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1200

分节阅读 1200(2/2)

目录

在水战当中,秦军无疑处于劣势,这个缺陷,在短时间之内,也无法补足,赵方部只能处于守势。

不过,相比于水战,陆战之上,便是秦军的天下了。

一直到秦军频临江上的时候,南唐水军也没将入蜀水路上的要隘夺回来,秦军在其上,设置投炮等物,让南唐水军也吃尽了苦头。

奈何,水军就算逼退了秦军水师,只要上了岸,就算人再多,也拿那些关隘没有半点。

不过,中原战争就是这般,在长江上厮杀混战的汉人水师,也顺便锻造出了大秦日后称雄海上的大秦水师劲旅。

中原混战,往往能磨练出一只只精锐的汉家精锐,震慑四方,这已经是一种规律了,就像三国混战之时,汉人都杀的你死我活了,北方的匈奴等族,却还是被边塞处的诸侯们杀的闻风丧胆,就是这个原因了,所以在这里不用多做赘述。

大秦成武十三年,对于秦人而言,真真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大秦没费什么力气,便灭亡了东宋,占据了开封。

大秦君臣都觉着,在定鼎天下的道路上,大秦又猛然前进了一大步。

稍微有点美中不足的是,种燧,魏怀德未能攻下樊城,不然的话,两淮指日可下,到了那时,大秦面前,也就只剩下长江天险了。

不过即便如此,大家也感觉,大秦一统,名正言顺的成为天下之主的日子,不

在这个时节,大秦都城长安,繁华富庶之处,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整个世界上,也就是南方的南唐都城可以比拟一下,其他亚欧大陆,没有那座城池,会像长安一般,这样的耀眼,这样的繁盛,像珍珠一样,闪烁着光芒。

越来越自信的秦人,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在缔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

一个庞大的帝国,已然显露出了雏形,并在努力的将触角伸的更远。

而前方的捷报,让大秦君臣都松了一口气,长安也渐渐喧嚣了起来。

差不多到了年关的时候,后周柴氏宗族,以及东宋朝臣解送入京,让大秦京师的百姓,这个年关过的更是兴高采烈。

不过,在大雪飘飞的腊月头上,一队数十人,裹着皮袍子,戴着尖顶皮帽,骑着矮小的健马,在大秦骑兵的护送下,迤逦来到长安城外。

马上的蒙古骑士们,虽然都冻的脸色泛青,胡须鬓发上,都挂满了霜花儿。

但这些皮肤粗糙的好像砂纸一般的胡人汉子,却并不觉得怎么寒冷。

因为他们都曾在遥远的东北冰原上摸爬滚打,也曾享受过辽东那刺骨的风寒,长安这里的天气,在他们看来,已经暖和的和春天差不多了。

为首的是个少年人,十二三岁年纪,却已经能和其他成年战士一样,骑着战马,长途跋涉,而不惧艰辛了。

这个时候,他的脸上,手上虽然都有被冻裂的口子,脸色也要比旁人差许多,但他却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反而好奇的看着这座雪中的大城。

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在征战中长大的他,远不如他看上去那般柔弱,反而坚韧的

“张大哥,你说有人迎接我们,我没”

汉话说的很生硬,语义也不算畅通,但说到这种程度,在蒙古人中间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他身边陪着一个大秦军人,从官服上看,这是一个军中都尉。

他则一口熟练的鞑靼语,“王子殿下,您会看到他们的,只是还要再行一段路程,现在我们虽然看见了长安城,但离他并不算近,迎接您的人,不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的。”

拖雷控着马缰,笑了起来,“张大哥,说了很多了。。。。。。你是个真正的勇士,让拖雷很敬佩,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应该结成安达,长生天在上,她不会让你后悔今天的决。”

后半段,终于换成了地道的蒙古语。

都尉扯扯嘴角,这话已经听了很多遍了,但和一位蒙古王子,结成兄弟。。。。。。还是算了吧,军中都传,大帅很不喜欢蒙古人,尤其是那位蒙古大汗,他才不会为了一个看上去还算聪明的小孩子,而干这样的蠢事呢。

“殿下,离别的时候就要请您记得,到了城中,一切都会有人为您安排妥当,您的护卫,也要严加约束,这里的人们,不喜欢过于。。。。。。蛮横的行经,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空文

拖雷自然是明白的,就算他不明白,他身旁的智者,也会仔细的跟他解释。

这支使节队伍,虽然以拖雷为尊,但正使肯定另有其人。

“多谢你的忠告,我的老师也是汉人,他教了我很多汉人的”

那都尉听了不由一笑,暗道,早就听闻,辽东的汉人过的猪狗不如,你们蒙古人和女真人,党项人也没多大的分别,学些礼节又管什么用呢

不过,这样的话,自然不是他一个军中都尉管得了的。

他之所以说这么多,也不过是看在这殿下还算和善,从大同过来的一路上,这些蒙古人也都还算老实,没给他找什么麻烦的面子上罢了。

很快,前面便出现了迎接使节的队伍,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这些大同边军操心了。

这位都尉也没再理睬蒙古王子殿下殷殷相邀,想要让他陪同在侧,一起入京的请求,而是和迎接的队伍略略交接,便径自带领属下军兵进了长安城。

他还需要到兵部报备,拿到兵部文书,然后便要返回大同。

当然,大同边军派人回转,张大将军还有书信在他手里,需要转交给晋国公亲阅。

蒙古人来使觐见,在这年关之际,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不过赵石在看完张锋聚的来信之后,却已经觉得,时机渐渐成熟了。

蒙古人此来,无非是想要窥探大秦虚实。想要在中原战乱中,分得一杯羹罢了。

至于蒙古使节提出的,想要和大秦结盟。互易,遣返合撒尔,不得庇护篾儿乞人等等,不过是蒙古人的漫天要价。

嗯,也许,蒙古人接收了些金国降人,听信了他们的一些话语。认为汉人朝廷都软弱不堪,只要口头上足够的强硬,便能得到他们在战场上不能得到的东西也说不准。

在蒙古人的事情上。他之前已经说的足够多,其实不必要再开口说什么了。

但想来宫中还要召见,因为草原诸事,大多为他一手操办。想要一言不发。也不太

还说什么呢

说蒙古人野心勃勃,跟女真人一样或者说辽东汉家百姓如何如何

没必要,太没必要了。。。。。。

这些事情,大秦上下,又有哪个不明白呢

就像当年女真代契丹而起的时候,后周君臣难道都不明白,和女真签订盟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