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小相公 > 分节阅读 188

分节阅读 188(1/2)

目录

安街上的御酒阁旁边就新出现了一家商铺,名叫“御绢阁”。

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是做丝绸生意的,但这个商铺做的生意和其他的商铺完全不同,因为它只收不卖

而且,这个地方只把丝绸分为两个档次,上品和下品,上品丝绸就是市场上比较好的丝绸,这种丝绸御绢阁以每匹丝绸九贯钱收购,而差一些的御绢阁则给出了三贯钱一匹的价格。

这是市场价的三倍

整个长安的丝绸生意顿时迎来了一次“大地震”

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御绢阁这一次真的是拿出了血本,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丝绸价格抬高了三倍

如今,不是富贵家庭,真的穿不起丝绸了。

与此同时,一支超过五万人的护卫队,护送着一支庞大的车队离开了长安。

同时李世民也颁布了新的旨意,所有的商人,不得将有关丝绸的一切带出大唐,包括蚕和蚕卵在内,都不允许带出大唐,一旦发现偷带的斩

李世民之所以做出这么严厉的办法,无法就是为了一个字钱。

丝绸带来的暴利让李世民都充满了震惊,他很清楚,如果他掌握了这条商路,只需要短短两年的时间,那些世家大族再也无法和皇权抗衡。

有了钱,他可以免除大唐所有农民的赋税,让世家大族失去生存的土壤。

有了钱,他也可以像郑子文那样,在全国开上几十所不要钱的私塾,让世家大族失去新鲜的血液。

有了钱,他可以供养更多的大唐军队,摆脱世家大族对军队的掌控,让军权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李世民似乎已经看到了,看到了以后的大唐皇权至上的一天。

什么“五姓七望”,什么“千年世家”,在国库丰盈的皇权面前,通通靠边站

为了能看到这一天,怀着对未来的展望,李世民对丝绸交易的事越发上心。

这一天深夜,李恪独自跑来求见李世民,在见到李世民之后,当即就向他请求让他掌管丝绸商路的事宜。

听到了李恪的请求,当时李世民还愣了一下。

“你不觉得做商人的事委屈了你吴王的身份吗”

面对李世民的这个问题,李恪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儿臣不关心什么身份,只要能为父皇分忧,就是儿臣最大的愿望”

听到他这样说,李世民最终满意的点了点头,把这个事情交给了他,李恪当即高高兴兴的拜谢了李世民,然后退了出去。

李恪的高兴,是发自真心的。

自李治当上皇太子后,魏王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离开了长安,而他也变成了边缘人,李恪知道,他再没有点什么行动,他也将成为第二个李泰,甚至连李泰都不如。

李泰被贬,那是因为人家竞争失败了,但是就算失败了,人家依旧被李世民当成儿子看,而他李恪,更像是个边缘人。

历史上的杨妃,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受宠,相反,这位隋炀帝的女儿,是一个亲爹不疼,老公不爱的可怜女人。

试想一下,如果杨广心疼这个女儿,怎么可能几次出巡都不带她,以至于被李世民捡了个便宜。

如果李世民爱她,怎么可能没有等她守孝三年,在武德二年就有了李恪这个孩子

而且,李世民对李恪也格外严厉,完全没有对李承乾和李泰以及李治三兄弟的父子柔情。

李恪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冷漠和长孙无忌的敌意之后,他就带着厚礼去求了郑子文。

在和郑子文单独相处之后,李恪顿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哗哗的都流了出来。

“呜呜,求太师救我”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手机请访问:totadscotgttotadscotgttotadscotgt

第4卷太师之路第三百一十一章太师的悠闲生活

totadscotgtidotu1662291ottotadscotgtidotu1749449ottotadscotgtidotu1749455ot

郑子文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容易心软的人,面对痛哭流涕,只为求一生存之道的李恪,郑子文心软了,所以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你是立场是个大问题,这样,你去求你爹让你负责大唐对大食的丝绸商路,彻底和那些世家大族划清关系,可保你一世富贵。”

李恪听了郑子文的话,所以才有了李恪深夜面见李世民的事。

郑子文没指望他给李恪出主意这事能瞒过李世民,他只想做到无愧于心而已。

毕竟从心里来说,郑子文对李恪还是比较赞赏的。

对于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差一点就当上皇帝的吴王,就连那位留着大背头的伟人都说过一句话。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李恪是人才,李治是废柴,李世民其实啥都知道,可惜临死前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话,聪明了一辈子,临死前干了蠢事。

所以,这一次郑子文决定扶李恪一把。

“李恪啊李恪,我可不是给你老李家面子,我是给最崇拜的伟人面子。”

李恪走后,郑子文仰望星空,嘴里喃喃自语。

“伟人,俺向您致敬,你保佑俺在大唐平平安安,财源广进,子孙满堂,阿门”

虽然那位伟人真的很伟大,但可惜他一千多年后才会诞生。

虽然那个经常说“阿门”的教会在后世很庞大,当在如今这个时代,它还是一个“非法组织”。

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上说,郑子文的祈祷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当然,这一切郑子文也都不会在意,因为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家人。

这一年多的时间,他跟随着李世民出征高丽,虽然获得了功名利禄,但却错过了自己儿女叫的第一声“爹”,也错过了扶着他们学会走路的时光。

这一切,郑子文感到很遗憾,所以他打算把这一切都补回来。

“乖女儿,叫我”

“爹”

“乖,再叫我”

“爹”

“再叫我”

“”

郑萌宝作为郑子文和李丽质的女儿,在满周岁的时候就被长孙皇后赐予了新月郡主的封号,李世民回来之后更是给予了封地并赐食邑三百户,可谓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对于这个女儿,郑子文对她的宠爱远超她的另外三个哥哥,让李澄霞、崔茵茵和卢敏一阵眼热,暗叹为什么自己生的不是女儿。

次年六月,郑丽琬也诞下了一个儿子,郑子文立刻就把早已准备好的“郑豹”这个“标签”贴了上去。

至此,郑子文便有了四子一女,在他这一辈中,他算是比较“高产”的。

郑子文在开枝散叶了,荥阳郑家满意了,他们高高兴兴的把几个孩子全都记入了族谱。

李世民也满意了,因为郑子文的孩子多,家大业大,对大唐的归属感就越强,同时有了家人的束缚,行事也会稳重些。

群臣也满意了,因为郑子文忙着在家带孩子,已经一年多没来朝堂了,少了这尊“大神”插手朝政,大家也舒服些。

同时,很多人也对郑子文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