,在天将近午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并快速的接近文楼所在。
烟尘阵阵,洛水也泛起涟漪,鼓点般的马蹄声在文楼前戛然而止。
战马嘶鸣,在文楼前的青石板上扬起前蹄,在狠狠踏下,弄碎几块石板的同时,马上之人,纷纷滚鞍下马。
人马如龙,彪悍之气一览无余。
为首的胡烈站定之后,仰首看了看天空,随即将缰绳扔给旁人,大步来到楼门之前,劈头就问,“人都到了吗”
“还差两人未到。”
胡烈呵呵一笑,“你带十个人”
一边说着,他一边拍了拍腰刀,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辛苦弟兄们一会儿,等事情办完了,我请弟兄们在这里饮上几杯,填填肚囊。”
“呀。。。。。。那统领大人可要破费了。”
胡烈哈哈大笑,回身一挥手,吩咐道:“留下十个人,听老张吩咐,其他人随我进去。”
转身大步而行,经过杜青身边的时候,拍了拍杜青的肩膀,道了一声,“办的不错,你这楼子建的也好,名字起的更好,过会弄脏了或者弄坏了你的东西,咱们赔给你,不用担。”
接着便是一连串豪爽的笑声,看上去心情真是不错,但最后一句话透出来的凶煞之气,可要比方才那位更足几分。
杜青被拍的哆嗦了一下,听这话脸也有些白。
都说宴无好宴,。这一次却是让文楼赶
不过他只是个小人物,也只能心里念叨几句菩萨保佑罢了,至于楼上那些位,还是自求多福吧。
他这里赶紧走在胡烈侧前方,一边瞄着这位年轻的将军,一边衡量着对方的步子,让自己能跟得上,在匆忙间又不显得失礼。
到了门口,才提心吊胆的讷讷问了一句,“大人。。。。。钦差大人。。。。。。”
胡烈脸上笑容不变,却根本没接话,只是吩咐着,“酒菜都备好了,先不忙着上,还有,都机灵些,一会别碰着伤着了,哪两个没到,也记好了,嗯。。。。。。你这楼子真不错,瞧这楼下布置的,瞧这周遭的景致,啧啧,好好好。”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文楼三
杜青没敢上楼,只派了个机灵的小伙计,站到了二层楼梯口处,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听到什么,过会谁问都不说,就算是他这个主人家,也不会打问。
在他眼中,楼上已成凶地,他们杜家别再遭了池鱼之殃
接着又提醒其他人惊醒些,他这才垫着脚尖,来到后面。
“爹,人都来了。”
杜家老爷子年老体衰,一直呆在后面等消息,人有点乏,但精神还不错,“知道了咱们小门小户的,别管那么多了,你可得掌住了主意,过后谁来问起,知道该怎么说吧”
杜青连连点头,老父的话,他真是听进去了,他自己也是这么琢磨的。
钦差大人连脸儿都没露,来的只是位秦军都尉,而且还很年轻,应该是那位身边的人。
这么一来,之前洛阳传闻就显得极为可笑了。
共商国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怜许多人还不自知,不知过后有多少人又要倒霉呢。
这种事儿,杜家怎么搀和的起
不过麻烦之处还在后面,杜家毕竟是洛阳人家,本乡本土,亲戚友好也多,过后上门之人必定不会少了,怎么跟人说话,就得考量清楚了。
在这样一个时节,可要掂量着祸从
最终,还是杜老爷子长叹了一声,“这河洛的天啊,要变了。再要耍弄聪明。怕是要祸及妻儿。。。。。。对了。听说北边儿安宁了许多,不如今年你就张罗一下,等明年开春,到北边走走”
杜青愕然的看了老父一眼,行商和座商完全不同。
杜家是洛阳本地商户,是正经的座商,产业中最主要的,就是两座茶园和两个纸坊。织品,酒肆等也有涉足,但却绝对不是主业。
不大不小,在洛阳商户中,勉强能够数得上,但要说有多出挑,也是扯淡。
杜青想了想,不由道:“行商于路途,这事。。。。。。没干过啊。。。。。。”
老爷子眼睛瞪了瞪,不过临到说话。就没了什么火气。
“没干过就去学,总困在这里。没准什么时候,就得碰上什么祸事,你瞧着吧,楼上这次一旦出了大事,秦人不会找咱们麻烦,但那些人家,不敢去寻秦人的晦气,不定恨死了咱们杜家。”
“过后,先把文楼脱手,就算没人接,这楼子宁肯荒着,也不能再用了。。。。。。”
“现在这个时节,离着太平盛世还远着呢,为子孙计,你这心里也得存点事儿了,狡兔三窟,先让人到北边太原打个前站,你这里搜罗骡马,货物,明年就到大同边市走一趟,去涨涨见识。”
“孙辈里挑挑,有愿意闯荡的,让他们最好在大同站住脚,观望一下声色,若成,咱们杜家也就有了出路,若不成,咱们就往西走,让家里的年轻后辈到长安瞧瞧,天地这么大,总有咱们安身之所。”
“所以啊,奉承好了楼上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