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道 > 分节阅读 392

分节阅读 392(2/2)

目录

看看,这商鞅为秦国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罪了秦国上上下下的贵族阶级,等秦孝公一死,秦惠王为了安抚秦国的贵族阶级,便立马弄死了他,但还是要用他的法去强大秦国。说白了,商鞅的到底好坏不说,也不过就是秦孝公父子用了商鞅这二百五的刀把子把秦国的贵族阶级给收拾了一番,然后又把这二百五刀把子给收拾。

却也说,就在这霎时之间陈东脑海中的想法万万,但他也是在瞬间想通了此节,在犹豫了数息之后,终于忍住了从怀里掏出那“下篇”的冲动,硬着头皮答道:“陛下,学生到有虽有浅见,却也不敢妄言。”

“朕敕你无罪,且道来就是”赵桓早就料到陈东定然有此一缩说,便也直接出招封了他的退路。

陈东脑筋一转,如今他怀里的“阴毒”成策既然不能再拿出来使用,便也得想了个办法好糊弄过去。也别说,急切见竟也叫他想了出来,便也拱手道:“陛下,使能臣出京,赴东南催促太上銮驾起行归朝,是为下策也则遣使不若陛下亲赴镇江恭迎,但即便陛下亲去,也不过是中策而已。因此,学生以为,今岁先是有太上禅位与陛下,古往今来之历朝,皆不曾见,此乃是我大宋文治中兴之兆也,此其一然,又有北寇禁犯,贼军横亘城下,围困京都,幸得陛下指挥若定,智退其军,保大宋国祚得继,正是武功也,此其二。国都受困,天下义士纷纷勤王,北寇急逃也难脱歼灭之厄,遭此一役,却天下归心,皆为陛下所用,此乃国之祥瑞也如此,陛下既有文治,亦得武功,又有此祥瑞,可赴泰山也”

陈东一番长篇大论,听得赵桓先是迷糊,再是自得,待到陈东最后图穷匕见,说他可去泰山的时候,却是叫他一时间惊讶得瞠目结舌,眼都直了。

这这这这不是在研究亲爹太上赵佶可能搞复辟的事情么

怎么弄的,莫名其妙就要去泰山了

赵桓当然知道陈东话里的去泰山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去泰山封禅,泰山乃是“祭地”,轻易不能出宫的皇帝,正常情况下是不能乱去泰山的,只有皇帝做得十分牛逼的情况下,才能跑去泰山,历史上真正跑去泰山封禅还真不多,也就秦始皇、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本朝的宋真宗。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的样子

卷十向北行第八百一六章真宗封禅

这宋真宗不久是当初被迫订下“澶渊之盟”的哪位么没错,就是他不是宋仲基,就是宋真宗,他这当时都被人打到了鼻子跟前,他却封了个什么禅呢

话说宋真宗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赵恒没错,宋真宗叫做赵恒,而如今赵佶的倒霉儿子叫做赵桓,一个树心旁,一个木字旁的心情一直不好。

再加上当时民间对其父宋宋太宗皇位合法性问题的非议烛影斧声,及对他替代兄长继承皇位问题的种种看法,他就肚子的窝火。此时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告诉他:“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陛下以万乘之尊而与辽国立城下之盟,难道还有比这更可耻的吗”

真是旧患未除,又添新耻,真宗心里就像吃了一只苍蝇,说不出来的窝囊和憋气,心病不轻。

而这王钦若揣摩到皇帝的心事,到不是为他添堵来的,反倒是为他出了一个好谋划,与他道:“只有封禅泰山,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邦。”

结果宋真宗听了居然很是心动,便来问王钦若如何操作,王钦若便也与他分析道:“自古都是先有天瑞,帝王才行封禅之举,那么怎么求得天瑞呢难道伏羲时真有所谓河图洛书吗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天瑞虽非人力所为,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则与天降祥瑞无异。”

然后宋真宗又去问秘阁直学士杜稿:“河图洛书何也”

杜稿答曰:“就是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负书出于洛,其实都是古来即有的圣人设神道为教而已。”

宋真宗听了,心神领会,决定施行。

于是,宋经过紧密的计算之后,觉得要搞这个事情,就需要先将以宰相王旦为首的一批官员买通,让他们也心悦诚服地入伙,也才能把漏洞和风险控制在最小,于是也就派王钦若去转达了相关“圣意”。而此时,真宗朝的大臣们也都在为“澶渊之耻”这个事情头痛不已,听得王钦若的主意之后,当即纷纷响应。

不久,真宗召群臣欢宴,提出不分君臣而以主宾就座,知枢密院事陈尧叟、权三司使丁谓,及王旦、杜稿等大臣不敢,宋真宗便也强令群臣以主宾之礼入座。入座之后更是借着行酒令的借口,对得胜者赐以明珠,席间自然是大加赏赐,尤其是特赐给宰相王旦御酒一樽,嘱咐回家与妻儿共享。王旦回府打开一看,见樽中都是亮晃晃的大颗明珠,联系到前些天王钦若传达的“圣意”,顿然有所领悟。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内侍来报说宫城左承门天南角发现像书卷一样的黄帛有两丈多长,黄帛上隐约有字。宋真宗便向群臣讲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去年十一月某日夜里,有神人来告,谓来月在正殿道场一个月,将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朕自十二月朔日已在正殿设了道场,恐内外起疑,所以未曾宣布。今日之帛书想必是天书下降了。”

王旦带领群臣马上称贺,随后宋真宗率领众人来到左承天门,焚香望拜,让内侍上城楼取下“天书”,由真宗跪受。

“天书”上写:“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其中“付于恒”,当然是指真宗赵恒,可见真宗即位是天命所归,且可传“世七百”,永葆宋祚。真宗大喜,把“天书”收藏于金匮之中,然后大宴群臣,令改元为“大中祥符”,“大中”有万事适中之意,“祥符”就是“天瑞”。接着大赦罪犯,官员普加薪律,京城放假五天,公费欢宴庆祝。并遣使祭告天地、宗庙、宫观,群臣也纷纷上表称贺,一场闹剧拉开序幕。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兖州知州率千余人赴京上表,称天降祥符,万民称颂,请圣上封禅泰山,以报天地。宋真宗命朝臣讨论此事,众臣以为封禅泰山是帝王将自己统治天下的功德昭告天地的大礼,秦皇汉武都举行过这一大典,大宋建立以来,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天下大治,完全有必要举行这一大典。四月,又有“天书”降于宫中功德阁,进一步表明了天意。宰相王旦率领文武百官、外来使臣、僧道耆寿等各界代表二万四千余人伏阙上表,请求真宗封禅。

而这样规模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