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2/2)
叶大龙和黄石头刚跑出去,舅父家的丫鬟秋叶便寻了来,说是姚政摆了宴在招待苏澈用早饭,而且曹知州居然也来,如今是来打问黄大郎是不是把样品给做出来了。
毕竟苏澈不是普通人,曹知州作为黄州的知州,得知了消息要来作陪也是应该,黄大郎根本没忘心里去,便让秋叶用食盒装上之前做好的瓶装东坡肉先送去,又交代了一会叶大龙他们买了果子回来,也可以如此这般如此炮制出来,便也去了舅父家。
来到姚府的花厅,自然还是瞧见苏澈做了主位,曹知州客位作为,舅父陪坐末位,不过近日的花厅里却是多了几个轻施粉黛的小娘子,一个操琴一个品萧一个拨着琵琶,最后一个小娘穿了一身水绿色的罗衫正在嘤嘤唱着什么,黄大郎走进一听,差点一脑门撞在门柱上,那小娘子嘴里唱的居然是:“谁解其中怨,烟锁池塘柳。剪心寄郎君,杈烦汉域钩。”
这才几天时间,黄大郎弄出来的绝对就被青楼的娘子找了卖酸文的措大改成了唱词,叫他怎么不被吓着。不过细细一想也不出奇,跟着师尊在杭州时,这样的事情倒也见得多了,毕竟大宋文风鼎盛,早些年还有个柳永柳三变独占鳌头奉旨填词,如今这大宋文人水平早就跟不上娱乐界的发展,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水平更高专职的改编高手段子狗。
这“烟锁池塘柳,杈烦汉域钩”本是一幅绝对,可加了“谁解其中怨,剪心寄郎君”后,还真有了一股子幽怨味道出来,叫黄大郎这个始作俑者也是始料未及。
倒是坐在客位作陪的曹知州见了门口停步的黄大郎,忙笑脸招手道:“子英,可来了听闻你有秘法可让吃食长久保存不坏,可是真的”
黄大郎听了,下意识的瞄了瞄两个皆有嫌疑的大嘴巴,忙叉手道:“学生见过老大人,此事是真”
然后指着先一步提着食盒进门的秋叶道:“这便是刚刚制好的样品,瓶罐之中都是烹制好的东坡肉,只要避免暴晒又存放在阴凉处,放上一年半载也不会坏。”
三人闻言都起身来看,曹知州性急伸手来摸,却发现瓶罐都还是烫手,当即嘶的吸了口气,问道:“如此制出的吃食,该有个名头才是,子英可有想法”
黄大郎想也不想,便道:“学生想叫它做罐装肉,或是罐肉,老大人以为如何”
第七十章标牌
三人围着桌上的罐装肉看了又看,甚至苏澈还不怕烫手用布裹了抱起其中一罐凑近来看,虽然他能看出也闻出这瓶口不但用软木塞紧了,还用了蜂蜡和树胶密封,但要说只是这般简单就能保证食物能够长久不坏,也就太难以让人接受了。
“罐肉也好,罐装肉也成,不过是个名头罢了。”苏澈放下陶罐,拍拍手后却道:“可是如何能确信,这些罐肉果真能放上数月甚至一年不腐”
黄大郎想都不想便答道:“便只有到时打开查验就是了”
三人听了都是一怔,先是想这话也对,说能放多久无用,得要真放久了打开看才是。再一想,曹知州却是气道:“子英,你敢要苏老误了北归行程,在黄州等着验这罐肉”
黄大郎听着一笑,忙叉手道:“学生不敢耽误老大人行程,老大人可以带了罐肉北归,三月后开一罐、半年后再开一罐,依次类推即可,这便于搬运也是罐肉的优点。”
看着眼前大小一共十二个灌装肉,倒也瞧出了黄大郎的心思,苏澈不由点头:“果然心思缜密,老夫便信了你。正好老夫本意要归颍川,如今为黄州茶榷一事,便也要去汴梁走上一遭,三月之后老夫当在汴梁,若如你所言,这罐肉能保三月不腐,老夫就为你唱遍整个东京,如何”
“自是大好”黄大郎此时信心爆棚,但眼珠儿一转却道:“老大人,学生还有一事相求。”
“道来”苏澈心情大好,虽然眼前的罐肉看起来不明觉厉,但他却觉得眼前自信爆棚的黄子英是可以信任的,谁叫他师父可是朱老怪。
“劳烦姚伯,取笔墨画纸来”黄大郎向一旁伺候的姚家管家姚伯道了一句,这才对苏澈道:“学生想请老大人画一幅苏轼苏老大人的画像。”
苏澈听了一愣,反问:“你要家兄画像做甚”
“学生想用来做一个标牌。”黄大郎想了想怕言说不清,干脆等了姚伯送来笔墨画纸,在上面画了个图形。图形是个卧倒的长方形,正中顶上画了竖圆留白,下面写上东坡肉三字,然后指着竖圆留白道:“学生想把苏轼苏老大人的画像印在此处。”
苏澈见黄大郎仿照老干妈的设计颇为新颖,不由问道:“这标牌有何用处”
黄大郎想了想,干脆就在东坡肉三字的两侧又添了两行小字,分别是:黄州正品,切勿仿冒制假害人,必遭天谴
然后道:“学生以为,若有苏轼老大人画像在此,宵小之辈定然不敢造次。”
看着黄大郎设计出来的这个标牌,以及标牌上放出的大诅咒,三人再次陷入目瞪口呆中,好半响曹知州才首先醒了过来,拍手道:“不错,此物一出,必然会有宵小觊觎,若他得了方子去仿制倒也无妨,就怕他们胡乱制假用来坑害百姓,这法子好以后只要是咱们黄州贩出的罐肉,就都贴上这般的标牌,百姓一看便知真假。”
苏澈和姚政一想也是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假货害人之事在大宋也不少见。
苏澈倒也干脆,取过一张画纸寥寥数十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人像,可黄大郎看着不满,摇头道:“老大人,这怕是苏轼老大人耄耋之年的样貌,胡须太甚可就瞧不清容貌了。学生记得苏轼老大人来黄州任职时才过不惑之年,不若请老大人画一幅苏轼老大人年轻时的容貌。”
苏澈自己一看,也觉得黄大郎言之有理,再动笔时黄大郎还不忘要求道:“最好能是笑脸,毕竟这东坡肉乃是要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还有那子瞻帽”
作为后世并列的三苏之一,苏澈虽然强在政论史论还有诗赋,但他的画工丹青也极为不俗的,在黄大郎的要求下,一个笑意盈盈、头戴子瞻帽、蓄着短须的中年苏轼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甚至苏澈还拿过黄大郎画的标牌草图,就在竖圆留白里画了个缩小版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苏澈在画完之后,丢了笔便喟然坐倒,急喘了几口气后,随意的用大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哈哈哈大笑了起来,却拿眼望天道:“大郎,你瞧如何”
这一刻,众人都知道他唤的大郎可不是黄大郎,这也让黄大郎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