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4(1/2)
,为治河工,爱卿整整三年过将门而不入,河道衙门,天下肥差也,爱卿却以清贫为德朕亦有子,故朕知爱卿不易,怎能罪之”
这一刻,新党诸臣仿佛又看到了当初初登基时,礼贤下士,大力扶持新党的那位明君。
石川泪流满面,连话都说不出,只是磕头谢恩。
崇康帝见之,看向贾琮,沉声道:“你现在怎么说”
贾琮道:“所有罪证,只与石守义关联,而与石大人无关,是臣之疏漏。”
“嗯”
崇康帝闻言登时不悦,声音严厉道:“与石守义相干,还是与石家管事相干石守义未至弱冠,果真和他相干”
宁则臣等人闻言,都忍不住眯了眯眼睛,侧目看向贾琮。
却见贾琮缓缓挺直腰身,正色道:“回陛下,千真万确。石守义因与李文德之妹”
“住口”
崇康帝大怒喝道。
贾琮是住口了,却又垂下眼帘。
心里却对这君王之寡恩感到心寒
自然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石榆斋。
崇康帝若果真念及其为国之功,想为他存些清名,根本不需要在这等场合问话。
甚至,在文华殿时就该阻止贾琮说出此案。
可是,崇康帝并未这样做,只是任事态发展至此。
而到了这个时候,石川但凡还有一丝官场智慧,都不可能让石守义得活。
因为那会为整个石家埋下灭顶之灾。
贾琮明白这个道理,石川更明白。
石川再度磕头道:“陛下之恩遇,臣深知之。只是石守义触犯国法,十恶不赦,焉能让陛下为其网开一面唯有绳之以法,刀斧加身,才能洗清石家清誉。”
这一刻,贾琮分明看到石川笔挺的腰身,一下躬了下去。
事皇恩一生,到头来,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其实哪怕放在后世,这等只要没亲手杀人叛国的衙内,多也只是无期徒刑,再减刑,再保外就医,再逍遥国外
总要给功臣一个体面,可是
谁让他是新党中坚
世事变幻,新党渐渐成了天然的政治错误。
崇康帝今日之安抚,不过是因为新党还未尽全功罢
所以这会儿,他又做出过错皆在贾琮之姿态,将贾琮又训了一顿。
只是丝毫不提怎么惩罚犯了大错的贾琮
这个情境,居然让戴权看的有些眼热,心生嫉意
虽然常常在大事上要做出不解圣意的愚蠢状,这样才能活的长久些。
对于一个多疑且自负城府极深的帝王,绝不允许被人揣测到圣意,哪怕是身边的狗。
但实际上,戴权对崇康帝的了解,却比任何人都深。
他分明看出,若非贾琮之前在文华殿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在崇康帝离开后的那段表现,深合帝心,崇康帝绝不会这样训斥贾琮。
因为这会儿训斥越深,反而代表信任越重,往后给权也就越重。
毋庸置疑,自今而后,贾琮将愈得信任。
戴权明白这个道理,宁则臣同样明白。
所以就见他出列,微微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贾琮与锦衣亲军,不宜再留在都中。”
此言一出,崇康帝面色登时阴沉了下来
第二百七十三章不二人选
尽管极大的忤逆了圣意,但崇康帝还是给了这位曾经如鱼得水的元辅最大的尊重,他沉声问道:“此言何意”
宁则臣先不偏不倚的将之前文华殿上贾琮与成国公蔡勇的事诉说了一遍,尽管谁都知道,崇康帝必然早就知道了。
但宁则臣还是一字不漏的复述了遍。
崇康帝疑惑:“就因为朕的锦衣指挥使不许成国公随意杀锦衣亲军,所以你就让他离京避难。若是哪天他们看朕也不顺眼,是不是朕也要离京避难”
宁则臣苦笑一声,躬身道:“陛下,臣非此意。只是以成国公之功勋,及在军中的地位,哪怕他不杀锦衣力士,想要打压,还是易如反掌。且若他果真杀了,朝廷难道还真能治其大罪长安十二团营中,有九营兵马都是那边的”
说到底,崇康帝不是马上的皇帝,他于军中根本谈不上威望。
对付勋臣,可以据大势缓缓以图之,但若妄想如对付文臣那般,以莫须有之名罪之诛之,却是做梦。
尤其是对贞元勋臣这样自刀山火海中厮杀出来的盖世虎将们。
崇康帝换成武王,或许有这等威望,就凭一个太平帝王
兔子逼急了还能咬人,更何况是那些虎贲悍将
宁则臣的话,让崇康帝的脸色变得极难看,心里又恨又苦。
自觉他这个皇帝,做的真是没滋没味。
费尽心机扶持新党,才将前朝老臣悉数赶出朝堂,结果新法还没全行,新党又呈尾大不掉之势。
刚起了遏制新党的心思,他娘的
贞元勋臣又出来露脸
虽然崇康帝丝毫不担心贞元勋贵会造反,且明白最好的法子,就是等这一批勋臣慢慢老死。
等下一代,根本不用他费心,这些勋贵们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
可是,作为一个帝王,他又岂能允许自己活的战战兢兢,窝窝囊囊
分明是帝王,却要担心一群臣子
宋太祖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更何况,睡在他宫旁的,不止一个人,而是十二团营,十数万大军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都不允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