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8(2/2)
叶涵果然没说错,第二天一早,一大群外星人又牵着巨虫赶到基地,每只巨虫背上都摞得老高。
所有人继续接收,全部装箱之后再通知天钩号吊走。
就这样,每过几天就要重复一遍,叶涵都麻木了,根本记不清天钩号到底拿走了多少碳纤维植物,反正外星人送来他就收,集装箱不够了就跟上头要,说的好听点是一天比一天充实,说得老实点就是天天累成死狗。
终于有一天,欧阳平忍不住问:“头儿,还不够么”
叶涵道:“两万四千多公里呢,你说够么”
木卫零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八成,自转速度又比地球快得多,因而木卫零的同步轨道比地球低得多,只有两万四千公里,是地球的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木卫零需要的缆索长度必须在两万四千公里以上
噫为什么不是两万四千公里
因为放在同步轨道上的是缆索加太空站的重心,太空站的位置必须比同步轨道再高出一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发生偏离。
欧阳平两眼发直:“这得收到猴年马月啊”
叶涵无奈地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够用什么时候算呗”
叶涵这边蛋疼无比,其他方面也不好过。
眼下的天河号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太空站,而是外星藤蔓的初级加工中心
天钩号把集装箱送到天河号,天河号接收之后先把集装箱暂时安置在空间站外,按顺序取用集装箱,取出里面的藤蔓进行初步处理,去掉外皮、不必要的组织以及多余的水分,只留下大把大把的碳纳米纤维。
天河号上条件有限,只能处理到这一步,处理完之后还得重新装箱运回北月洲,把整束的碳纳米纤维打散,将纳米级的碳纳米管抽取出来,重新编织成合用的碳纳米纤维缆索。
这个过程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为了分散纤维束,北都和华盛顿携手合作,制造了一批专业设备,所有运回北月洲的碳纤维全部由自动化机械处理。
然而即使是人类最先进的设备,也只能手动分离碳纳米管,工业化生产根本就没那么高的精度,顶天分解到几十根碳纳米管的程度。
不过这样的水平也够用了,几十根纠缠在一起的碳纳米管编织成索,再以适当的处理辅助,强度完全达到轨道电梯的需求。
缆索的编织也不是一帆风顺,那可是两万四千多公里,放地球上能绕着赤道半圈还带拐弯,而且为了保证强度,中间还不能有接头,哪是说织就能织出来的
为了这事儿北都和华盛顿都没少操心,毕竟这是人类第一次造轨道电梯,恨不得把所有理论上的东西全都实验一遍抵抗组织要是知道人类拿他们当实验品,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更麻烦的是编织的速度太慢,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能编几公里,按这样的速度,没个十几二十年甭想完工。
北都和华盛顿搞了一次非常有效率的紧急磋商,磋商结束后马上追加了几十套处理设备,编织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日产量提高一大截,达到每天三十公里的水平。
可是每天三十公里,攒足两万四千多公里也需要八百多天,那可是整整两年半,地球和抵抗组织愿意等,但是木星那边能安分那么久吗
而且继续追加设备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每天三十公里就是极限,再多原料就跟不上了为了赶进度,连地球自产的碳纤维都搭进去了。
好在这东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绳索,更不是从头到尾一样粗细,缆索每个位置的受力情况都不一样,越接近同步轨道受力越强,所以刚织出来的缆索最宽最重,之后可以逐渐收拢变细。
为了拿到准确数据,北都和华盛顿分别用超级计算机算了几回,又把数据拿到一起对比,着实费了一番手脚,才拿到了最精确的力学模型。
北月洲最开始编的那部分,是大气层里连接地面端的缆索,这部分不比太空站那段差到哪儿去,所以编织难度相对较高,等这一段织好之后,难度就会逐步下降,织造速度也会慢慢提升。
就这样,来往于地球和木卫零之间的运输船络绎不绝,高密度的运输一直持续到2029年六月初才缓了口气。
北月洲的织造任务则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织造初期,完工的缆索一层层盘在北月洲地面上那个陨石坑里,但是随着工程的进行,堆积的缆索越来越多,一旦纠缠在一起根本解不开,到时候所有的工作就全白干了。
后来北都干脆用一艘飞船把缆索拉上太空,从月球上一直往外扯,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百公里,织一段扯一段,最后一直扯出两万多公里,拖在月球屁股后面像条冰白色的尾巴经过严格的表面处理,缆索外层粘上了一层薄薄的虫壳,所以看起来是淡淡的冰白色。
北都和基地集团还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把缆索附近划为禁飞区,无论哪个国家的飞行器一律不许靠近,否则一准击落没商量,就算是北月洲舰队和国际舰队的战舰,也必须得到联合指挥部的允许才能靠近。
2029年7月11号,最后一段缆索完工,随着联合指挥部一声令下,一直扯住缆索的飞船即刻飞往木卫零。
至此,历时近十个月的轨道电梯计划终于开花结果,即将结出第一颗果实。
第0931章同步减速
2029年7月27号,木卫零前进基地。
基地外的天空刚刚暗下来,天边还残留着一丝暗色的辉光,一辆工程车风驰电掣,一路开进基地。
罗麒匆匆跳下工程车,以最快速度洗消全身,风风火火地闯进基地指挥室:“头儿,开始了吗”
叶涵呵呵一笑:“还行,正好赶上,坐吧。”
今天是轨道电梯缆索运抵木卫零的日子,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北都要求前进基地全力以赴,绝对不能出半点问题。
叶涵接到命令之后差点没愁白了头发,整个前进基地就那么一点人,还有一多半儿是搞研究的,他手里能用的人手不过两个组,还有一组人常驻地心,怎么想怎么糟心,心一横干脆把罗麒叫回来帮忙。
罗麒一屁股坐在叶涵边上,瞅了瞅主屏幕上那艘拖着尾巴的运输船:“这是到哪儿了”
主屏幕上的画面来自天河号和另外几艘飞船,不光有正面影像,侧面的也有,还是两个方向。
叶涵瞄了一眼时间,没等他说话欧阳平已经抢了个先:“马上就到。”
话音刚落,扬声器里传出来个声音:“基地,快九抵达预定坐标,请指示。”
叶涵马上把嘴凑到麦克风前:“基地收到,快九保持速度,快三,报告位置”
快三快九都是快速运输舰的简称,这玩意命名倒是挺简单,可每次呼叫运输舰的时候,叶涵都会想起交际舞。
“快三报告,我舰已经就位,准备捕捉缆尾”
屏幕上画面一变,换成了缆绳的最末端,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运输舰靠近缆索的画面看起来就像仰头看着遥控飞机飞向旗杆。
叶涵低声嘱咐道:“快三,注意姿态,自行掌握时机”
“快三明白”
叶涵皱着眉头不说话,无线电里沉寂下来,几个人瞪大眼睛,死盯着不断靠近缆索的运输舰。
罗麒打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