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2)
针对秦然提出成立公司信息部,还有加大投入的提议,在座的手下倒是有不少人提出了疑惑。现在的办公系统刚运行不久,同时效果也还可以,为何还要立马升级系统。就算升级系统也可以继续和外包公司合作,用不着自己组建团队养一大帮信息技术人员吧,毕竟我们可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是电子信息公司。
普通员工要看到当天的事,技术骨干要看到明天的事,分公司经理要看到一个星期后的事,更高层次的集团副总裁要着眼一个月后事情,而集团总裁至少要考虑一年后的事情
未来是信息社会,信息快人一步就是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很容易患上巨人症、大公司病,而信息系统就是升级躯体的神经系统,把神经线路拓宽加细,能有效保持公司的活力。
说不定以后房地产市场饱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不做房地产,摇身一变就能跟上时代,成为高科技信息公司的员工。
秦然的话既幽默,又带有不可抗拒的强迫性,不管如何信息部的设立将和审计部一起筹划,不日即将面世。
还有一个新部门成立,这就是房地产政策研究院。其将挂靠在战略发展部门下面,属于一个独立的研究部门。他们将专门负责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对未来一年或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趋势做出判断,为集团高层决策提供参考。这是秦然专门为自己配置的部门,他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建议来判断国内经济的走向,因为未来已经改变,他将和世界上的顶尖人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研究院还有一项不可明喻的功能就是收集竞争对手的资料,研究判断能够对江南集团造成威胁的地产企业,它们今后都是秦然要重点防范研究的对象。
难得高管们都汇聚一堂,秦然把副总裁柳旭峰提出成立公司培训学院的计划提了出来。现在江南集团在不断发展,每年新的管理培训生、新跳槽加入的员工、服务性专业性极强的物管和酒店业员工等都需要入职培训,再加上中高级管理人员也需要定期系统培训交流,因此组建一个集团自有的培训基地是极好选择。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秦然知道公司要保持竞争力,员工的知识更新是一大关键,原则上赞同兴办培训学院的提议。创办培训学院,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举措,短期内需要大投入,长期来看才能见效。
江南学院,这就是新的公司内部培训基地名称,今后将成为江南集团内部精英聚集交流的中心之一。
明确了困难,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秦然通过阶段性的反思,暂时对人生做了一个简单调整,卸下了包袱轻装前进。
第二十章联合营销
秦然要求收购合作方it公司的提议,经过其创始人和合伙人闭门会议讨论一整晚后遭到了拒绝。虽然体量上和江南集团不能相比,但每年一两千万利润it公司的合伙人们已经过得很爽,他们没有寄人篱下的意愿。
尽管秦然开价很让人动心,但钱不是万能,it公司多数合伙人们一致决定为了理想拒绝出售。
对此,秦然早有准备,毕竟自己换了对方位置也会做出同样选择。
唯一的好消息是当初和it外包公司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好项目所有的资料内容、数据库、代码、构架等都属于公司机密,所有权全部归属于江南集团所有。当初为了中标江南集团这个大单,it公司放弃了办公系统10知识产权,这也是一种代价。
有了办公10系统,在其基础上再正向开发难度将会极大降低,这也是秦然对收购被拒绝没有过多担心的地方。
江南集团信息部开始招人,秦然并未用高薪挖走合作方it公司入驻本公司项目团队的做法,虽然这样的举动很可能成功。商人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秦然开始逐渐褪去江湖草莽的本色。何况高薪跳槽的团队,将会也会为了别人的高出价而再次拍屁股走人,班底还是自己组建的靠谱。
不过得知江南集团信息部招人,合作方it公司入驻江南集团的项目团队还是有好几个技术骨干跳槽过来,最大的原因居然是之前在此工作感觉公司氛围不错待遇也高。就算没有针对性高薪挖人,他们跳过来的待遇还是高出原it公司不少,毕竟打工者不像合伙人有股份分成,养家糊口主要靠工资奖金。
加上柳旭峰对it人才的针对性招聘,从校园引进大批it类毕业生,还在江州有限的码农市场高价招人,引得年末全市人才市场it程序员起薪涨了至少三成,至此江南集团年轻的信息部团队基本构架形成。
江南集团的大手笔当然也吸引了马耘的注意,芝麻开门公司也有两位员工递交了辞呈跳槽到信息部。
作为投资人,秦然一向不干涉芝麻开门公司的具体运作,但马耘还是主动找到了他,因为其提议双方有合作的机会。
秦然在江州办公室内会见了马耘和,看得出马耘先生有独特人格魅力,一心一意在全力辅佐他。
中央调李治国来到江浙省担任省长原本是为了让他过几年接任书记一职而准备,但他意外转任沪东市市长,因此中央又选派了新人来接替他省长之位。一发牵动全局,李治国的离开加速了原江浙的仕途末路,他上调全国政协任副主席而为新省长提前接班书记让路。
政坛上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是省油的灯。
接替李治国职位的新省长黎柏元摆明就是来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