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0(2/2)
好在,他身边的人还算得力,没出什么纰漏。
太子殿下见了河东宣抚使张锋聚,而河东宣抚副使种怀玉,也一直陪在他身边巡视了各部大营,对大秦军旅之事,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
又在大同府周遭转了一圈,算是体察民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见到了南来内附的鞑靼部落,也看到了河道沟渠的修建,也见到了矿场劳作的罪役过的是怎样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同样,他也见识了众多奸猾的商人,而能够来到大同立足的商人群体,虽说是汉人中最具冒险精神的那一部分人,但同样,他们和大秦乡间的商人,是两个模样。
说他们奸猾,其实都算夸了他们,很多来到大同的行商,都不是正经商人,半匪半商才是他们的写照。
游走在大同市井之间,太子殿下观察着这座边塞大城,体会着这里与长安迥然有异的
不虚此行,这是太子殿下最终的想法。
本来,他还想在大同有所作为,最终却是没有怎么大动干戈。
处置了几个欺行霸市的商人,拿下了几个闹事的胡人,之后也就没什么了。
其中有他明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之外,也无奈的发现,他一到了大同,大同这里便也风平浪静,可供他展示皇家手段的地方真就不多。
天下间,谁也不是傻子,太子殿下北狩大同,还顶风而上,那才叫真的活的不耐烦了。
而太子殿下在大同拖延了一段日子,其实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在大同边市上下了辛苦。
这是他北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牵涉到的也是朝堂上对大秦商事的争论,若是不能在此事上有所见地,回到京师之后,不好交代。。。。。。
所以,大同商旅聚集的所在,成为了太子殿下最常去的地方,同时,也苦了他身边的护卫之人。
不过,收获最大的也就在此处。
可以说,历代帝王,甚至加上历代朝臣,能像当今太子殿下这么深入了解商人所行所为的,可谓是绝无仅有。
而回到京师,甚有所得的太子殿下,建言的几件事,跟李之问所上可谓是不谋而合。
语言,银钱是重点,而且,太子殿下更进一步,进言想要朝廷厘定物值,如此,边市交易会更加便捷,朝廷收税也能有所借鉴。
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不能任由边市自己衡量物价,除了有人欺行霸市的原因之外,边市乃和异族往来之重地。
一旦胡人物值太低,会让胡人反叛,而同样也不能让胡人坐地起价,使生骄意。
太子一番进言,让皇帝陛下非常满意,然后,招赵石入宫商量了一下,再与中书众臣商议之后,诏由太子主持鸿胪寺,后又下旨,诏太子入户部,主持大秦厘定商税诸事。
实际上,还是偏重于与外国交
这下,太子殿下就有点坐蜡了,也后悔了。
试想一下,大秦历代帝王,有谁像他一般,在太子位上的时候,过手的事情皆与异族有关
这么下去,在太子李珀看来,那座金灿灿的宝座,好像离自己是越来越远了。
不说太子李珀作茧自缚,陪同太子北巡大同的张世杰回到京师,立即接任了御史中丞之职。
张世杰的仕途到了这里,来到巅峰之余,却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因为自大秦立国以来,御史中丞再择他任者,还没有这个先例
而张世杰也是典型的言官出身,虽然有六部的任职经历,但从大理寺少卿,掌都察院事走上来,其实走的是正经的言官仕途。
到了御史中丞这个位置,到顶了,同样也到头了。
接着,吏部侍郎郑铎,接任掌都察院,刑部郎中赵桓,晋大理寺少卿。
不过,当张世杰来到人生最得意之时的时候,这位皇帝宠臣,却病。
嗯,阿草还是再求点月票吧,又要退出三百名了,竞争很激烈啊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章行路
和太子李珀长途跋涉,最累的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周遭的陪同之人。
其他几位大人,垂垂老朽,到了潼关就一个都不剩了,之后太子从人,皆以张世杰为首。
张世杰身体其实不错,不过一来一回,不说旅途上风吹日晒,光辅佐太子,就让张世杰精疲力竭。
他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等到一轻松下来,这病也就来了。
不过,御医诊治,没多大的事情,就是身体太虚了些,都是累的。
赵石到张府瞧了瞧,听了这个,心里就乐了,男人得病不可怕,但身子虚那怎么成
张世杰也算赶上了好时候,杏林大会刚过。
其中有一位名医,拿出一个调养身体的方子,据说很是不错,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制成成药。
不管太医署那里怎么诊治,赵石却是让国武监那边儿,按照方子,制了些药丸,给张世杰送了过去。
本来,张世杰回京,还有很多事想跟他商量商量。
这下省事了,张世杰在家调养身体,身虚体弱,也怕过了病气给人,只能过后再说了。
实际上,对于太子回京之后的建言,赵石也是不置可否。
即便他经历不同,却也知道,在这个年头,商人想要占据主流,只能是做梦。
交通,信息传递,以及货币的流通,等等的限制。都让商业无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而且。商人的本质。绝对他们自身有着很多的问题,和商人走的太近,不是什么好
就像太子殿下,如今可不就有点自找苦吃
远不如他赵石聪明,时不时的维护一下,却又不太沾边儿,这么一来,商人的事情。想要找到他头上,也不容易。
不过,这会儿赵石也闲不下来了,为了枢密院今年的诸般举措,时常奔走于六部之间,还参加了几次中书议事,好歹在三月之前,大抵上把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
嗯,不管其他几位,他身上的事儿反正开始少了起来。
虽说。枢密院最好用的就是他这个晋国公,晋国公出马。诸邪辟易,马到功成的名声,在枢密院已经流传了起来。
但做着做着,他自己就烦了,所谓的为官之道,在他看来多数都在一张嘴上,本就与他心性不符,能这么卖力的做下来,足可以对得起其他几位了。
所以,想要给他加担子,那就得问问他赵石答应不答应了
大秦成武八年初,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走了过去。
。
三月,时令上已是暮春时节,但在长安,这个春天,却还要往后推一些,差不多到四月初,才能算得上暮春。
不过,长安西城的官道上,来往的行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多数都是出城踏青的人家,清明节刚过,人们的热情还没消退,男男女女,都想趁着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