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道 > 分节阅读 352

分节阅读 352(2/2)

目录

要说前面的种师中、折可适和李纲三人,都是各有来处,种师道将他们推上前台或也是情有可原。可这宗泽与种师道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三也不曾在朝中有所交集,怎么就把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儿一把就从一个小小的通判给推到了京师守备的位置上去了呢

众人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这汴梁城中的各家小报,在一夜之间纷纷发出号外,刊载了一首数百言的古楠赋,传是宗泽之作。

赋曰:巴城之南山,有寺曰“南龛”。寺之外,有大木曰“楠”,其生甚久。唐刺史严武、御史史俊,皆有诗歌刻于岩腹。严曰:“临溪插石盘老根。”史曰:“结根幼滑幽壑不知岁。”自时迄今又数百年,邦人谓之古楠,宜矣。仆到官之三月,两至岩下,读史、严之清什,感是楠之老于岩谷而可怜也

因慷然操笔而赋之曰:楠之生兮层崖之中颠,询之人兮不知岁何年。

全文请自行搜索鉴赏

卷九挽天倾第七百三一章汴梁手札

一月之间,种师中、折可适、李纲和宗泽先后奉召入朝。

不过四人中,也就只有种师中对这事有所准备,其余三人自然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尤其是宗泽,当他抵达京师并偶然发现整个汴梁的小报圈子里都流传他的古楠赋,而酒店、学馆等各处百姓聚集之处也都在讨论着他这个人的时候,他自然是大吃一惊。

这古楠赋倒也的确是宗泽所著,但自他著出也不过半年,且由于这古楠赋乃是他借景抒情,又如泣如诉地表述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借汉末巴郡太守严颜隐喻自已,所以著成至今并未对外广传,仅是私下投与了几个至交老友相互鉴商斧正而已,怎么可能一夜之间便能在东京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呢

而且,在陛见之后,宗泽对赵官家没头没脑的就委任自己为东京守备也是大惑不解,忙也再三推辞,结果赵官家却言道:“卿之古楠赋甚得朕心,汴梁托之与卿,朕心可安”

得了赵官家此言,宗泽自然不能再却,只能接任了东京守备的差事,与李纲一道谋划起了如何加强东京城防的对策来。

而这时,种师中却是拉着折可适联袂而至,拿出了一份由种师道亲手撰写的“汴梁手札”。

但说宗泽与李纲二人在看罢“汴梁手札”之后,两人都是震惊得无以复加,两人对视良久之后,还是宗泽最先压下了心中震惊,指着“手札”对种师中道:“端孺,此书当真乃是汝兄所拟”

种师中苦笑一声,默默点头道:“当真”

宗泽表情吃惊的咂了咂嘴,刚想要说些什么,倒是李纲轻抚长须轻声道:“宗公,老彝叔此书,虽有些大逆直言,不过以兵家而论,言未过之。”

老宗泽虽然是科举出身,但他一生辗转为官,也不是不知兵事的腐儒。大观三年1109年时,宗泽调任晋州赵城县令。因赵城地处西北,是抗击辽国、西夏入侵的战略要地,宗泽不但要操持一县的政务,还要兼顾边防建设。

他在深入考察了赵城的山川地势之后,认为赵城“前有并河、汾阳之固,后当晋、绎、蒙坑之险,左依霍邑,右阻太行,沃野百里,可以种植,实河东用武之地。”于是上书朝廷,建议升县为军,将赵城建成军事要塞,“大养军士。。,以备不虞”。

虽然最终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不过由此可见宗泽对兵事的理解程度比起同时期的大宋文臣而言如何了。

只是,在看罢了“汴梁手札”后,便是老宗泽也被手札里的构想给震惊了。

想了想,宗泽看向三人,沉声道:“伯纪、端孺、遵正,你三人如何看法,不妨道来”

三人各自沉吟,最终年纪最轻的折可适被点了出来,只能硬着头皮道:“种公当知刘元帅用兵如何,既料定北线之军难御金人,当宁可信其有也以种家军和折家军为第二道防线,放金人入境而围歼,未必不可试之”

李纲也点头道:“至于金军极善破城,不守东京外城之策,虽看似大逆,但未必不可行之。”

只有种师中为难的摊手道:“种家有军也不过三万,折家也不过万余,如今西北骚动,兵力调配捉襟见肘,若是当真如兄长之预测,金人真是小股来袭倒也好办,若是万一来的是大队人马,只怕”

对于三人说法,宗泽自然好生听取,便又拿了种师道的这册“汴梁手札”好生研读起来。这册手札,乃是种师道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宋金之战的一些防御看法。手札起头就先预测了一个就大宋君臣而言,十分不愿见到的可能性:刘延庆无法抵挡金军南侵

这当然也是废话,要是刘延庆能抵挡金军南侵,当初可不就直接攻灭辽军,自己收回了燕云之地。

所以,就大宋君臣而言,这等未战先言败的说辞虽然是大逆不道,可在种师中、折可适还有老宗泽和李纲看来,这十有八九或许会一言中的。

那么,一旦刘延庆抵挡不住金军,放任金人南下之后,以宋军的战斗力而言,想要用移动值极低的宋军步卒去阻拦有着极高移动能力的金军,无疑是痴人说梦。而且,就算你固守沿途的城池,可若是金军一路然道南下,来个直捣东京,你又能奈他如何

随意,种师道提出的策略,就算以种师中率领的种家军和折可适的折家军在大名府建立第二道防线,若是金军当真南下,则两军不与阻拦,放任其南下,并尾随其后,或在金军渡河时半渡而击,或是一路尾随其后到达预设战场后采用围歼的形式堵截金军退路。

至于宗泽和李纲负责的东京城,种师道给出的建议竟是不守外城,而是把防御中心完全放倒内城的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