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道 > 分节阅读 518

分节阅读 518(2/2)

目录

随后,前太上皇赵佶在龙德宫中一连下了三道罪己诏,又用太上皇的玺印签发了一道敕命晋王赵福金监国摄政的诏书,便也算是彻底完成了他所能肩负的历史使命。

整个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也就不说了,唯一叫人诟病之处,便是迎驾返宋的队伍从沈州出发后,不走数十万大军镇守的辽阳,反倒偏偏绕道西州,自然叫人认为赵佶与黄杰这岳丈与姑爷是生了什么龌蹉,倒是没人知道为了迎驾这事赵福金曾经手书一封并附上了秀发一缕,乞求黄杰能够亲自赴迎驾至辽阳,却叫黄杰以大军枕戈待旦,主将不宜出迎,太上皇的御驾也不宜到辽阳,恐动摇军心给拒绝了。

对于赵佶这个老丈人,自打当年他为了脱身强制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然后赵桓居然逼迫赵福金去金营苟且这事开始,黄杰就再也没拿他当过什么老丈人了。

就事论事的说,大宋的士大夫们都不傻,正如黄杰因禅让之事看白了赵佶一般,他们也从赵佶后来要搞复辟这事上给他下了定论,所以如今朝中除了几个特傻特天真的人还把赵佶看成是个宝外,其余的人绝大多数都将他视为了一个活着的“不”吉祥之物。

大伙其实都看着呢没有大小两位官家这几年搞事情,大宋不也过得挺好么

而且,赵福金这个晋王虽然不怎么会搞朝政,可她也没乱指挥啊大宋朝廷内外由着几个能相、明相商量着操持,不也一切都挺好的么

不过,本来这事要是冷处理一下,倒也说过去就过去,可偏偏赵佶好事不干,非得要下什么罪己诏,而且还在罪己诏里隐晦的说什么赵桓既忤逆不孝、又狂妄自大要封禅泰山,这才引来国难,所以罪不在寡人云云。

这退位的太上皇倒也还能称朕,可赵佶偏要自称寡人,寓意自己是孤家寡人,结果如此“罪己”的诏书自然又引来朝野耸动,从来不怕事大的太学生干脆在腊月初八这日,以东京城中各处赈济腊八粥为由聚集,以摔碗为号,竟是纠集了三千余人冲撞龙德宫,吓得刚刚起身的赵佶仅穿一身内衣爬上了龙德宫中后花园的假山之上不敢下来,结果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

至于黄杰这边,他倒也不能对宋廷签署的议和协议不闻不问或者说是阳奉阴违,在金国十分有诚意的按约率先撤出大同,又放了赵佶南归之后,北征大军也停止了一切攻伐之事,就地在辽阳整编。

十月初,在确定了赵佶的仪仗进入得胜关顺利返回宋境之后,共计五十三万北征大军宣布班师。

不过,宣布班师是没错了,但具体怎么个班师回朝的实施步骤,自然也就要在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商议商议、协调协调。

旋即,合计约有二十二万余河北诸路招募的敢战士以及正兵、辅兵以朝廷的命令就地卸甲改籍,安置耀州、辽阳,分发土地设立军屯,成为了屯田戍边军户。

其后,剩余的三十一万大军之中,隶属京畿各路、禁军以及西北各军的战兵约十八万余人,开始分批撤回大宋。但由于海上运力有限,因此宋军特别通报了一下金国,这批战兵估计要用时十八个月才能全数撤回,大概也就是每个月撤个一万人的规模。

如果金国方面等不及的话,倒是可以商量一下让宋军借道锦州走得胜关归宋的事情。

对此金国方面表示:我们能怎么办我们也很绝望啊我们那里敢给你们几十万大军借道啊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吧

最后的最后,在最后剩下的十三万人马中,划了六万精锐设立镇辽军,军州治所设在耀州的汤池堡,而镇辽军节度使的官印则挂在了辽国公黄玄霸的脖子上。

其余的七万人,三万作为辽阳守备厢军,另外四万则充为辽阳城中百姓,也就这么着了。

第一千零八十章大宋之道金瓯无疆大结局

乾道四年1131年三月,阳春。

大宋东北辽阳城内,但见得春桑处处枝茂叶翠,一片春意盎然。

也不知是城池主人的恶趣味,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桑树这种本不适合作为城池内绿化树的树种,在辽阳城中栽种的遍地都是,而且每一株几乎都是树径超过半尺的老树,内行之人倒也一看便知此等树种绝非辽东等地耐寒耐旱的野桑,而应该是从江南移栽来的南方树种。

古代城池营造自然颇有讲究,城中若是栽树,多种的是榆、槐、柏、松,又或银杏、木棉、红枫、梨、桃,虽然桑麻为民生要物,但也极少会把桑树种植在城内,且不说会不会有无聊人的人春夏时跑去摘取桑叶回家养蚕,让一株株桑树秃了树叶变得难看有碍观瞻,便是无人去图此等小利,这一年四季桑树周围都是最爱滋生蚕蛾之处,于城池之中居住的百姓而言,一个不妥当便是个祸害了。

所以,民间百姓便有谚语曰:城不种桑,院不栽柳,庙寺中不种鬼拍手。

道理其实很简单,城中不宜种植桑树,一个是桑树容易招蚕蛾,亦取“桑”同“丧”之意,十分的不吉利;院中不栽柳树,因为柳树性阴,非常容易招来鬼魂,如是丧礼中要用到哭丧棒、招魂幡等,这些东西支撑用的棍子都是柳树枝。

至于“鬼拍手”则就是杨树,因为杨树的叶子比较大,风一吹叶子之间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就像有人在不停地拍手。当然大白天的你是感觉不到的,但到了夜晚,树影晃动,会呈现出很诡异的影子,而这种声音则很容易干扰人的睡眠,让人精神衰弱,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春日之中,辽阳城中居于中轴以北的辽王府内,倒也一片恬淡。就听得位于后院的一座通屋之中,正有数十孩童端坐在书桌之前,正在捧书朗读。

当然了,孩童们所读并非是什么九阴真经,乃是真真的道德经,切莫光听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