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道 > 分节阅读 390

分节阅读 390(2/2)

目录

这后来赵匡胤改属镇江军节度,以及太上皇赵佶升润州为镇江府时,都未削减城高,且还拨款多加修缮,也就使得如今镇江府三丈六的城墙比起东京汴梁四丈的国都规制也就差了仅仅一个层级而已。

此外,太上皇赵佶本身在镇江也是有着较深厚的人脉基础,此地也是东南诸路中他和他的亲信们经营最久、根基最深的地区。比如说蔡攸,亲信蔡京的长子,历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少保,曾久驻镇江;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的宋焕,是蔡攸的嫡堂妻弟,也曾驻守镇江;此前,蔡京四子蔡絛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不言而喻,这些条件对他在镇江复辟帝位十分有利。

说到复辟一事,虽然这天下间至此还没出现过老子让位给儿子之后又复辟的先例,但赵佶在镇江却还真就怎么干了。

赵佶到了镇江并通过不断挖儿子赵桓的墙角,将从朝中他瞧得顺眼的大臣不断诏出站稳跟脚之后,便也不断从镇江发出了“镇江旨”。

所谓“镇江旨”,也就是赵佶在镇江发出的圣旨,赵佶抵达镇江后,一面下旨迁调还居东京的亲近官僚来镇江,一面却对跟随他南逃的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大势“增秩赐金”,以致“行宫如市,有再任者,有进三官者,有召赴都堂审察者。恩赏僭滥,非散官之比也。”

使得镇江是“墨制纷然,专易守令,迁官赐报,略无虚日”,官员“惑于诰命并行,而莫知有朝廷矣。”

而且,蔡攸更是得势,竟然说动赵佶先是将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想“随侍”的老蔡京给赶去了毫州,然后更说动赵佶以其三弟蔡翛为镇江守官,对他封官许愿,改资政殿大学士。甚至还将其五弟蔡鞗封为镇江军节度使,直接掌握了镇江府的兵权。

然而赵佶搞了这些之后还不满足,也不知受了何人的撺掇,又通过行营使司和发运使司向东南各地接连发布了三道“圣旨”。

其一叫截递角,意思是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开封传递任何公文;其二叫止勤王,意思是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开封勤王,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其三叫留粮纲,即不许东南各地向开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

他这么一干,意图就很明显了,但当时金军围城事急,赵桓自顾尚且不暇,也就无法理会的太多。

不过,不久金军讹得钱财北归,汴梁之围消解之后,太上皇南逃到镇江之后的种种表现,也就很快传进了开封城中,一时间开封城中是“物议汹汹,人言籍籍,莫不惊骇,东南之地恐非朝廷。”

这一日,乃是道兴元年八月初一。

但见文德殿前百官林立,众人都在等着点卯唱名之后,前往大庆殿参加每月初一的大朝会。

只是,今日里虽然在此等候的官员也有上百人之多,不过却也明显看出其中服紫的三品以上官员极少,并且在殿侧专门划出来的一块专门给白身无官职人员站立的区域里,更是突兀的站着两个惹眼人物。

这两个惹眼人物,一个与众多朝臣倒也是老相识,便是前任的太宰王黼。另外一个虽然与朝臣们不是很熟,但在民间也是大名鼎鼎,便是当初一口气弄出“十四贼”的太学生陈东。

先说王黼,虽说当初陈东将他列为十四贼之一,赵桓为了平息民意,倒也将他贬斥一番了,先是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又撤去他国公的尊荣,贬为陈州崇清观阁事,甚至还下旨不许他再穿公服,只可身着素服白衣入朝,所以如今站在专给白身站立的区域里点卯唱名倒也符合规矩。

不过,虽然王黼被赵桓一贬再贬,但却没有当真动了他的一根汗毛。甚至听说,当初金军兵围东京时,王黼不但捐出全部家财折为赎金,更是与赵桓出谋划策,下诏搜刮民间金银,敕令城中大户皆需捐输,倡优家中所藏更是全部没收,甚至把主意打到宗室亲王和皇亲国戚们的身上,硬是从宫中太妃等人身上又叫他刮出了十余万两银子,总算是凑出了金人索取的数目。

所以有此功劳,赵桓倒也没有把他贬去地方,还留他居住东京,并且时不时更是诏他上朝以备征询。

至于说陈东,他如今还是太学生的身份,无官无职倒也合该站在此处。

只是今日,这两人却是无巧不成书的撞在一起,想来必要生出什么事端来。

卷十向北行第八百一二章见鬼

却也说这文德殿前,有司宦官正在唱名,也就见得陈东一脸肃然的等着点卯,而王黼却是一脸悠闲的左顾右盼,十分的不以为然。零九小說網

不久,也就见得身旁一个六品的监司听得唱名之后,便也匆匆出列要大庆殿行去,经过王黼身旁时,便也按照以往的习惯,与王黼拱了拱手。以王黼以往的身份,自然不需要用正眼去瞧这等评级的官员,不过如今怎么说都是虎落平阳,便也轻轻点点给了个面子。

也在这时,他这般做派,自然叫一旁的陈东瞧在眼里。陈东当初敢上书参了王黼为“十四贼”,自然不会瞧他顺眼,如今见他还是这番趾高气扬的表情,更是气就不打一处出来,当即便也冷哼一声,将袖一甩,往一旁挪动了两步,似乎是要暗暗表达不屑与王黼这等人为伍的意思。

王黼瞧了陈东模样,不由好笑,便也伸手一捋胡须,故意侧头道:“少阳今日,可是又要参贼”

陈东表字少阳,不过这表字历来只有亲近之人才可称呼,于是陈东听来,更是瞪眼瞧了瞧王黼,又往边上行了一步,也不答话,只有怒目而视。

陈东当初领着太学生们参倒的“十四贼”,虽然在声势上很是轰轰烈烈,赵桓也做出了姿态,该贬斥的就贬斥,该削官的就削官,该流徙的就留徙。只不过如今叫人看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很有自罚三杯式的效果,就比如说对王黼的处置便是如此。

所以王黼这一问,无疑就是踩着了陈东的痛脚,自然有了这般反应。

王黼瞧了一笑,便再次捋了捋胡须,偏头一想,突然低声吟道:“三千年古今,俊杰几何。仁孝忠义,赤条条青史留名观子罕拒宝,杨乔不食,徒耗几多笔墨,只留后人叹息。纵有经天纬地之能,无德岂可匡扶社稷。有道是,道中义理若败革,怎奈富贵动人心。宝马金鞍须快意,管它冬夏与春秋。”

这王黼一吟,陈东脸色就变了,待王黼将这非诗非词的长句吟完,陈东的一张脸竟也渐渐泛起了青来。

而王黼却是视若无睹,捋了捋胡子,又接着道:“万万里河山,金瓯圆缺。礼智信耻,光秃秃空谈误国。看嬴政焚书,敬瑭侍父,读史壮怀激烈,握拳无力缚鸡。仗义从来屠狗之辈,有财方能兼济苍生。却笑看,我自行事心无愧,牢骚太甚愁断肠。实干兴邦强国祚,功过自有后人书。”

吟罢,王黼便也来斜眼看看陈东,笑问道:“少阳可还记得此联”

听此一问,陈东的脸色更是灰青,他如何不记得此联,正是当年黄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