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逍遥大亨 > 分节阅读 40

分节阅读 40(2/2)

目录

老舅点头说道:“有杀错没放过小靖,你做得对,只要觉得可疑,那就直接拿下”

说完了,老舅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副手套,开始仔细看起这本花间集来。

杨靖在一旁给老舅指点,然后当老舅看完了之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你要是不给我说,我还就真看不出来那五页与其他的书页有什么不同。不过你这么一说,这五页还就真有点那么个意思啊。”

说着,老舅拿起那本书向外走去,“让你姥爷看看,你姥爷对这方面比较精通,如果他老人家也看不出来的话,我再给你找个专家给掌掌眼。”

在外面逛了一上午了,老爷子已经累了,此时正躺在床上准备眯一会呢,结果被老舅给祸祸起来,老爷子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有些不高兴。

不过当老舅把那本花间集拿出来往老爷子面前一摆之后,老爷子的脸色顿时就阴转晴。

不待老爷子吩咐,杨靖就把老爷子的老花镜拿了过来,给老爷子戴上。

老爷子瞪了老舅一眼,“拿副手套过来,没眼里介”

老舅很狗腿的跑到自己的屋,拿了一副手套又小跑着过来,伺候着老爷子把手套戴上,老爷子这才小心翼翼的拿起了那本花间集。

“唉挺好的一本明刻本,这品相可就”

很显然,外公对于这本花间集的品相很不满意。

“小靖啊,这本书是哪儿来的”

“姥爷,这本书是我买的,花了一万块,就在上午咱们看汪士慎白梅图的那家店铺买的。”

“汪士慎的白梅图还咱们一块看的小龙,咱们上午出去了吗”老爷子一脸疑惑的问老舅。

杨靖和老舅对视了一眼,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得,老爷子的记忆里现在就是这样,这才回家还没十分钟呢,老爷子就已经忘了上午他儿子和外孙带着他去古玩市场逛了。

“姥爷,您快看看这本书吧,给掌掌眼。”杨靖的话转移了老爷子的注意力,否则以老爷子的脾气,一定会问上午去的哪儿,怎么去的,去干什么了要是给老爷子解释完,估计中午饭都吃完了。

“掌什么眼啊你自己看不出来这本书的出处啊我教你的那些东西全忘啦”得,这老头儿现在就一小孩,这火力说转就转,比一战时期德国鬼子的重机枪还厉害。

杨靖非常识趣的立刻闭嘴,老爷子看到没人呛话,这才低下头翻开了那本花间集。

“嗯,这应该是一本家刻本,从印刷工艺上就能看出来。咦,还是瘦金体的明刻本,这可是很罕见的啊”外公就是外公,仅仅看了第一页就看出了这本书是一本家刻本。

什么是行家这就是行家

古玩界的行家不见得就是专科毕业的人,专科毕业的人也不见得能够成为这一行的行家。

在这一行中,经验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没有专业的学过这些东西,但只要你见得足够多,上手的东西足够多,那么你就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一旦你的经验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你就可以成为行家

在古玩界,那才叫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呢很多民间的高手,其本事不比那些经常上电视的专家差,甚至还要更牛叉

外公就是这样一个隐藏民间的真正行家。从小就在燕京老四九城的鬼市晃悠的外公,虽然在中年时期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八十年代到新世纪,老爷子可是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一行。要真算起老爷子在这一行厮混的时间,绝对比绝大多数的专家都多。

外公一边看,一边用手在虚空中比划,正是在虚空临摹上面的字。

老爷子的书法也是不错的,不过自从病了之后,他就再也不曾摸过笔,现在忽然看到这册瘦金体的明刻本,已经被忘却的爱好又重新渐渐苏醒。

老爷子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本书虽然是本明刻本,还是少见的瘦金体明刻本,不过就这品相的,一万块不值啊这本书最多也就是四千块。”

得,老爷子这又把七八年前的价格给套上了,七八年前的一本明刻本,品相能达到八品的也不过才两三千块,这本是虽然比较少见的瘦金体,但毕竟保存的不好,四千块就是比较合适的价格了。

不过杨靖没敢反驳老爷子,在这方面老爷子有着他的骄傲,杨靖这个做晚辈的要是敢瞎比比,老爷子绝对会教训人的。

外公看的很仔细,也很慢,不过即便是他老人家,在看到第六页的时候,也不过是多看了一小会儿,然后就很自然的翻过了这一页。

“唉,看样子连姥爷都没有看出来那一页的不同之处啊。”杨靖暗自摇头。

不过当老爷子翻到第十一页的时候,他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咦声。

随即老爷子就停止了翻动,而是低头想了想,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书页又重新翻回到了第六页。

“这才对嘛我说刚才我怎么瞅着这一页就感觉有点不一样呢”老爷子自言自语的说道,脸上露出了笑容。

杨靖立刻把准备好的放大镜递给了外公,外公满意的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的神色。

外公拿着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第六页,连着看了好几个地方之后,这才神色肃穆的对老舅说道:“小龙,你到我书架去拿本书,嗯,是书架从上向下的第二层,靠右边的位置,就我自己做的那套书的第三册,都是牛皮纸封页,在书脊上有我亲笔写的纸张批注第三册七个字。快点”

看到老爷子神色不对,老舅一溜烟的走到了外公所说的那个书架跟前开始寻找起来

s:鞠躬感谢“紫炎天骄”100的打赏。

第八十四章赝品

老舅在书架上找了一会儿,然后就从上面抽出了一本相当厚重的书,抱着就走了过来。

这本书杨进认得,这是外公用了很长时间才自己做出来的一套书。没错,这书不是买的,是外公他老人家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

这套书一共有五册,全都是有关于纸张方面的内容,杨靖小的时候没少看,不过那时候这套书还只有三册,后面这两册是外公病之前的那两年做出来的。

也幸亏杨靖小时候经常看这些书,否则今天他也看不出来花间集中夹杂的那五页宋蜀刻。

这五册书全都是对我国古时候出现的纸张的介绍和分析。书里的内容除了照片和一些纸张的样品之外,就是外公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纸张的特点以及细微的差距之处。

据外公自己讲,之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