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空降贞观 > 分节阅读 118

分节阅读 118(1/2)

目录

数百个。”

“那好,你这就去武库别署,争取在今日做出三百六十个礼花筒,能做到吗”李世民问赵云泽。

赵云泽肯定的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吧,武库别署定然能在今日交差。”

分割线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武德九年的除夕之日了。

延康坊赵家的小宅院内,秦茉儿正在指挥着明月彩霞和香兰麝玉、以及秦平秦安忙碌着。

因为过年,刘善宝也被赵云泽放了假,回了泾阳。如今,这家中就只剩下赵云泽小两口和六名丫鬟仆从了。连一个外人都没有。

除夕之日要做的事情很多,洒扫宅院,挂桃符、贴窗花,还要准备年夜饭,祭祖之类的。

赵云泽成亲之后,秦茉儿便成了这个宅子中的女主人了,家中一应事务,也都是秦茉儿在操持。别看秦茉儿初为人妇,可掌管起家务来却做得有模有样的。赵云泽倒是轻松了不少。

别看赵云泽家的人不多,可是赶上过年,家中的事情却是不少,也幸亏在年前赵云泽便结婚了。这个家有了秦茉儿,赵云泽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了。若非如此,忙年的那一应琐事,就够赵云泽头大的了。

此时,别人都在忙碌着,赵云泽也没闲着,他正在书房中裁红纸,写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原本起于宋朝,明代大兴。此时,还是唐初,大唐并没有贴春联的习俗。

可是赵云泽却不管那么多,过年不贴春联,他总觉得少了一些年味。于是,他便自己找出了红纸,开始写春联了。刚刚大婚不久,家中红纸自然是不缺的。

“夫君,我们在外面忙的团团转,你却在书房中躲清闲。”秦茉儿一脸“别人欠她钱不还”的表情走进了书房。“咦,你裁红纸做什么”

“写春联呀”赵云泽抬起头,对着秦茉儿笑了笑,就又继续忙他的了。此时他已经裁到了最后一张红纸。

“春联什么东西”秦茉儿茫然了。

也就在这时,赵云泽裁完了所有的红纸。

“欲知春联为何物夫人,且为某磨墨”赵云泽拿腔拿调的说道。

秦茉儿娇嗔的横了赵云泽一眼,但她还是耐不住好奇,乖乖的替赵云泽磨起墨来。

赵云泽铺开一张红纸,提起笔来饱蘸浓墨,略一思索,便在纸上写起字来。

“新年纳余庆”秦茉儿一字字的念出了赵云泽写下的字。

写完第一张红纸,赵云泽放下笔,双手小心翼翼的将红纸抬起,放到了一边。然后再次提笔,写起了下联。

“佳节号长春”秦茉儿又随着赵云泽的笔锋,念出了下联。

待赵云泽将一上一下两联红纸摆在一起,秦茉儿又念了一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夫君,你这是作诗怎么只做了半阙呀”

赵云泽摇摇头,道:“这不是诗,是对联一会儿,等字迹干了,便让秦平和秦安将这副对联贴到大门口去。记住了,上联贴正对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左边。”

“对联”秦茉儿搞不懂了。想了半天,她终于心有所悟道:“我明白了,夫君这是用这种对联来代替桃符吗”

赵云泽笑道:“不不不,桃符该挂还得挂,这对联也要贴。茉儿,我跟你打个赌,今年咱家一贴对联,或许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唐的人过年都不挂桃符了,而是改为贴对联了。”

“哼,我才不信呢,也就是你喜欢标新立异”秦茉儿丢下一句话,转身就出了书房。

赵云泽心道:这个标新立异之人,原先的历史上可不是我,而是五代十国时的蜀后主孟昶。人家老孟同志一贴春联,很快就在华夏大兴其道了。我就不信,我这一贴,就起不到这个作用。

原先历史上,在宋代之前,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是在大门上挂桃符的。所谓的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小木板,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这二位大神的画像,贴挂于大门两侧。意在祈福灭祸。这也是最早的门神。

到了五代之时,蜀后主孟昶喜欢标新立异,便在桃符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后来,人们便干脆用春联代替了桃符,过年时改挂桃符为贴春联了。不过在明代之前,春联也仍然被叫做“桃符”的。

赵云泽望着秦茉儿在书房门口消失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便又继续写春联和福字了。

第242章东风夜放花千树下

第一个发现赵云泽家贴出春联的,是方直的夫人。

方夫人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生怕秦茉儿初为新妇,不懂得除夕这天该做些什么事情,就到赵云泽家串门。方夫人来到赵云泽家门口时,刚好碰上秦平和秦安在贴大门口的春联和福字。

“秦平、秦安,你家的桃符倒是新鲜,怎么换成红纸了上面还写了这么多字”方夫人好奇的问道。她从赵云泽大婚后,就经常跑到赵云泽家找秦茉儿聊天,倒是对赵家的人全都认识了。

一听方夫人把春联当作了桃符,秦平便笑了笑说道:“方夫人,这可不是桃符,您没看我家的桃符已经挂在门边了嘛。我家郎君说了,这叫春联。”

“春联做什么用的”方夫人又问。

“我家郎君说,跟桃符一样,是祈福用的。但这春联大红大红的,看着喜庆。”秦平又解释道。

方夫人端详了一下已经贴好的春联,点头道:“还别说,这红底黑字的,看着还真舒服。不行,我也让我家那死鬼照着你家郎君的做法,往大门口贴上春联。”

说完,方夫人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她又停下了。“我好像有件事情忘了做。是什么事情呢算了,不想了,贴春联要紧”

方夫人的脚步继续迈动起来,进了她自己家的家门。

过了没多久,方直家果然也贴出了一副春联。方直的对联跟赵云泽的内容不一样,他写的是“腊梅辞旧岁,春信报吉祥”。

赵云泽家和方直家的春联一贴出来,很快便引起了延康坊的街坊们的注意。延康坊中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那么几十个的。这些读书人见到赵云泽和方直家贴的春联后,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便都跟着模仿了起来。而且,就跟比赛似的,每家贴出的对联内容都不一样,遣词用句都很讲究,那春联上的毛笔字也都很见功底。

到傍晚时分,延康坊中便有数十户贴春联的了。

等到了大年初一,长安城的人们开始走动着拜年,很多人便发现了延康坊中的那几十幅春联。春联这东西,既文雅又喜庆,一下子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于是,又一年之后,从贞观元年的除夕开始,长安城中贴春联的人家便一年比一年多了。又过了数年,这种除夕贴春联的习俗,也以长安城为中心,慢慢开始往大唐的各个地方辐射开来。不过,至于是谁家第一个贴的春联,大唐大多数的百姓却是不知道的。反正,人们把这种对联称之为“贞观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