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0(1/2)
然无恙,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能确定大华所有臣民不生二心”
“届时,蜀汉对我大华虎视眈眈,曹操狼子野心,岂会放过这大好机会如果我大华内部再有心怀贰心之乱臣贼子,则大华危矣”
“臣对大华的一片拳拳之心,可昭日月如果皇上真的不幸罹难的话,臣愿以死谢罪,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荀彧的这番话,的确是从大华的利益出发,并没有半点私心在里面。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更能打动人心。
听完荀彧的话,蔡琰双目泛红,泪珠滚滚而下,心如刀割。
半晌之后,蔡琰才说道:“可是,皇上乃一国之君,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大华岂能置皇上的安危于不顾”
荀彧沉声说道:“先贤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皇上身陷囫囵,生死未卜,臣请立太子监国”
荀彧的话,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到湖水之中,顿时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荀彧的意思很明白,放弃营救皇上,因为营救皇上的风险太大,很有可能导致大华沉船。
所以,他选择拥立新君
当然,荀彧也没说一步到位,而是先立太子以建国。
等皇上驾崩的确切消息传出来之后,再让太子登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土木堡之变。
明正统十四年,瓦刺太师也先侵犯内地,然后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皇帝朱祁钰留守。
然后明英宗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由亲信太监王振专断,然后五十万兵马就被太监王振稀里呼噜地断送掉,六十六位大臣站死。也先将明英宗生擒活捉。
也先准备利用明英宗威胁大明朝廷,大臣于谦力排众议,拥立郕王为帝。
也先见威胁不了大明,明英宗在他手里就是一个废物,就想把明英宗送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
于谦等大臣为了江山社稷,断然拒绝
所以说,在某些时刻,皇上的命真的不算金贵。
为了江山社稷,皇上是可以换掉的。
现在满朝文武,都是心思活泛。
现在拥立新君,自然能得到新君的赏识。
当然了,风险也很大,万一皇上没死呢
回来之后,也少不了要秋后算账。
就在群臣患得患失的时候,武将里面,有个毛脸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呔放你娘的狗臭屁荀彧,你鼓动百官拥立太子,你是想害死我大哥吗我大哥待你不薄,你这个狗官,喂不熟的白眼狼张爷爷我今天就宰了你”
说完,张飞撒开大粗腿,直奔荀彧而去。
幸好张飞附近的几个武官及时拉住了张飞,否则的话,张飞非得弄死荀彧不可。
关羽站出来说道:“我们和大哥结拜的时候曾经发过誓,不愿同年同月同时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时死大哥有难,我等岂能见死不救那和畜生何异”
赵子龙说道:“大哥有难,我赵子龙必救之”
典韦和高顺站出来说道:“我们愿意跟随哥哥们一起去营救皇上”
张飞被人拉着,还哇哇大叫道:“弟兄们,先把这个狼子野心得白眼狼荀彧弄死再说,要不然的话,咱们再前面营救,他再后面捣乱,岂不坏了大哥的性命”
被张飞这么一说,关羽一双丹凤眼顿时眯缝起来,赵子龙的眼神也变得极为不善。
因为不得不说,张飞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这几个人一心要弄死荀彧的话,今天荀彧真的死定了。
看到这一幕,皇后蔡琰又是欣慰又是头疼。
欣慰的是,皇上收服的这几个武将,心里对皇上忠心耿耿。
头疼的话,这几个人也就皇上能够镇压的了。
皇上不在的时候,谁能镇压的了他们
但是荀彧一心为了大华,绝对不能让这几人坏了荀彧的性命。
蔡琰不得不开口说道:“张将军且慢,荀爱卿也是为了我大华江山社稷着想,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请张将军切勿冲动”
听到蔡琰的话,张飞气呼呼地说道:“大嫂,我看你是想立你儿子为太子,你自己一心想当皇太后了吧连自己的男人都不救,俺老张真想看看,你到底是什么心肠”
“大胆”
“放肆”
“怎么跟皇后说话呢”
张飞满不在乎地说道:“咋地她能做,我还不能说了咋地大嫂,我现在叫你一声大嫂,我就问你一句话,到底要不要救皇上”
第六百四十五章:比翼连枝当日愿
蔡琰呜咽道:“张将军,皇上不能不救,但是荀大人所言也有道理。所以,哀家的意思是,由几位将军带领本部人马去营救皇上。其他将军,严密防守。各部官员,天降大雪,需要提防老百姓房屋会被大雪压塌,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听到蔡琰的话,张飞不由得怒极而笑道:“好,好,臣谨遵皇后懿旨臣倒是想看看,如果把皇上救回来,皇后你又如何见皇上”
关羽、赵子龙、高顺、典韦等四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色也不好看。
听到张飞的讥笑,蔡琰不由沉声说道:“张将军,哀家知道你心念皇上安危,不来和你计较但是你真的以为,哀家是眷恋皇太后得位置是一心想把我儿子推上皇位吗”
“哀家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华的江山社稷皇上回来,哀家任凭皇上处置皇上倘若不幸遇难的话,哀家将会追随皇上而去,绝不独活如有半句虚假,天打雷劈,天憎人厌”
听到蔡琰的话,张飞微微一愣,半晌之后才说道:“哼,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说完之后,根本不理睬现场的文武百官,直接和关羽、赵子龙等人扬长而去。
等张飞等大将退出之后,文武百官商议册封太子的事情。
最终,百官几乎没什么意外地推选嫡长子,皇后的儿子吕斌为太子。
皇上不在的情况下,由太子监国,皇后垂帘听政,各位大臣辅佐。
退朝之后,蔡琰神态疲惫地回到内宫。
虽然儿子被封为太子,她以后将要垂帘听政,可以说即将掌控整个大华的大权。
但是蔡琰心里,一点欣喜都没有,有的只是惊慌和不安。
如果皇上真的罹难的话,大华将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今日在朝堂之上,就是一个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