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汉箭神 > 分节阅读 359

分节阅读 359(1/2)

目录

后传来天子的声音,略显沙哑,透着说不出的疲惫。“可是,如果只给他一万人,他就会谨慎许多。实际上,我军人数虽然减少了一半,战力却得以保持。如此一来,面对同等兵力的时候,我军的胜率会更高。”

梁啸和霍去病连忙起身,躬身行礼。“陛下。”

天子走到梁啸面前,伸手取过来梁啸手中的黑弓。“我说得可有差错”

“陛下所言,句句直指要害。”梁啸躬身道:“若论将将,陛下认了第二,谁敢认第一”

天子眉毛微挑:“若论将兵呢”

梁啸微微一笑。“臣以为,若论将兵,这儿的三个人之中,臣与陛下并列第二。”

天子目光微闪,哑然失笑。“我的意思是说,小去病不仅过我,还过来你”

“若论天赋,我们不相伯仲。不过他的运气比我好,我幼时顽少乡里,十五岁才学习兵法,他却是孩童之时就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这等际遇,又岂是臣敢奢望的。别说是臣,放眼天下,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梁啸这话既说得实在,马屁又拍得不露痕迹,天子听了,开怀大笑。“小去病,你可以努力,将来千万不要辜负了你师兄的厚望。”

霍去病激动不已。“臣一定努力,不负陛下,不负师兄。”

“那如果论射呢”天子晃了晃手中的弓,勾住弦,用力拉了两下,却没有拉开,脸有些泛红。

梁啸当仁不让。“臣不敢欺君,就臣所知,臣当为魁。”

“你可别忘了,小去病在射艺上也比你早哟。”

“他是比臣,可是他没有臣专心。”梁啸自信地笑笑。“臣自从习艺至今,每天子时、辰时习射各一个时辰,从未间断,谁能有这样的恒心”

天子怔了片刻,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怪不得你的射艺能如此出神入化,原来竟是这样练出来的。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信哉,信哉。”

霍去病也愣住了,挠挠头。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臣以为,没有人能够全知全能,总会有长处,有短处,陛下又何必自责。”

天子哈哈一笑,将弓塞到梁啸手中。“好吧,既然如此,我以后就不和你谈射艺的事了。将来等诸皇子长大,再请你授艺,你可不能推辞,要像传授小去病一样,倾囊相授才行。”

梁啸心中一动。天子这句话看起来像是随口一说,但天子是什么人,他最清楚不过。这种朋友式的谈话其实是最大意不得的,你既不能太正经,又不能完全把天子当朋友相待。

“陛下希望臣倾囊相授,但不知陛下许臣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皇子师乎,友乎,臣乎”

天子无声地笑了。“既是传授,当然要以师礼。”

“臣遵命。”梁啸躬身施礼。

君臣二人会心而笑。

这几句话看似随意,其实大有深意。俗话说得好,师臣者王,友臣者霸,梁啸问待皇子之礼,看似天子对皇子的期望,实则是确定双方此刻的身份。如果以友的身份面对皇子,对天子就只能为臣。如果以师的身份面对皇子,对天子就为友,至少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天子说当以师礼待皇子,其实就是承认他与梁啸之间的某种平等关系,这也为梁啸目前的尴尬身份做了一个解释。

梁啸接受的不是未来的皇子师傅身份,而是天子之友的身份。

“我问你一件事。”天子想了想。“你在豫章时,曾经说过平阳侯有可能出仕,是从何而来的信心”

梁啸笑了起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迟早有一天,天子会问他这件事。

“陛下,臣没有说平阳侯可能出仕。臣只是说诸郎官若想征战富贵,就要紧跟平阳侯。俗话说得好,如果成不了仙,骑不了龙,就跟着可能成仙的人,抓住龙须龙尾,即使是鸡犬也有机会升天。”

天子大笑。笑了片刻,又调侃道:“若论成仙,淮南王可是最有可能成仙的人,你为什么不去淮南”

梁啸耸耸肩。“淮南王不过是个书生,叶公一般的人物,哪里乘得了真龙,只怕吓就吓死了。他啊,还是做做学问比较好。”

天子歪歪嘴。“就像现在一样”

“就像现在一样。”梁啸点点头,微微一笑。“陛下,如今淮南王手握琉璃、织锦、新纸,还有印书新法,他已经不在乎那些土地了。若天下诸侯王皆如此,推恩令不行而行,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天子微微颌,心领神会。“没错,淮南王不愧是贤王,堪为诸王表率。”

第559章破羌

湟水北岸,白马湾,两万汉军步卒沿河列阵,杀气腾腾。

三万多羌人被堵在湟水和浩亹水之间的三角形狭地上,人心惶惶。号角声此起彼伏,老弱妇孺纷纷赶往中间聚集,青壮们手持武器,策马奔驰,在周围列阵,准备厮杀。几个部落领聚在一起,一边互相指责,一边安排防线。

他们都是不肯接受枚皋建议,一心想与匈奴人联手的部落。枚皋被拒绝之后,也没说什么,当时就走了,这些部落领也没有太当回事。他们的牧场离汉境较近,多少了听说了汉朝生水灾的事,他们觉得汉军只是装装样子,不太可能真的开战。

以四万步骑入羌,这多少显然有些荒唐。附近大大小小的羌人部落加起来,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万,实在不行,往山里一钻,汉军也找不到他们,用不了一个月,他们就会离开。

他们万万没想到,汉军不仅真的出战,而且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他们的驻地。仓促之下,他们只得拖家携口的大迁徙,准备避避风头,等汉军走了再回来。

他们再一次失算了,汉军紧追不舍,把他们堵在了这片河滩地。

正值夏末,湟水很急,要想涉水渡过湟水根本不可能,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降,要么战。几个部落领经过讨论,决定兼而有之,先战,如果不胜,再降。

之所以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方案,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汉军只有两万步卒,双方兵力相当,有一战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