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2)
我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看到几十几百的马车奔腾的场面,马蹄声震天响,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马车队朝着千山镇方向奔去,激起地面上无数的尘土飞扬,还伴随着其它马车主在招揽乘客的喊声,外带着乘客们各种各样的动态画面。
我觉得,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古时候才有的战争场面。这些马车就像是战国时代的战马车,载着一车的士兵冲向了远方
“哇,好壮丽”姚瑶也被这场景震撼得长大了嘴巴,没有见到这一幕的人肯定无法想象那有多么的夺人眼球。
在阿剑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找到了一架马车。每人十五元,车主愿意载着我们几个进入镇里面,用车主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不坐马车,那么就只能步行进入千山镇了。
“上车”阿剑一马当先,跃上了马车。
我上车的时候,注意到这种马上是双马拉车,车厢最多只能容纳十个人,我们坐上去外带行李,已经显得很是拥挤了。可车主说还能再上两三人。非得再等一阵。
郝亚男就不爽了,说不等了,给你十个人的车钱,车主见钱眼开就说好啊,他正要驾车离开,可却在这时来了两个拦车的人。
“不好意思啊,这车被包了。”车主为难的说。
拦车人便朝着我们看来,马上就有一人说:“居然是你们啊,还记得不,出门在外靠朋友,那个美女说的,我们俩把卧铺让给你们的”
想起来了,是说这两人看着有些面熟,原来是转让车铺给我们的那两人。
于是,出门在外靠朋友。我们也只能让他们俩和我们一起挤在车上。一路同行,这两人的话比较多,问我们是不是第一次来大凉市又问我们来大凉市干嘛
我们这群人里面郝亚男嘴皮子溜达,便由她给这两人闲侃,而我们则在关注一路上特别的风景。
从火车站通往千山镇,必经的就是这条只有四五米宽的山道,难怪这里还用马车这种在大城市早就淘汰的交通工具。
不过坐马车也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和对面时而遇到的一队马车相遇,那时候车主就会扯起喉咙吆喝着我听不懂的话语,随后车主扬起马鞭打在地面上。激起巨大的尘土,那种在尘土里车马奔腾的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半个小时的车程里,我发现那两人虽然在和郝亚男聊天,可他们时而会去看看赖举背着的铁皮箱。这让我心中有些说不清的不安。
在马车抵达千山镇镇外,车主要我们只能在这里下马车的时候,阿剑走到了我身边,对我低语了一声:“稳住,别去多看那两人,他们一上马车就在打铁皮箱的主意,要来的终归要来,先进镇里”
101章千山镇
有了阿剑的话,我便没有再去多注意那两人,我们一行七人开始穿过一条小胡同进入镇子里面。
一进入镇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四通八达。
这个名叫做千山镇的地方,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宽阔的街区,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星罗密布的小道。这些小道每一条都只有两米多宽,从我们立足的地方往四周看,你会看到起码上百条小道通往远处的每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正是这些小道,组成了足以堪比蜘蛛网还复杂的地形。一些低矮的房子以一种零零散散的建筑格局分布在小道的两边,我注意到这里有吊楼、有木屋,还有草房。这种古老且适用的建筑,构成了千山镇独有的风景线。
只见,每条小道上都是人流拥挤,那些和我们一起下车的人员,扛拉着各自的行李,开始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小道。这么多条小道,我们应该走那一条
这时候阿剑说话了,他说这些人都是去往大山深处的某个矿场,所以每一次当有列车拉着外地人员来到千山镇的时候,都显得格外热闹,等这些人离开了小镇去往自己的归宿之地,这里又变得冷冷清清。
“那么,我们该去何处”鸡仔问着阿剑。
阿剑看向了我。我想到那张纸条是叫我们抵达这里自有人会联系我,于是我就说随便找个地方歇歇脚,让大家吃个早饭再谈其他。
阿剑说行,他把肩上的行李一扛,率先沿着我们前方的一条小道走了过去。我们跟上。走在时而起伏的小道上,听着这里独特的乡音,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异乡的别有不同。
我们沿着这条小道走了几分钟,终于看到了一家小吃店,这是一座木楼。此时小店的生意很火,我们等了一会才找到了空位坐下。
点上了稀粥和馒头还有泡菜,我们几个吃着早餐,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小店对面的一家旅馆,那是一个两层吊楼的旅店,我就在想今晚上大家只能住在旅店里了,然后等待有人来联系我。
姚瑶和郝亚男的视角就不一样了,她们注意得更加多的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每次看到一个穿着奇异的本地人都会多看几眼,郝亚男还会问阿剑,这里的本地人看起来少数民族不在少数是不是
阿剑在这边打过工,他有足够的发言权,一边吃饭一边给我们大伙儿说大凉市幅员辽阔,但是大部分地区处于大山,这里能够成为市级地域,是因为矿产丰富,别看大凉市很少有像规模的城镇,但其经济能力还是不错,一年税收能在我省排进前十。
阿剑还说,因为地域限制,所以大凉市找不到几个场镇,我们现在所在的千山镇已经是大凉市最大的场镇了,这里居住着不到一万本地居民,而这些居民大部分是从最先从全国各地为了矿产而迁移过来的,所以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汉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白族、蒙古族。外带其它一些名族的组成,可以说千山镇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集聚地。
难怪,这里我们看到的当地居民穿着的服装各异,他们说的话也是各有特色。
这一顿饭,我们吃了大半个小时。由阿剑给我们恶补了一下千山镇的人文地理,他说一到晚上这个镇子就陷入了死寂,没有了过往的人员,只剩下了各自回家闭门不出的本地人,也因此到了晚上山风袭来的时候。千山镇就成了死镇。
“晚上没事,最好大家不要上街,街上也没有行人,据当地人说,只有游魂”阿剑最后的话,听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白天看似熙熙攘攘的千山镇,到了晚上真的有那么幽静么
吃过饭,我建议我们一行人住在对面的吊楼旅店里,大家都觉得可以,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距离这家小吃店也近,而且旅店的旁边就有一家副食店,购买一些用品也很便利。
于是,我们就去了吊楼旅店住宿。这边的管理没有本市严格,根本就没有要我们出示身份证,我们七人分成三个房间居住。姚瑶和郝亚男住一个房间,我和赖举与鸡仔住一个房,阿剑则和陈晓住一个房间。
我们的房间在二楼,三个房间紧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