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1166

分节阅读 1166(2/2)

目录

再令灵州路张钰做好准备,随时沿天山一线,进入西辽地界。

令凉州路的郭猛,驻于玉门关,若非回鹘人请求,不得出玉门关一步,各路人马打生打死,也绝不容引起事端的回鹘人置身事外,而且,很可能他们会是第一个跟契丹人接战的部族。

别看分成了几路,但主力不会有旁人,只能是木华黎所率之草原诸部人马。

其他几路,出兵最多的就是王览部,出兵五千,张钰这里,算是一路奇兵,只有两千人,能不能赶上决战,都是两回事。

至于郭猛部,除非回鹘人被契丹人彻底击溃,他这里是不会出玉门关一步的。

这样一来,后勤补给上,也就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

其实不用朝廷担心,各部差不多都能自己解决,无非就是战后犒赏上,要朝廷头疼一下罢了。

毕竟每一场战事之后,对草原诸部都需要给予一定的安抚,粮食,兵器,铠甲等等,自灭夏之战后,已经算是有了先例。

而这次,大秦准备的犒赏,就是银两,取的正是李之问所上之靖胡之策。

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了,不用多说。

还是如之前所说,即便正在酝酿着一场战事,但枢密院这里,却断没有东征之战,或是伐夏之役前那样的紧张气氛。

枢密院正在按部就班的做着今年应该做的事情。

文臣们这时放下了心,他们最怕的其实就是再来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拖慢定鼎中原的步伐。

而现在看来,他们之前的种种担忧,确实有点多余。

没有动用吐蕃兵马,主力也将是草原诸部骑兵,这么一来,相当于大秦不费什么力气,就主导了一场战事。

这无疑让朝臣们开阔的眼界,至于这场战事的胜负,他们也不去想了,就算败了,于大秦也是无损,胜了,那还用说什么呢

灭国之功,原来如此轻易,许多人不由眼前一亮,顿时觉得,驱使异族为已用,妙处横生啊。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汉唐之时,并不算少,只是他们如今亲身经历,比之传闻更加清晰深刻罢了。

而文臣们也没闲着,今年是科考之年,总不能再闹出像几年前那样的大乱子。

除了这个之外,朝廷经过一轮人事任免之后,官制需要再次进行完善,地方需要安抚,而且,他们需要重整旗鼓,重新得到皇帝陛下的信重。

不能让那些武臣们肆无忌惮的围着皇帝陛下,说三道四,蒙蔽圣听,长此以往,那是要生出大乱子的。

所以,文臣们此时也需要弄出一些拿得出手的政绩,来给皇帝陛下看。

什么是拿得出手的政绩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无非两样,一个是政治上的平稳,一个就是国库。

政治上的平稳,不用多言,朝臣们一直在努力,让成武七年产生的动荡平息下来,从京师到地方,每一个文官,都不想让这场变乱再延续下去了。

而国库丰盈,才是国家强盛的正道,在这个上面,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太多了。

随后,中书群臣进言政事,多围绕于此,连带着,商税之制上,也有了极大的进展。

到了此时,从成武六年开始的文武之争,才算是真正渐渐落下了帷幕。

而在枢密院中,其他人忙的脚不沾地,只枢密副使赵石能够得以喘上一口气儿了。

因为又得一子,赵石休沐了几天,这个时候,他算是可以再次将目光转到国武监这里了。

国武监中人也没让他失望,适时送上了国武监第一部自编的医书,就等赵石点头之后,刊印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暴烈

种七娘带着几个护卫行于长街之上。

她今天心情不错,琴其海终于听上去有点怪,但事情确实就是这样,琴其海产下一子,让她非常高兴。

因为之前大兄种燧的事情,她这里小算盘没打响不说,还吃了不少苦头。

不用问了,想让种大小姐,晋国公夫人吃苦头,也只能是晋国公本人有这个本事。

于是,素来好动的种大小姐,不得不哄起了自家孩儿。

说起来,晋国公唯一的嫡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应该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对什么都是予取予求才对。

但实际上,这苦命孩子过的并不那么滋润。

父亲是甩手掌柜,逗弄起孩子来没轻没重,十分不靠谱。

而母亲。。。。。。呵呵,更是个喜欢动粗,没多少耐心烦的主。

想起来了,抱过来亲热一下,想不起来,那真是一天连人影都不见,而且还以后者居多。

就算是和自家骨肉亲热,只要孩子一咧嘴,这位母亲就捏弄来捏弄去的,连恐吓带威胁,就是不想听孩子哭闹,而弄着弄着,就唬下脸来,给孩子几巴掌。

像这样的母亲,不多见,却也不能说少有,若非赵石还算有先见之明,不准下人带着小少爷在老夫人那里多呆。

不定这孩子就能被赵石老娘溺宠的成了贾宝玉那样的人物。

不过,也许是有这样两个不太靠谱的父母,再加上生的确实健壮。这孩子自能跑会动之后。就不那么安分了。照着后世的说法,这就是个熊孩子的雏形。

正巧,种七娘惹了赵石不高兴,再赶上老夫人抱怨,孩子又磕着碰着了,下人们有点不用心什么的,赵石就势,训斥了种七娘几句。。

然后便说什么孩子还小,但也算到了稍微懂事的年纪,加之不用太早请什么先生,种七娘作为母亲,教导儿子应是责无旁代。

种七娘挺不乐意,心说,之前你还夸呢,儿子就应该这么活蹦乱跳才像个样子,要不然,那些下人敢让晋国公府的小少爷磕着碰着一点油皮

怎么就责无旁代了。都说养不教父之过,从没听说有母亲什么事儿啊。

但这话腹诽。在自家夫君板起脸来之后,她是一句也没敢出口。

于是,种七娘的苦日子就来了,不能再去城西军营逍遥,赵石还让她接管了晋国公府护卫之事,彻底把她栓在了府中。

当然,她也知道,这些都是为了哪般,但也只能在心里埋怨大兄利欲熏心,连累了她这个满心为其着想的妹子。

在府中“关”了几个月,这次府中有了喜事,接下来庶长子赵君玉也要出京任职,在做着各种准备,对她看的很“严”的夫君这次也顾不上她了。

于是,找了个由头,她就“逃”了出府,打算到羽林卫军营中躲上几日,顺便透口气儿。

所以,出了府邸,走在长街之上,听不到孩子的哭闹,到了城外,弄上几个小菜,喝点好酒,酒后再找几个人比试一下身手,嗯,只准她打别人,不准别人还手那种。。。。。。想着想着,种七娘觉得,天都比以前蓝了不少。

突然,前面隐隐传来人们的尖叫声,隐约还有马蹄声作响。

几个护卫都支起了耳朵,警觉了起来。

种七娘却是精神一振,在家中憋闷了几个月,一出来就能瞧上热闹,她无疑很兴奋,心里还想着,最好是碰到几个纨绔子,她可正手痒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