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3(1/2)
州。
看到马之后,郑子文顿时高兴坏了,摸摸这匹,又摸摸那匹,要不是老刀盯得紧,他差点还被马给踹了。
“突厥马性子野,老爷您小心点”
说了之后,老刀还是觉得不放心,直接从马群里牵出一匹脖子上拴着红绳的白马。
“爷,这是我在路上的时候帮您挑的,您看这个匹马光个头就比一般的马高出半个头,鬃毛顺滑,而且您看它的牙齿,才六岁呢,这匹马可是好马,拿到长安三百贯也有人买。”
“那你买了多少”
“五十贯”
郑子文顿时白了他一眼。
“你个奸商”
说着,就从他手里把那匹脖子上拴着红绳的白马接了过来,然后用自己的脸温柔的在那张马脸上摩挲着。
“这么好的马,怎么也得一千贯,对不对宝贝儿,以后你就叫小白龙好不好”
似乎对这个名字很满意,白马瞬间打了一个响鼻,喷了郑子文一脸的鼻涕。
郑子文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我改变注意了,你以后不叫小白龙,改叫鼻涕虫”
“”
虽然被喷了一脸的马鼻涕有些不爽,但得了一匹好马郑子文还是很开心的。
“宝马配英雄嘛,以后我也是英雄了”
“”
对于他的这个说法,老刀不置可否。
不过郑子文可不管那么多,当即就让人送来了马鞍子和缰绳给马套上,然后高高兴兴的骑着马跑了,留下一脸木然的老刀。
本来他是打算问郑子文这些马怎么安排的,但现在还是算了吧。
他知道这些马是为护卫队准备的,当即就把马送到了文县那边,然后开始传授护卫队的成员怎么骑马。
老刀教的用心,护卫队的人也学得认真,几天功夫就骑得有模有样了。
知道这些战马来之不易,护卫队的成员们也对自己的战马十分爱惜,这让老刀很满意。
一个不爱护自己战马的骑兵,不是一个好骑兵
说到爱护战马,老刀忽然想起郑子文,脸上闪过了一丝古怪。
他还记得,第二天他去郑子文的府上向他汇报护卫队情况的时候,郑子文正在给他的马“穿鞋子”。
想到当时刺史府十几个人按着马“穿鞋子”,那马叫得跟杀猪似的,老刀就觉得这个世道变了。
什么时候连马都要穿鞋子了你们这么对待马,马它乐意么
对于老刀来说,给马“穿鞋子”这种事简直无法想象。
其实对于大唐的人不给马钉马掌这种事,郑子文也觉得无法想象。
现在他总算知道,为什么大唐的骑兵队伍老是组建不起来,而且为什么战马贵得离谱了。
原因就是没有马掌
妈蛋,这可是战马,用几次就扔你们也不嫌浪费
好好的一匹战马,养了几年终于可以骑了,这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结果马才跑了两年,蹄子裂了战马废了。
或者踩到碎石头,蹄子裂了战马废了。
或者因为某种意外导致战马蹄子裂了战马废了。
总之,在所有人的观念里,战马的蹄子一裂就是废了,难道你们就不会给它钉个马掌吗
活该你们这些大唐的瘪犊子骑不起马
郑子文立刻找来了十几个铁匠,手把手的教给了他们什么叫做马掌,然后告示她们该怎么钉马掌。
把自己的“鼻涕虫”的马掌钉好之后,郑子文立刻让他们赶紧再打造一千副马掌出来,到时候好给他那新买的马钉上马掌。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战马因为马蹄问题受到损失。
解决了战马的问题之后,剩下就是服装问题了。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狗配铃铛跑得欢,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外在事物的重要性,所以郑子文当天就去折沖府借了一套铠甲回来。
这套铠甲的名字叫做“宝相麒麟明光铠”,属于大唐将领的服装。
那是要防御有防御,要卖相有卖相,穿上之后精神抖擞,看起来人都不一样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高昂,一副就得一百多贯钱,所以一般只有将领才穿得起这个。
不过这对于郑子文来说完全不是事,直接二十万两抬到了折沖府。
先给爷来一千件,不够下次爷再来买。
老子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不过,宝相麒麟明光铠这东西算得上是稀罕物,就算是折沖府也没有几件,他们立刻就报给了当地的都督。
当地的都督听说是郑子文要的,而且已经给了钱了,二话不说立马就让下面的工匠赶制,力争在一个月以后能顺利交货。
既然有了马和铠甲都有了,武器怎么可以没有
郑子文最喜欢的就是三国的白马银枪赵子龙了,所以这些护卫队的武器必须得是枪。
而且还得镀了银以后亮闪闪的那种
这下子,恒州周边包括太原府的铁匠都开始忙了起来,一时间,生铁的价格硬生生的被郑子文给托着涨了五倍不止。
老子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于是,郑子文的护卫队才刚刚组建起来,就连京城的李世民都知道了。
恒州的郑子文组建了一支骑兵护卫队,他们个个骑白马,穿的宝相麒麟明光铠,就连武器都是白色镀银的长枪。
知道了这事,李世民的脸都黑了。
你郑子文这哪是练兵啊这明明就是在炫富啊
妈蛋,一千人的骑兵队都花了差不多上百万两白银了,这么多钱,都够老子组建一个装备不赖的轻骑兵军团了。
老李觉得很憋屈,然后就把兵部尚书叫来臭骂了一顿,然后让他赶紧滚去给自己买战马,他也要弄骑兵。
随着李世民的命令下达,兵部也开调派人手准备组建骑兵事宜。
李世民当然不会去买突厥人的次等马,他用的马大多是来自陇右的马,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哈萨克马”的名马,另外就是产自黄河上游的“河曲马”。
这两种马都是产在大唐境内的,虽然数量不如突厥的多,但在品质方面却毫不逊色突厥的战马。
兵部忙着准备战马和训练骑兵,而工部则忙着制造神臂弩和骑兵铠甲,户部当然没有闲着,调派钱粮就是他们的事了。
在他们忙成狗的时候,李世民却叫上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三人在几百人个千牛卫的护送下,前往恒州了。
天子出巡是大事,不过现在大唐穷,李世民也不敢太过铺张,毕竟杨广的例子就在前面,三次出巡弄得民怨滔天,全国的百姓都在造反。
李世民也不想这样,所以他决定悄悄的去,既不惊动别人,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所以,直到李世民离开长安的第四天,大家才知道皇帝跑到恒州去了,朝堂顿时哗然。
不过李世民也管不到了,他现在已经到了恒州的文县,站在大唐皇家学院门口的雕像面前,热泪盈眶。
他情不自禁的念出了雕像下面的那一行字。
“向伟大的领袖李世民致敬:吾皇万岁万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