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执教天下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2/2)

目录

“客气了”

“众所周知,夷人金狼大夏,三国卑鄙欲合谋我大唐,故烽烟四起,幸而我大唐帝国士卒矫健,将军多谋,武者长勇,虽三面作战而犹有大胜之姿,战三年而不失寸土,拒敌于国门之外,实乃陛下福泽深远,也仰赖诸位文宗教化之功,此不如就以战争为题目”

韩通文佩服的看着,多精彩的演讲,声音抑扬顿挫,既拍了皇帝的马屁又拍了文宗们的马屁,再加上左右逢源的无上技巧,堪称成功官员的楷模,看看皇帝那副得意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还查人家太远,得向这位祝先生好好学习。

陈临也算是昭文书院的才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这首诗一出,几位文宗也是连连点头

“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别出心裁。诗里并没具体描写战争,但是却通过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苦寒”杜源的点评自然是切中要害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年的学子都非常不错,此诗单论意境,甚至不比其他两首差,惜字如金,却又表现出大气魄,四分”

青崖书院出场的是张封建,张封建也算是多才多艺,虽然不如韩通文这般妖孽,也是难得。低头思索,四国大战,他的家乡幽州处于与金狼帝国交战首当其冲。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张封建的言语铿锵有力,这一首诗从他嘴里念出来有一种庄严宣告一般,他虽然学文,但是武道修为并不弱,没有人知道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的父亲一连四封书信让他留在书院,他恐怕早已经快马飞奔幽州,幽州的大战堪称惨烈,张铁铮大武宗的修为竟然险些死在战场上,张家现在伤兵满营,而他却在书院享受着安稳,每每想到这些,张封建都后悔当年听父亲的话学文入仕,但是不入仕又无法继承张家家业,朝廷是不会允许一个武道中人来掌控幽州,张封建即便再有天赋也只能等到他入仕之后重新修炼。

张封建的诗得到了六位文宗的认可,令狐德棻摸着胡须,连连点头“取出了纤丽绮靡的诗风,带上了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能描绘出如此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又依照严格的平水韵,难得难得”

“你张家镇守我大唐西北门户幽州,张铁铮老刺史更是身先士卒,大武宗的实力也多次负伤,就连尉迟兰都亲上战场,张家满门英烈,乃是我大唐之福。能看得出来,这诗不是无病,而是你张氏的家风,你的诗老夫给四分,但是冲你能成绩张家的家风就值得鼓励,老夫给你在加半分”晋太炎这么一个大喷子很鲜有的夸一个年轻人,现在的评分标准已经很高,四分算的上是非常高的分数,五分基本没人敢想,就连两届三届都难有一个满分。

有了张封建的对比,太玄书院的学子就无甚新意了,只是中规中矩的得了一个三分,就连令狐德棻都有些尴尬,太玄书院历来武院第一,诗文一道上就差强人意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一鸣惊人

青崖书院拿了一个开门红,但是接下来的形式就非常不乐观了,四大书院各有强弱,书画一道,玄感书院自是第一,而青崖书院的张仲文只取得了第三的成绩,围棋一道,有着大唐棋圣的昭文书院连杀三大书院,青崖书院只能排行垫底。经学,是最难的一门,韩青崖书院只能让季若璞出场,论学识,季若璞甚至比韩通文还要好,只不过韩通文拥有的是出他千年的眼光和见识。

经学要考证的东西太多,而且是六位文宗轮流出题,季若璞昂站在六大文宗下方接受考较。

“青崖书院学子,季若璞见过诸位大先生”

第一个出题的是李延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何”

季若璞面色不变,朝着李延寿一拱手“取其一不责其二,师其新不法其旧”

“好”李延寿说道,季若璞这一句完全道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髓,李延寿问的是如何取师于别人。季若璞回答的堪称经典,取其一不取其二,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学习他的优点的同时,不去纠缠别人的缺点,这是君子所为,学习别人的正面,不去效仿他的不好。不止李延寿,就是其他的几位文宗也觉得对答巧妙。

“君子修身修性修德”季伶不在,代替他的便是田义和。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季若璞脱口而出

韩通文啧啧称奇“说的真漂亮,恐怕连孔老夫子都做不到吧,孔夫子都有怒而杀少正卯的劣迹,要是谁能做到,我把脑袋割下来给他”

虽然做不到,但是回答的非常精彩,他们只讲究理论,实践之后再说,不在考试的范畴,田义和连连点头,李安老怀大慰。

“李先生,你这个弟子了不得啊”杜源赞扬道

李安只是摸着胡子哈哈笑,季若璞在书院不显山漏水,但是需要他的时候,季若璞也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何谓仕”

季若璞一行礼“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守其道而不变,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其时之不平,认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此谓之仕”

晋太炎身为言官对所有人都要求慎言,居朝堂之上便是见不得庸庸碌碌蝇营狗苟之人,季若璞这番言论大合他的心意。人若有才,不必求闻名自然会有人宣扬他,不求被任用也自然会被君主帝皇赏识,自古圣人贤士也都没有因为求出名,求地位而被任用的,只是为当时的不平而又换,为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而又换,按照自己的原则不敢独善其身,而入仕扑救天下,勤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