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盛世 > 分节阅读 273

分节阅读 273(2/2)

目录

崇祯皇帝朱由检询问王承恩的意见,“现在以周延儒为首的一帮口号派,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之所以将周延儒称为口号派,因为这帮人喊口号厉害,每天办公之前都要高呼拥护皇上,拥护大明帝国的口号,在这个乱世之秋,还说有些积极作用的。

王承恩懂皇上的意思,微微的摇摇头,“皇上,万万不可在跟第一次京察大计一般的力度了,原本二万多人的京畿地区的官吏们,现在有经验的老臣子只剩下十之二三,不足三千人,如果再要是将这些人都给杀了的话,那谁为陛下理政”

崇祯皇帝朱由检叹口气,“那你觉得,等完全可以不用这些人,是要多久”

王承恩沉吟着道,“至少五年以上,官员的升迁,并不完全是靠着关系,这办事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皇上三思。这次的刘鸿训涂改敕书的事情,依着老奴看,就当是给所有人的一个警醒吧,毕竟距离上一次的京察大计不足三个月,这当中的前朝旧臣们,即使是还有贪污的个案,也是很少的,而且大都隐晦不敢嚣张,查起来着实困难。牵扯的人面太广的话,难免又会扯出来那些陈年旧案,皇上不是说过前朝的疑案都不再翻案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有些丧气,明明很不爽这些贪官们,却不可以动“算了,朕清楚你的意思了,你先下去吧。朕要自己一个人想一想。”

王承恩正想着告退,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不得不提醒皇上,“万岁爷,那惠安伯张庆臻是懿安皇后和太康伯张国纪家的族亲。”

王承恩当然知道皇上对懿安皇后张嫣的那点想法,故而提醒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却被王承恩的这个提醒给激怒了“懿安皇后家的族亲怎么了啊现在是崇祯王朝朕是皇上朕就是要让那些看热闹的官员们知道朕是不会徇私情的”

第二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召集了朝会,这是每个月的例会之外临时召集的,在改变了原先的早朝制度后,崇祯皇帝朱由检规定每个月都有例会,但遇到紧急的事务,则单独召开朝会,取消了原先的每日朝会。

吏部尚书王永光等言:“鸿训、庆臻罪无可辞,而律有议贵条,请宽贷。前兵部尚书王在晋、职方郎中苗思顺赃证未确,难悬坐。”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许。

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

崇祯皇帝朱由检闻出了官员们互相维护的意思,深衔之,欲置之惠安伯张庆臻和刘鸿训于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

刘鸿训最终被谪戍代州,这个处罚也算得上是从轻发落。鸿训谪戍代州,在晋、思顺并削籍,庆臻以世臣停禄三年。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内阁九名成员已经被撤换了六人,而李国普早就申请辞职,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有过挽留,但还是留不住。所以实际上是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原先内阁定下的九人已去七人。未完待续。。

第0570章杀人不见血

而这剩下的两个人也不能够算是正统的阁臣,因为王承恩和曹化淳都是太监,虽然实际王承恩的实际权利远远的大于阁臣,甚至比原来的朝廷首辅大臣的权利都大但是毕竟是太监,太监不能直接干政,这个空了的内阁,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必须找人来填补的。

大学士刘鸿训罢官,皇帝命廷臣推荐接替的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扫视群臣,谁敢看皇帝啊自从皇帝这接连的京察大计,虽然第二次远不如第一次来的规模大,查的紧,但隔得日期实在是太靠近了一些,难免让人人自危,谁敢违背皇上的意思,现在的大明朝廷,真正的成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个人的朝廷了

当然,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想要这个结果,他是要独裁,但不能独裁到没有人帮着干活啊他就想重用以周延儒为首的口号派

崇祯皇帝朱由检憋着一口气,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有人指着你的鼻子骂,也不是有人对着你的脸打,这样明目张胆的来,可以躲,可以反击

最可怕的就是软刀子,这大明到处都是这样的文官集团,到处都是这样的软刀子这才可怕他们杀人不见血

“你们都不说话,朕就提个人选,周延儒办事勤勉。都议一议。”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并没有让大臣们意外,不敢跟皇上对着干是一回事,但是这阁臣的升迁,关系到的是官场的格局。关系到的是自身利益啊。

这些能够进入朝堂的大臣。哪个不是四五十岁以上。哪个不是自少有着二十年以上的为官经验啊他们当然知道皇帝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轻判了刘鸿训和惠安伯张庆臻的案子,是被动的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只要他们这些人都团结起来,自保的问题不大只要是不贪污受贿,保住官位的问题也不大

王永光带头发言,“皇上,周延儒不满四十岁,而且为官的年限尚短。资望不足以服众,如果硬是要破格提拔,那其他的能干老臣怎么办微臣有冒犯圣上的地方,万望皇上恕罪。”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他并没有生气,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事情,自从上次被天灾气的吐血之后,他就注意保持自己的风度,放宽自己的胸怀,既然不得不在这个位置上。既然生活将他放在了这个角色中,任何的气恼。都于事无补,不如看开一些的好。

王永光的话,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大臣们认为延儒声望不够而未列入名单。当时在朝堂之上被推荐的有王永光、钱谦益、郑以伟等11人。

周延儒本来是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的,他能够上朝是皇帝特批的,看见这些老臣们当着他的面不断的说他的资望和能力都不够,这气怎么下的来但人微言轻,又没有人帮他说话,只觉得浑身像是被针扎一般,无地自容

皇帝在名单上没有看到周延儒的名字,心中非常怀疑。却并不动声色。

提拔阁臣这事是关系重大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政治新丁,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