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道 > 分节阅读 415

分节阅读 415(2/2)

目录

不过接下来事态发展,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便也说宗泽正与黄杰说着东京城中事故的时候,张邦昌却与郑太后道:“太上皇后返京主持大局是为正道,只是驸马不宜返京,望太后定夺”

郑太后闻言一愣,却也厉声道:“宰相此言差矣若是驸马不护送哀家母女返京,哀家便去东京又有何用”

张邦昌听得一愣,急忙拜倒道:“太上皇后务忧,京中朝臣安敢不敬焉”

郑太后却是冷笑一声道:“前次驸马勤王,便敢不与驸马入城,如今是何说法张子能张侍郎,哀家却来问你,可是已经有了新君之选”

张邦昌对于前一个问题只能呐呐不言,而后一个问题也不能不答,只得如实道:“人选有二,一为太宗之后,名唤赵阿大,是年二十八岁,如今在汴河水门外瓦市行商为生。一为濮王赵允第九子所出后子嗣,名为赵士商,年才九岁,与寡母居于城东杨楼街,其母以织补营生。”

郑太后听来顿时冷笑几声,也是没想到赵桓不知是发了什么疯,竟为绝了后患,将赵家宗室血亲全部带去了泰山,以至于如今罹难之后,所能找出的血亲居然是这等货色。

当即郑太后便也命人换来宗泽与黄杰,并叫出赵福金,与宗、张二人道:“今次哀家返京,驸马功不可没。若不与驸马入城,哀家这便与驸马一道折返黄州就是”

宗泽与张邦昌二人听来大惊,老宗泽忙来劝解,而张邦昌却是满头大汗喃喃不言,也在这时吴敏忙也出来转圜,愿先随张邦昌返京劝说朝中诸臣。有了吴敏圆场,事态倒也缓和下来,当即也就留了宗泽在颍昌府作陪,而吴敏与张邦昌二人则火速返回东京协调此事。

由于一时间还进不了东京,于是大队人马便又在颍昌府外停了下来,而老宗泽虽然名义上是留下来陪着太上皇后,但实际上却是跟在黄杰身后寸步不离,不断试探黄杰的心意。

待到正月初九的下午,却是一条河北军中传来的飞递抢在火速从东京返回迎驾的吴敏等人前面传到了颍昌府:据种师道军中得报,金军已经分为三路,从朔州、应州和武州方向离开宋境,宋军的堵截宣告失败。

而更为叫众人震惊的消息是,在宋金边界,宋军追击部队倒是寻回了不少被虏的宗室之人,但全部都已经是死人,目前已知的罹难血亲就有七位年幼的亲王、十一位帝姬和四位驸马,而罹难的宗亲更多达百余人,全是年老或幼稚者。

瞧上去该也是因为宋军追击的缘故,金军嫌弃这些人带着累赘,便就地抛弃减轻负担。

有鉴于此,吴敏等人火速赶到颍昌府前迎接郑太后急速入京,而东京城中的大臣也自然不敢再反对黄杰随郑太后入城之事。

于是,返京队伍便于正月初九的下午即刻动身,日夜不停赶往东京,于正月十一的下午便也来到了汴梁南城的南薰门外。

而也就在黄杰一行徐徐抵达南薰门外十里之地时,叫人感到意外的却是发现就在南薰门城前,两支宋军却是刀枪林立的摆开了阵型正在对峙,阵中不时还暴起阵阵喊杀之声。

惊讶之下黄杰急忙命人打探,得来的消息却是,城前两支宋军一支是御车军,就在南薰门摆阵做阻截之态,另一支为捧日与龙卫军,正摆出了欲行攻城的姿态,阵前所树大旗正是耿、唐二字。

惊讶之下,黄杰急命两千黄州卫在前,六千信阳军在后,以战斗姿态缓缓往南薰门行去。

卷十向北行第八百六六章生为宋卒

乾道二年的正月十一,倒也算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一早虽然呼呼挂了阵北风,但到了午后便也云开见日,见着了难得了冬日暖阳。

只不过,被这冬日暖阳打在身上的东京城守军们却丝毫未有感觉到什么暖意,有得仅仅焦躁与不安,而这种感觉的来源正是城下旌旗林立,已经列出了攻击阵型的近十万大军,尤其是这些看上去即将要进攻东京城的敌军,看上去一个个穿的竟还是宋军的装束,这如何叫人不焦躁

李纲今日倒也换了一身文山纸甲,却是不配鏊兜,只是将头上发髻以红巾裹扎,配合他唇下的尺多长髯,看起来倒也是一副典型的儒将装扮。不过如今看上去,李纲的双眼赤红,眼袋肿大,口唇干裂,也是一副焦躁不安的模样,而让他如此这般上火的缘由,显然就是城下的宋军了。

“哼哼耿唐二贼,狼子野心”看着城下近十万禁军,李纲虽然咬牙切齿,但面目表情却是自我控制得很好。眼下这支禁军,自然就是赵桓带去泰山封禅的那支,在兖州被授予耿南仲、唐恪二人统领,后来先是退自南京应天府,又于昨夜抵达了东京城下。

前文有述,这支由捧日军、龙卫军和御车军组成的大军,本来就是用作礼兵,随赵桓去泰山封禅装逼的,因此随军的甲胄虽然齐全,但骑步配置却不足够,其中超过八成都是步卒。而随着赵桓先是抽掉两千捧日军精锐骑兵护送自己跑路在鱼台遭伏,随后韩进宝又抽掉五百御车军精锐骑兵携带全部马匹前往追击,最终使得这支禁军成为了一支纯步卒的军队。

可就算即便如此,才用了二十多天就从山东兖州赶回了东京,倒也算是得上精锐了。

而如今的问题,当这近十万的大军昨夜风尘仆仆赶到东京城下,想要入城驻扎歇息的时候,李纲却是严令四门紧锁,不与放行。不得已,这支宋军只能在城下冻了一夜,今日一早便再次列阵于城前,等待着打开城门,入城归建至少,如今在城下打着哆嗦排着队的官兵们是这么想的。

也就在李纲与城头骂着耿唐二贼的时候,位于城前军中的耿南仲、唐恪二人,同样也在骂着“李纲匹夫”。

先说耿南仲,此人字希道,本是开封人士。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历任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后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政和二年时,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

赵桓即位后,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因力主割地求和又对赵桓封禅一事大力迎奉,因此在兖州被赵桓封为行营使、

至于唐恪,此人字钦叟,余杭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历任郴县尉、榆次知府、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乾道元年刚进拜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即宰相,在兖州被赵桓封为御驾总管。

说来二人也是倒霉,原本在兖州时,他二人就对赵桓采信那“金蝉脱壳”之计极力反对,赵桓在鱼台出事后,两人便与吴敏闹了分歧,后来发现手中的十万禁军在面对机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