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分节阅读 191

分节阅读 191(1/2)

目录

但明日要祭祖,又要于贾赦病床前侍奉一日,根本没机会到内宅来。

后日一早,也只拜别贾母、贾政夫妇,才有机会与众人匆匆一别。

因而今夜之宴,当真是离别之宴。

先前还没所感,等吃到最后,却是没几人还能举得起筷子。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伤感之下,宝玉、黛玉、湘云等先道别而去,探春又命贾环速归。

王熙凤还有庶务,不得不去。

迎春带着惜春含泪离去。

最后,唯有素来稳重的宝钗,迟迟不愿走。

连贾琮亲自劝了两遭也无用,探春叹息一声,与翠墨和宝钗的丫鬟莺儿使了个眼色,一起出了正屋。

她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oふ說下傤憱找酷o书o网kuunèto

但是前面厢房内还有嬷嬷等着,也没多少时间

待探春等人出门后,贾琮看着已经泪流不止的宝钗,温声道:“又何必如此我会回来的。”

不说话还好,此言一出,宝钗竟呜咽出声。

哭声中,饱含着化不开的担忧之情

素日里再持重,可到了此时,她也只是一个正在经受离别之苦的少女。

见她如此,贾琮眸眼中浮现暖意,他轻轻握住宝钗有些冰凉的手,然后微微一曳,便将她带入怀中。

被拥入怀的宝钗先是身子一僵,却又缓缓舒缓下来。

贾琮鼻间嗅着动人的幽香,心中却一片宁静,柔声道:“宝姐姐,相信我,我从不会让在意我的人失望。”

宝钗沉默了稍许后,才微不可闻的应了声:“嗯。”

贾琮又稍微用力抱了下后,松开手,见宝钗一张俏脸满是羞红,便道:“还记得那日我对你说的那句词么”

宝钗一字一句答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贾琮笑道:“可想得全了”

宝钗抬头看他,杏眼中绵绵情意如水。

贾琮笑了笑后,牵着她的手,往西边书桌上行去。

桌几上有现成的笔墨纸张,贾琮铺展一张纸笺后,提笔蘸墨,挥毫书曰:

鹊桥仙赠宝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书罢,见宝钗痴痴的看着纸笺,贾琮笑道:“今儿虽不是乞巧节,但我心意如此,却亦不妨此词。

宝姐姐,此刻离别虽苦,但我相信,来日相逢时,必胜过人间无数。”

宝钗闻言,抬眼看向贾琮时,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儿又落下。

唇儿轻颤,虽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倾诉

只见情郎颔首,四目相对时,道了一句“我懂得”。

有此一言,便让心中沉重,纷纷化蝶而起。

美不胜收。

鼓起千般勇气,投入君怀中

崇康十二年,八月二十一。

贾琮随贾政、贾琏等入宗祠祭祖。

上意恩准划贾氏宗祠入荣国府。

自宗祠而归,贾琮沐浴更衣后,一日间侍孝于贾赦病床前。

只贾赦中风至今未有愈向,神智不明。

黄昏又往邢夫人房礼孝,不得入

于门前跪至子时而泪归。

人皆言至孝

崇康十二年,八月二十二。

辛酉月,丙寅日。

宜祭祀、除服、谢土、出行。

辰时初刻,贾琮着戎装于荣庆堂拜别贾母、贾政、王夫人并贾家诸姊妹,聆听亲长教诲。

辰时三刻,携三十六贾家随从,并四员武王亲卫,于神京西城开远门而出。

万里赴戎机。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一岁光阴,匆匆而逝

s:这本书不含红楼人物的副本基本上不会有,e

第二百四十四章将归

崇康十三年,七月初八。

又是一年秋

乞巧刚过,大乾神京长安都城内,各大坊市内处处可见乞巧残留之物。

关中百姓素重七夕乞巧,闺阁中本无太多趣事,能有一日活动,自然喜之不尽。

自新法大行以来,虽然士林中骂声震天,但百姓手中却渐渐宽裕起来。

尤其是都中长安的百姓。

国库丰裕后,再不复往年亏欠京官俸禄之事。

京中官员成千上万,也就养活了成千上万个家族。

再加上驻京官军,宫中侍者,连其家族,足占了大半个京城。

他们的日子好过,连带着长安城内其他百姓的日子也好过。

国力日强,民心安定,盛世可期。

皇城,大明宫。

上书房暖心阁内,崇康帝端坐御座上。

只是素来以宵衣旰食,夙夜忧勤著称的崇康帝,今日却并未处置公事。

甚至,其衣着也并非龙袍。

而是戴着假发,穿着海西洋服,甚至还戴了副眼镜

下方,与御案相对之处,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站在一面画板前,不住在画板上勾勒着。

另有一洋人,则在不同的燃料缸里调理颜料。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后,外间的西洋钟连响十二下,两个洋人同时罢手,崇康帝也起来活动了下筋骨。

大明宫总管太监戴权带着几个小黄门,送来了净手的热水和帕子,又添了热茶。

戴权服侍着崇康帝往内室更衣,未几,换了身常服的崇康帝重归御座后,见两个洋人已经净手罢,向他行礼,便和颜悦色道:“两位爱卿免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