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青龙三国 > 分节阅读 132

分节阅读 132(2/2)

目录

接着朱卫便又对手下的军队大肆整顿了一番,将手下的军队分成了前、后、左、右、中五大营。

这中军自然是朱卫自己直接统领的,由五千骑兵、四千弩兵再加上八千步兵构成,其中包括朱卫的亲军白羽营六部,不过中军在名义上还是以穆兰为主将,滕玉燕、董袭为副将。

然后是前锋熊魃营,有五千弩兵再加上一万五千步兵构成,主将庞偃,副将凌操,算是朱卫的主力精锐军团了。

左翼神射营,主要是一千弩兵和五千弓步兵构成,主将太史慈,副将马忠,右翼越山营,主要由两千弩兵和八千山越兵构成,主将祖郎,副将陈仆、祖山。

后军屯田营,主要是三千刀盾手和四万多辅兵构成,主将腾虎芎,暂时没有副将。

不过别看这后军屯田营的人数最多,其实基本上是筛选出来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弱,十六岁以下的幼兵,专门负责屯田所用,基本上也是没多少战斗力的。

朱卫几乎把自己手下的部将都安排了职位,这其中王语嫣自然是军师将军一职,朱卫授予她总领调控指挥全军的权利,在朱卫军中可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经过了这么一个军事整顿,朱卫也是将自己主力军的兵卒都变成了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青壮,所以除了后军屯田营外,其他几营军队都可算是精锐青壮构成,战斗力绝对得到了保证。

这其中岁数在十六到二十一之间的兵卒,基本上都集中在朱卫的中军之内,特别是朱卫的三千白羽营,更是由这些年龄段的兵卒构成。

朱卫也会把他们当作基础军官培养,日后年龄大了自然可以派到其他军中担任屯长、军侯等低级军官历练,若是有什么拔尖的人才更是可以提升为部将校尉之类的。

这样他们对朱卫的忠诚度也能得到保证,朱卫对于军队的掌控便也更紧密了。

然后,朱卫也算是将原本来历复杂的历阳降卒、孙策降卒、陵阳县新兵、陵阳县各族私兵、山越兵、钟岭山民军,以及新近从钱塘县弄来的朱治降卒都打乱了编制,重新按照个人的特长、年龄加以重组了,也就没有了原本那些有的没得各种身份问题。

不过,说起来现在朱卫这边的主力精锐兵卒还是以泾县山越兵最多,毕竟能在山越中当兵之人,肯定都是山越青壮,年老和年幼的自动在山越出山劫掠中淘汰了。

所以朱卫手下的兵卒,其实更擅长山地战。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朱卫现在没有其他更多的兵源可以招募呢。

所以朱卫给祖郎这边右翼越山营还是留了一万兵力,基本上也都是原本祖郎、陈仆、祖山控制的山越兵为主。

然后淘汰到后军屯田营的主要也是原本历阳降卒、孙策降卒、陵阳县各族私兵、钱塘县的降卒中选出来的,另外就是多次征调的民夫所转变成辅兵中挑选淘汰出来的。

这些军卒中很多都是年龄太大的老卒,又或者是年龄太小的少年,已经跟不上朱卫的战争要求了。

这些屯田兵大多也是无家可归,或者家都在很远的其他州郡,现在朱卫依旧这样养着他们,也算是让他们可以安心住下了。

另外那些年龄小的兵卒,等他们的年龄到了标准,通过选拔还是有机会进入正规军中的,所以这后军其实也算是朱卫的新军储备之所。

当然,这是日后的规划,至于新军也必然是朱卫信任的将领来掌控,不会全交给腾虎芎一人。

而现在有了这后军四万三千多的屯田营兵马,日后朱卫寻地方开战,暂时也就不需要从豫章百姓中征调民夫了,至少也能确保一段时间豫章民事上的稳定,让豫章百姓可以全心全意的开垦田地,稳定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现在朱卫手中近十万大军里,能够上战场打仗的实际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

正文258、商业繁荣,商人自来

可以说现在朱卫军中最精锐的兵力,就集中在庞偃手中的前锋熊魃营。

此外也是因为江东、荆州这边骑兵用不上多少战力,朱卫才会把五千骑兵划归到了自己的中军之内,要不然也是会派给庞偃的。

呃,朱卫现在可以组建起这么多骑兵和弩兵,却是因为豫章这边的相场在新年时节终于出现了商人,所以朱卫便将自己留在三国游戏系统中的黄金花费了不少,来采购自己所需的物资。

不过朱卫似乎也摸索出了三国游戏系统中城市相场会有商人出来的规律,可能和现实世界的城市商业状况有些关系。

现在豫章在朱卫的控制下,相对可算是安稳,然后朱卫又把豫章人口集中在了豫章江、鄱阳湖核心地段,自然形成了一处可以吸引商社来进行商业贸易的人口环境。

同时朱卫本身也注重商业贸易引导,自己就引来了东海王氏下属的商社,帮着朱卫在各地采购粮食、皮甲、铁矿等等之类的物资,朱卫也借此给了其他商社一个信息,豫章这边欢迎天下各家的商社来豫章做生意。

如此借助豫章江、鄱阳湖连通长江的便利水路条件,豫章这边最近来了不少江东、荆州甚至于北方的商社,所以豫章这边的商业也有些繁荣了起来。

虽然这些商社中可能藏了天下各方势力的间谍,但朱卫可不怕这些间谍的探查,因为朱卫有比他们更强大三国游戏系统可以探知情报。

所以朱卫现在就是要借助这些商社来繁荣豫章的市场,同时也为自己采购更多的粮食、武器以及矿产物资。

当然最初朱卫也不是想着游戏系统中相场的什么,只是真的想借助商业来繁荣豫章,顺便为自己增加一些收益。

所以朱卫也不想自己的豫章只出钱采买物资,不进钱贩卖物资,这只会是赔本生意,朱卫有再多的铜钱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至于商税什么的,也只能是慢火长炖的长久收益,现在朱卫自然不可能杀鸡取卵的将商税弄得像是抢劫般,作为刚刚起步的豫章,现在商税也是比较低的,如此才能吸引外来的商社。

故而朱卫需要在豫章这边想办法弄了一些特产物品出来卖,如此有入有出的,商业自然也就更繁荣了。

至于什么特产物品,朱卫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瓷器。

瓷器在东汉末年其实已经出现了所谓青瓷什么的,而豫章也就是后世的江西地域,后世的江西景德镇就在鄱阳湖区域,说明在鄱阳湖这边就有制瓷的上佳泥土材料。

而朱卫对于豫章的工匠阶层也是非常重视的,现在几乎将工匠都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