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吕布有扇穿越门 > 分节阅读 372

分节阅读 372(1/2)

目录

去。

这时候,美姬清醒过来,慌忙上前给曹操擦拭身体,换上一件簇新的袍子。

半晌之后,侍卫才从高台下一瘸一拐地爬了上来。

曹操黑着脸问道:“刚才你大呼小叫的,到底有什么紧急军情如果被本丞相发现你是谎报军情的话,小心你的脑袋”

侍卫赶紧说道:“启禀丞相,紧急军情,在青州之东北,辽东之南附近的海域,发现大量的大华国战舰”

听到这个消息,曹操的酒意,一下子被吓跑了七八分,当时就清醒起来。

大华国的战舰,出现在辽东还有青州附近的海域,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曹操顿时沉声说道:“将消息拿过来,给本丞相瞧瞧。”

“是”

很快,侍卫就将详细的消息双手呈递上来。

接过消息之后,曹操仔细看了一番,脸色不由更加凝重起来。

这个消息,是青州的一个出海打鱼的渔民最早发现的。

然后这个渔民将这个消息报官,当地官府不敢怠慢,连忙出海打探到详细情况,然后将消息传递回来。

其实,大华国的舰队出现的地方,无论是和青州还是和辽东之地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和这两个地方的距离也是相差无几。

那一片海域,已经不能说是蜀汉的海域了。

但是,这一支舰队的数量实在是有些多,大小有三四百嗖船只,大概有几万水军上下。

大华国聚集这么庞大的一个舰队,出现在青州还有辽东附近的海域,到底想要干什么

看到这一情况,曹操不由得也是头疼起来。

不由对属下人说道:“去将几位军师请来。”

作为丞相,曹操开府,单独有他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

而曹操丞相府上的领导班子,实际上就是大汉朝的真正权利核心。

皇上那边的领导班子,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目前曹操的谋士,主要有许攸,蒋干,司马懿、逢纪和审配。

将这些谋士全部都叫来之后,曹操将大华海军出现的消息让众人一一看过。

曹操不由问道:“不知你们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许攸率先说道:“主公,定然是大华国想从海上出击,想要进攻我大汉青州或者辽东,万幸被我们率先发觉。属下以为,我们必须要严防死守”

逢纪则是皱眉说道:“我的看法,却是和许公不同。属下认为,大华的舰队出现在这片海域,恐怕是大华国的疑兵之计。”

“大华国如果想要进攻的话,恐怕根本不等我们反应过来,早就开始发动攻击。此时,只怕我辽东或者青州,已经生民涂炭,数座城池已经被攻破了。”

“而事实上,大华舰队并没有这么做。所以,属下认为,这只不过是大华国的疑兵之计罢了,他们的目标,很有可能另有所在。”

“因为,无论是青州还是辽东,毕竟距离大华国本土太远。远离本土作战,他们就算偷袭得手,也很难守的住。所以,属下因为,他们理应不会攻击青州或者辽东。”

听完逢纪的分析,曹操不由沉思起来。

其实曹操心里,也这么想过。

不过曹操生性多疑,至今还未确定大华的用意。

曹操不由看向司马懿问道:“司马先生,不知你怎么看呢”

司马懿是曹操新收的一位军师,虽然年轻,但是谋略过人,曹操深为器重。

当然了,器重的同时,隐隐还有一些忌惮。

不过现在大业未成,正是用人之时,曹操也不会对司马懿怎么样。

听到曹操的询问,司马懿不由说道:“丞相,属下认为,逢纪军师所言有理,但是也不可不防大华国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如果我们不加防备的话,大华国未尝不会虚则实之,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另外,逢纪军师所说的一点,属下有一点异议。”

“那就是逢纪先生所说的,此地远离大华本土。其实,瀛洲岛也是大华国的一部分。如果从瀛洲岛出发的话,无论是距离辽东还是距离青州,距离都不算太远”

这句话一出,曹操的脸上,不由变色。

第七百七十六章:两国摩擦

司马懿说完,曹操脸色马上大变。

对啊,奉先那厮,最是阴险狡诈不过。

他的战舰出现在辽东和青州海域附近,怎么能等闲视之

如果自己对辽东的战舰视若不见,将防御的重心放到其他地方。

到时候大华国的战舰来一个虚则实之,则辽东还有青州危矣

尤其是辽东之地,一旦丢失之后,大华国后面还有一个瀛洲啊。

只要他们以瀛洲为依托,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调集兵马过来。

到时候,自己真的能夺得回来吗

而一旦丢掉辽东,他大汉朝的局面就会变得更加危机重重。

到时候,大华国可以从三面肆意进攻。

而他们,只能被动防守。

当曹操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不敢怠慢,当即命令手下大将曹虎带领五万大军镇守辽东。

命令手下大将夏侯光带领五万大军镇守青州。

这十万大军只是先头的防守部队,一旦大华国敢于进攻的话,后面还有五万预备军,随时可以支援。

为了防守住辽东还有青州,曹操在这里埋伏下十五万大军,足见他对辽东还有青州的看中。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庐江郡、九江郡等地,大华百姓纷纷牵出耕牛,辛勤地耕耘着土地。

往往好几家百姓合在一处,共用耕牛。

因为现在大华国已经数度改进农耕器具,现在已经推出大型的耙耕,至少需要两到三头牛耕地。

不过耕田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一天至少可以耕二三十亩地。

这种效率,比以前提升了好几倍的效率。

因此,庐江郡和九江郡的百姓,早早就耕完地,已经准备开始春播了。

百姓有句谚语叫:春雨贵如油。

今年的春雨真的贵如油,因为第一场春雨还没有落下来。

不下雨,春耕就没办法播种,百姓心里焦急似火。

耽搁了播种,今年的粮食就要欠收,就很难过的下去。

别看现在曹操志得意满,认为他曹汉已经兵强马壮了。

其实在曹汉,大多数的百姓,也就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而已。

如果春耕欠收的话,那么好多百姓就要挨饿。

如果是大面积的欠收的话,整个曹汉,日子都不会好过。

所以,老百姓心里急啊,恨不得把老天通个窟窿,好让老天下雨。

而反观大华百姓,不急不躁的,一点都没放到心上。

一来,大华百姓真的富裕。

他们稳定发展好多年了,哪家家里还没有点家底啊

别说是一季粮食,就算是全年都没有收成,就凭他们的家底,也根本饿不着。

其实就算在庐江郡还有九江郡两郡之地,都有部分百姓,已经有些看不起地里的粮食收入了。

有些百姓已经将地租了出去,只收一些租子,他们自己却是跑去经商。

当然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就算家里再有钱,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心里也高兴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