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分节阅读 350

分节阅读 350(2/2)

目录

王熙凤闻言,一张俏脸瞬间惨白,身子都晃了晃

她这才明白,为何这几日下人们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

一时忙没顾着审问,却不想

是这等,奇耻大辱

贾环许是觉得闯了祸,忙想补救道:“二嫂,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我娘说这事要传出去,就闯天祸了老爷都警告她,绝不能说出去。”

王熙凤木然道:“说。”

贾环眼睛发亮,压低有些兴奋的嗓音,道:“二嫂,二哥同老太太和老爷太太说,当初大老爷用剑伤了他的命根子,他都不能当男人了。好在从前他有一个相好的女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二哥说他如今也不指望家里的家业了,就求老太太、老爷和太太开恩,准他在府外过吧。不过,为了贾家的体面,他平日里还会在府上露面,也会孝敬老太太、老爷和太太的。我娘说,老爷他们都给了二哥不少梯己银子。二嫂,你千万别二嫂二嫂你怎么了你吐血了”

贾环见王熙凤嘴角溢出一抹殷红后,魂儿差点没唬掉,正要跳脚去叫人,却被王熙凤一把抓住胳膊。

贾环“哎哟”痛呼一声后,却见王熙凤木然着脸,松开手后从袖兜里取出荷包,打开荷包拿出了一锭五两重的银子,递给贾环道:“拿去吧,这件事,往后谁也不许告诉,记下了”

贾环看着银子咧开嘴,不过犹豫了下还是道:“二嫂,我不是为了银子来的三哥走前,叮嘱我要照顾好家人。我觉得二哥做的不地道,才来告诉二嫂的。不然三哥回来,不好交代。”想了想,见王熙凤还是木然一张脸,眼神看起来死灰一样让人难受,贾环抓了抓头,小声道:“二嫂别愁,等三哥回来后,必会给你做主的。我和三哥都向着你三哥早同我说过,二嫂你伺候一家子,没有让你受委屈的理。”

王熙凤闻言,惨然一笑,将银子放在贾环手里,还想说什么,见丰儿和一个小丫头子端着一碗姜汤进来,她用帕子抹去眼泪,道:“拿着吧,喝了姜汤仔细伤寒了,喝完就回去歇息,二嫂头有些疼,就先去歇着了。”

贾环闻言忙一口干了辛辣的姜汤,然后弯腰将银子塞进靴子里,直起身见众人都看着他,羞赧一笑道:“仔细被我娘摸了去二嫂,我走了”

说罢,一溜烟儿的猫着腰出去了。

等贾环离去后,丰儿正撅起嘴想同王熙凤说两句批判的话,却见王熙凤面色白的吓人,摇晃了下身子,往一旁歪倒过去

“奶奶”

荡荡乎八川分流绕长安,渭水滔滔入黄河。

在渭南二河融汇处,一艘大船缓缓自黄河驶入渭水。

大船三楼,临窗前坐着一女,身上穿一件绣浅黄小竹桃红洒金袄,下面是蓝边轻纱百花腰裙。

眉眼如画,平和温润的目光中,隐隐透着担忧。

烛光点点,伴着外面的河水声,愈发显得宁寂和忧愁

忽地,房门打开,一个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肌肤莹润,容貌秀丽的女孩子推门而入。

她看了窗前还在沉思的女孩子一眼,轻叹一声,上前道:“平儿,还在为凤丫头担忧”

窗前女孩子闻言回过神来,忙起身道:“宝姑娘来了,快坐。”

此二人,正是从江南折返回京的宝钗和平儿。

宝钗按下平儿,自己也落座后正经道:“你是个明白人,当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掺和不得的道理再者凤丫头也并非性软的人,不会受欺负不出声的。有太太和我妈在,她又能受什么大欺负再说,咱们这都不是快到了么,你怎愈发忧愁起来了瞧着人都清减了许多”

平儿闻言轻轻一叹,相比来时,确实瘦了些,她看着宝钗道:“宝姑娘也不是外人,当知道二奶奶好强的心性。纵然她和二爷早已相敬如冰,可若得知二爷带了女人孩子回家,还是那样一个情况,她面子上下不来,非得怄出个好歹不可。我服侍了她这么些年,说也说了劝也劝了,可奶奶始终改不了要强的刚性。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呢”

宝钗沉默了稍许,轻声道:“世道如此,高门大户里,如这般情况的,并非一家二家。纵是宠妾灭妻的狠毒事,难道听得还少了只能往好处想吧。”见平儿唬的面色发白,宝钗好笑一声,道:“我并不是说琏二哥也会纵出宠妾灭妻的事,不可能的,别忘了太太和我妈也姓王。不过”她面上笑容淡去,轻声道:“太太她们未必能护得住凤丫头不受气,琏二哥到底是大房的长子但只要琮兄弟回来,一切都不会有事的。你忘了,他最见不得乱了规矩礼法的。我瞧着,琮兄弟也敬着凤丫头呢。”

平儿闻言,痴痴的望着南边,似能看穿墙壁,看过万水千山,能看到身在江南之地的贾琮。

宝钗见之,轻轻一叹,也看了过去。

她又何尝不念想

第四百五十四章京中诸事

崇康十三年,腊月初三。

小雪。

大明宫,麟德殿。

大乾在圣祖时,为五日一朝。

贞元时,为十日一朝。

自崇康帝登基亲政以后,便是日日上朝。

此举一来督促百官勤政,有后世“点到”“晨课”的效用。

二来便于天子垂询议政,发还批复奏折。

其三,便是直面百官,杜绝内阁出现权相,架空天子。

虽然日日早朝,让五品以上的京官都苦不堪言,但天子乐在其中,又如此勤政,谁还敢多嘴

不过今日上朝后,百官却发现了大殿内气氛之不同。

素来勤俭的崇康帝,今日竟换了一身全新的天子衮服

明黄朝服上,五爪金龙金光闪闪

平天冠下,那张阴沉威严令人心惊胆战了十多年的脸,今日居然隐隐露有激动的笑意。

不止天子如此,连内阁七位阁臣:宁则臣、赵青山、林清河、吴琦川、宋广先、娄成文和张云谷,亦皆换了身新官服,神情振奋。

等吉时已到,礼乐奏罢。

百官列朝,山呼万岁之后,宁则臣两鬓斑白,持笏板出列,声如洪钟上奏道:“启禀陛下江南巡抚郭钊上奏,自崇康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江南省十三府五十四县,业已全部推行新法。方田均税之衙役,已入乡间重新丈量田亩,考订黄册。全面废黜自始皇帝以降,征收千百年的丁口税,摊丁入亩田广者多摊,田寡者少摊,无田者不摊,均贫富,抑兼并

只金陵府、扬州府、苏州府、镇江府、常州府五地,现已多出二百五十万亩公田,若全部分发与无田百姓,则明年可增加地赋三百一十八万两

待全部丈量罢,此数字或可倍增。然百姓非但未增加分毫负担,反而减负良多。丁口税的免去,让普天之下亿兆黎庶,无不跪谢圣恩浩荡

自此而后,我大乾可民富而国富,民强而国强此为圣道也

臣本嘬尔小吏,蒙圣上简拔于微末,得以辅佐圣君,行新法,革旧弊,终就伟业,启崇康盛世。

臣臣

死而无憾矣

唯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内阁元辅都泣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