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6(2/2)
孙承宗的威望够高,这支军队的数量又多,如果能劝降这支明军,那在京畿之地就真正成为大清的势力范围。不管那些还没有投降的城池中,到底是在看局势发展当墙头草,还是铁了心不想加入大清,就都无足轻重了。
和孙承宗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皇太极相信自己比那朱由检更了解他。这孙承宗一心为明国,要他降了大清的难度有点大。但幸好朱由检在自己手中,要是自己劝说无果地话,再让朱由检来劝他,说不定能劝降他。就算不行,交出军权肯定是可以的。
到了城头后,皇太极瞭望远处的明军,竟然看到这支明军比他想象的还要精锐一些,使得他的决心又大了一分。
“如果这支明军不肯投降,我们想消灭他们,估计会损失不少大清勇士。”济尔哈朗就站在皇太极的身后低声点评,从侧面给了皇太极一点建议。
皇太极点点头,随后叫过一名亲卫,吩咐了几句。
明军在离城门炮程之外停住,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当他们清清楚楚看到京师的城头,飘扬着建虏的旗帜,站着一排排的建虏时,一个个又都黯然失神。
眼前这座城池毕竟是京师,是天下中心,大明几百年来最高贵的地方,是天子所在,掌控着整个大明。
虽然建虏强大,打起仗来己方胜少败多。可在这些武夫的骨子里,还是一样看不起这些蛮夷,战场上厮杀的经历,让他们对这些蛮夷有着不同程度的仇恨。
可如今,这些蛮夷竟然占据了大明最为高贵的地方,还要成为这里的主人,而自己也将要成为他们的奴仆。这样的结局,让这些刀口添血的汉子一时都有点失神。
不过如果事态正常往前发展的话,形势比人强,那些大官都匍匐在建虏的脚下,这些武夫就算心有不甘,那又能怎么样
日子还是要过,生活仍将继续,最终大部分人在建虏的利益诱惑下,必然成为他们手中的一把屠刀。
在高起潜的带领下,孙承宗带着手下副将以上级别的将领驱马缓缓向前,离城头一箭之地的距离站住。
皇太极就站在城头,满面笑容地大声说道:“孙阁老的本事,朕是知道的。如今天下已为我大清所有,只要阁老能帮朕做事,朕为阁老准备了次辅的位置,其他有什么条件,也尽管开口便是,可好”
眼下之意,只要孙承宗能降了建虏,不但能马上升到次辅,其他有什么条件,估计皇太极也能答应下来。
在如此多人面前承诺这些,皇太极自然是很有诚意的。否则想反悔的话,怕是丢不起这个脸。
孙承宗身后不少将领听到这番话,不由得都把目光投向他,不管能不能看到侧脸,都注视着看他怎么答复。
皇太极看着城下,忽然又大声许诺道:“其他将领一律官升一级,仍领旧部,只要为大清立下功劳,朕封其为王亦在所不惜”
他的话音一落,别人还没来及有什么反应,就听孙承宗冷着脸,中气十足地大喝道:“废话少说,老夫要见陛下”
641东山再起
皇太极知道孙承宗口中的“陛下”绝不会是他,同时他也知道有此要求,便点头同意道:“没问题,不过朕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下朕刚才所说”
说完之后,他便一挥手,自有人去照办了。
皇太极原本还想再说点笼络的话,却发现孙承宗冷着张脸,直视城墙,压根就没看他,又见祖大寿冷眼扫视着其他将领,使得那些将领没一个敢抬头面对自己。心中便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打消了念头,自去箭楼里坐了,喝茶取暖等着朱由检到来。
说句实话,在皇太极的心里,这支明军中他最看重孙承宗和祖大寿。一如在原本的历史上,建虏在抓获孙承宗时用尽手段劝降不成才杀了他;而建虏对于祖大寿,更是容忍其几次假降,由此可见一斑。
紫禁城外的午门广场上,崇祯皇帝失魂落魄地回头注视着宫城,见那城头上飘扬着建虏的龙旗,站着一个个面目狰狞的建虏士卒,不由得心如刀割。
大明朝竟然亡于自己手里,一心中兴大明却最终断送了江山社稷,边荒之地的蛮夷窃据了华夏之鼎,以后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历代先帝
皇后以死谏之,是让朕忍辱负重学越王勾践,可那皇太极却不是吴王夫差啊
崇祯皇帝正想着,忽然被人一推,一名建虏大声喝骂了起来。一边站着的曹化淳也在帮着说道:“你都已经是阶下囚了还恋恋不舍干嘛走快点,不要耽搁了”
“呜呜呜”边上的两位贵妃和崇祯皇帝的几名子女见此,不由得都哭出了声。
崇祯皇帝怒视着翌日的心腹,正待破口大骂时,先前那建虏又上前推了他一把,嘴中厉声喝斥着,脸上露出一种病态的满足。
崇祯皇帝一个趔趄,后退几步眼看着要跌倒。这时,一双手伸出,一下扶住了他,同时向前一步把崇祯皇帝护到后面,怒声对那建虏大喝道:“不得无礼,你们主子可是交代过要礼待我大明皇帝的。”
紧接着,他又转过身,尖声怒责道:“曹公公,就算你想讨好新主子,也犯不着如此冷漠无情吧没有一个主子是喜欢背主求荣、翻脸无情的奴才的”
曹化淳被训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看着这个昔日的心腹手下,很想发怒让边上的建虏收拾他。可不知为何,心中感到发虚,又觉得他说得未尝没有道理。皇太极还要用到朱由检,利用完之前应该不会怎么他。自己要是太为难昔日的主子,怕也会被不喜。
想到这里,他便好言和那建虏说了几句,而后又对那人道:“王公公,主子传唤,还得早点过去为好,否则大家都难”
崇祯皇帝注视着这个护着自己的年轻背影,直到此时,他才发觉竟然还有人在乎他这个阶下囚,不由得有点感动道:“承恩,扶朕上车”
王承恩转过身子,恭敬地回答道:“是,陛下”
其他人见崇祯皇帝配合了,便也没有再恶言相向,只是任由王承恩扶着他上了等候在边上的一辆马车。
崇祯皇帝坐定之后,忽然一把抓住王承恩的手,拦住了他想去扶贵妃皇子的动作,低声询问道:“你说朕还能像英宗一般东山再起么”
他自从被建虏抓了后,一直浑浑噩噩,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如今王承恩的表现,赢得了他的信任,憋不住心中的想法,忍不住就想知道别人的想法。
毕竟明英宗也是被敌人活捉过,最后还是当了大明皇帝;有这样的例子在,崇祯皇帝就仿佛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一般。
可是,王承恩的眼睛中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