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汉箭神 > 分节阅读 370

分节阅读 370(2/2)

目录

府中的骑士也是如此,人不解甲,马不解鞍,高度警惕。

角楼上的卫士传来警报,未央宫里有人马出来,大概十余骑,穿的是常服,不过衣甲鲜明,卫士精悍,应该是期门郎。

梁啸笑了。他知道来的是谁,只是这种方式多少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摆了摆手,示意荼牛儿等人装扮起来。月亮赶了过来,亲自替梁啸披甲,挂剑,背弓负矢。

这时,前院传来通报。“平阳侯来见。”

梁啸招招手,带着荼牛儿等人赶到前院。大门紧闭,庞硕手持铁刀站在门后,随时准备厮杀。梁啸走到门外,大声说道:“曹君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仗打得顺利不不好意思啊,没能去城外迎接你,失礼失礼。不过,我现在情况特殊,恐怕不能开门见你,还请见谅。”

门外一片寂静。过了片刻,传来天子的声音。“开门你再不开门,别怪我踹你家大门啊。”

梁啸暗自笑,却故作惊讶。“你是陛下”一边说,一边示意庞硕取下门关,将大门拉开一条缝,探头看了一眼。

天子负手站在门外,哭笑不得。

梁啸连忙拉开大门,冲了过去。走到半路,又退了回来,手忙脚乱地去解背上的弓矢和腰间的战刀。天子见状,上前一步,按住了他的手。“好了,别解了,这样挺好。虽然于礼不合,却不失豪气。”

“哦。”梁啸讪讪地笑了两声。“那个陛下,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

“你以为是谁,说客”天子一边向里走,一边瞥了梁啸一眼。“除了我亲自来,还有人能说得动你”

“哪能呢,只要陛下一道赦书,臣就进宫谢罪。那个陛下,臣那天真是太害怕了,君前失礼,还请陛下海涵。”

“你还知道君前失礼啊。”天子的心情更加轻松。他原本以为梁啸会不肯让步,现在看来,他多虑了。就像主父偃所说,梁啸只是因为心中恐惧才导致举止失措,并无故意冒犯之意。他缓步走进前庭,又走进中庭,看到一个个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甲士,心中不免忐忑,脸上却不肯露出半分怯意。

梁啸一边走,一边喝令甲士退下,同时不忘请罪。天子听了,心中舒坦,紧张退去,豪气顿生,颇有几分单骑入敌营,片语降万军的豪迈。他来到堂上坐下,梁啸站在一旁,解了战甲,这才跪坐在一旁。天子瞟了他一眼,忽然想起一个典故,心中一动,有意无意的说道:“这一点,你可不如周亚夫。”

“什么”梁啸一脸茫然。

“当年孝文皇帝入细柳营,周亚夫以军礼见驾,不肯解甲,被孝文帝赞为真将军。你解甲解得未免太草率了些。”

梁啸眨眨眼睛。“匈奴人逼近长安了”

天子哑然失笑。他当然知道梁啸在故意胡扯,不过梁啸的表现让他依稀找到了几分当年初相见的感觉。没有君臣,只有朋友,天南海北,没什么顾忌。他想了想:“如果匈奴人真的逼近长安,你会出战吗”

梁啸沉吟片刻。“如果真到那一步,恐怕就算臣愿意出战也无济于事了。攘外必先安内,臣宁愿先把那些吃空了大汉根基的蛀虫找出来,一个个的捏死,然后再出城与匈奴人决一死战。”

天子想了很久,又问道:“如果是我犯了错呢”

梁啸眉毛微耸。“陛下想听真话吗”

天子心中一紧,却又不肯示弱,故作不屑的笑了一声:“你肯说假话吗”

“不肯。”梁啸摸摸鼻子。“如果真是陛下犯了错,臣就算力有不逮,也要学伊尹,不学李斯。”

天子沉默良久,转身对主父偃说道:“这又是一个汲黯啊。”

主父偃笑了,不动声色的给梁啸递了一个眼色,转身走到天子面前,跪倒在地,躬身施礼。“恭贺陛下,又得一社稷之臣。有此二臣在朝,陛下内圣外王,功业可期。”

第572章进谏

汲黯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个奇人。

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汲黯是那种典型的情商无限接近负值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汉代的荫子制度,他根本不可能进入官场,更不可能官居九卿。如果不是生在汉代,而是生在后世,且不说他的黄老学术背景,就说他这臭脾气,就够他死十回的。

汉代以犯颜直谏著名的大臣不少,但论起不给皇帝面子,汲黯无疑是第一个,就是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汉武帝的真面目,留下了那句“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的名言。能和他并肩的,只有后汉那位当面说汉灵帝和汉桓帝是一路货的杨琦。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汉武帝口中得到了社稷之臣的赞誉。

听到天子将自己和汲黯相提并论,又看到主父偃及时的送上奉承,坐实天子的评价,梁啸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而自己也欠了主父偃一个大人情。若非主父偃这个精通纵横术的老滑头从中斡旋,这事不可能这么解决。

但这件事还没有结束,窦婴还关在廷尉狱,刘德的自杀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天子没法向宗室交待。相对于这件事来说,梁啸君前失礼只是少数人知道的事,影响不大。天子打个哈哈,梁啸服个软,这事就算过去了,说不定还能留下一个天子大度爱才的佳话。

宗室不会这么好说话。他们固然不会像梁啸这样简单粗暴,有什么意见就闯宫撂挑子,但是心里的不服更难处理。老大刘荣死于非命,老二刘德夹着尾巴做人,最后却自杀在京城,栗姬所生的三个皇子都非正常死亡,百年之后,天子如何向先帝交待

他可以用星象图破除天命论,但是人死而有灵的信仰却根深蒂固。即使是宣称“天道有常”的荀子也没有否定祖宗崇拜。逼死兄长,而且是一向恪守本分的兄长,这个恶名他背不起。当年汉文帝逼死刘长,就留下了“兄弟二人不相容”的童谣,最后不得不封刘长三子为王,留下了淮南王这个隐患。

若非如此,天子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过梁啸,他需要梁啸再一次出奇制胜,帮他破解这个困局。

很自然的,天子提到了窦婴的事。

“诸王在朝,只等诸将凯旋,举行朝会大典,不料出了这样的事,宗室猜疑,朝廷无以自明。”天子苦恼不已。“当年先帝曾说魏其侯不够持重,不能委以重任,我不听先帝之言,果然闹出这等事来。伯鸣,如何收拾为好”

梁啸挠挠头。果然社稷之臣不好当,这麻烦事立刻就上了身。可这件事他又不能躲,否则窦婴必死无疑,天子明显有拿窦婴做替罪羊的意思。窦婴如果死了,陈窦两家就失去了一个主心骨,很难再找到一个有同样影响力的人。

可是他又不能简单地说窦婴无罪。且不说窦婴是导致刘德自杀的直接原因,天子抬出先帝对窦婴的评价,他就不能等闲视之。主父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