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1/2)
了花儿,愈发来了兴趣挑拣,然而黛玉却看出了什么,她拿眼看向贾琮。
贾琮笑道:“可别看我,我什么也没说,也没打过招呼。若我提前交代过,他们不会演的这么差,处处马脚。”
黛玉相信了,摇摇头道:“再去下一家看看吧,不好占人家便宜的。”
贾琮也不强求,问一旁一直笑呵呵看着的茶娘子,道:“你们想买什么不”
茶娘子对这些自然门清,笑着摇摇头。
晴雯她们见之,自然也不买了,本也不缺什么,只寻份乐趣罢了。
出了绸缎庄后,黛玉拉了拉茶娘子的胳膊,笑道:“十三娘姐姐,你帮我们选啊,既不能占人家便宜,仗势欺人,又能买些物美价廉的。”
茶娘子看了贾琮一眼,贾琮笑道:“今儿你们做主,怎么好顽你们怎么顽。”
茶娘子抿嘴一笑,然后对黛玉道:“讲价不能讲太少,当然也不能像爷一样拦腰砍,咯咯。”
众人一起将贾琮取笑了阵后,又认真听茶娘子道:“十二两的绸缎,还九两、十两都成,一般还到十两三钱就差不多了。”
黛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晴雯忙问道:“若是二两的物什,该还多少总不能还没了吧”
茶娘子笑道:“一般还一成到两成的价就好。”
晴雯闻言,眉头皱起,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算不出。
贾琮呵呵一笑,道:“感觉差不离儿就行,不用这般较真儿。或者你让小红帮你算,她算得快。”
晴雯闻言登时高兴了,先喜滋滋的看了贾琮一眼,然后拉过小红来帮她算,二两银子还一两成的价,然后是多少
她们在一旁嘀嘀咕咕,黛玉则似笑非笑的看着贾琮,嘲笑他宠溺房里人,是个大色鬼
贾琮不惯她,伸手拍了拍她的璞巾,道:“走了,好好逛街”
黛玉皱着鼻子哼了声,到底还是和大家一起去逛了。
平日里跑几步路就喘息不上气的女孩子们,逛起街来,却爆发出让贾琮侧目的精力来。
看着她们一个个认真的拿着一件件物什,大到金银头面,小到一根绣花针,也同老板娘认认真真的讲价,贾琮似回到了前世
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商铺的去逛,一直到午时,贾琮领着她们进了一家小店。
点了酱牛肉、牛肉汤和一簸箩草炉烧饼
一群饥肠辘辘的“书生们”,大快朵颐
甚至连素来细嚼慢咽的林黛玉,都喝出了啧啧声,让贾琮心里暗笑不已。
等吃饱喝足后,一群女孩子又变得元气满满,商议着走到街的另一面,然后从头逛到尾,刚好逛完回家
贾琮自然不会有意义,又陪着她们一起逛了下去。
他充当着荷包、保镖和偶尔给意见的角色,至于一些大包小包,自有后面随行的马车负责装载。
李蓉与小八充当力士,将一包包“战利品”搬上马车,满了就运回去,再来装。
等到逛完最后一家米店,几个女孩子商议着买了些小米,感觉似乎可以熬粥喝,出门后,看着近在咫尺的盐政衙门大门,一群精疲力竭的“书生们”差点喜极而泣
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回到后宅,甚至都顾不得贾琮了,唤来小丫头端水洗漱一番后,倒头就睡。
这一辈子,兴许都没这么累过
贾琮则同茶娘子回到了她的小院儿,进了屋后,茶娘子服侍着贾琮坐下,然后才与他同坐。
贾琮看着她,拉着手笑道:“她们这些快乐,对你太简单了些。你本也不好这些,是不是无趣”
茶娘子摇头笑道:“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贾琮大为满意,道:“你别急,好好将养身子,把伤口彻底养利落,等一家人一起过了年,明年就放你出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正好,这段功夫你挑选几个绝对死忠的手下,去山里将火器练好。武功再高,也怕火器排射。明年你们有的忙呢”
押运司第一支队伍的首次押送已经出发了,想来用不了太久,就会有不会太好的消息传回
到那时,茶娘子的人手就可以出动,清缴再收服一支支绿林中的力量
茶娘子闻言十分高兴,这些日子来,开始前三天她还能受用一下贵爵妾室的身份。
可三天之后,所有的一切服侍,对她来说都是在受罪。
内宅的礼数,对她而言更是一层层的束缚,让她好不自在
从前她也羡慕过书中高门大户后宅中闺阁小姐们的生活,可真正体验后,茶娘子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最适合她。
若果真一辈子拘在小小一方后宅内,她怕是闷也要闷死。
偶尔一次出门逛街,对于其她女孩子们来说是刺激的惊喜,然而对自幼在江湖上漂泊的她来说,根本无法在内心荡起一丝涟漪。
所以,当贾琮说完这番话后,茶娘子心里甜如蜜,喜悦非常。
因此在听贾琮又说要为她检查伤口时,虽还是白日,她也没有阻拦,还乖巧的自己解开了衣襟对扣
第四百五十六章凉薄
神京,兴道坊。
宁府。
华灯初上时,赵青山、林清河、吴琦川三人皆面色凝重的自宁府书房而出,匆匆离去。
他们其实进来了也不过一柱香的功夫
等三人离去后,书房内,宁则臣面色淡漠的坐在太师椅内,目光落在身前的紫檀平角书桌上。
桌上,除却文房四宝外,还有一紫金浮雕手炉,一套龙泉青瓷酒壶杯盏和一青玉酒坛,皆为钦赐御品。
宁则臣一世清廉,不好金银美色,独爱杯中之物。
只是自入内阁为相后,未免贪杯误事,他再未饮酒。
天子知此事后,大为感动,特赠此内造酒壶杯盏和贡品御酒,相约新法大行之日,君臣共饮御酒。
今日新法得行天下,而往事已如烟
宁则臣将酒坛打开,一股酒香扑鼻而来。
他将酒倒入龙泉酒壶中,又摆开两只杯盏,将酒斟满后,举杯看着对面,似见一雄才伟略,心怀黎庶社稷的英明帝王,礼贤下士道:“爱卿,今日新法大行,大乾不复忧兼并之苦,朕当与爱卿同饮此杯饮胜”
“谢陛下。”
宁则臣激动谢恩后,一饮而尽
那天子虚影又道:“爱卿,虽外省新法业已大行,但关中之地,直隶之省,却犹如顽石矗立,阻挠大业。关中田地,五成以上,皆为宗室王庄、勋贵和京中官员所占,彼辈贪得无厌,操纵京中粮价,百姓苦不堪言。故而,爱卿犹不可自满自骄,还要继续推动新法前行。摊丁入亩之后,当再推行贵、官、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根本国策。若此策得行,则大乾江山必可永固。”
宁则臣闻言,面色极苦,低声劝道:“陛下,急不得啊,急不得啊先容臣三年时间,将外省新法巩固,再命乡绅一体当差纳粮,再三年,命官员一体纳粮,再三年”
“混帐三年复三年,三年何其多朕有几个三年可等,天下百姓又有几个三年可等元辅莫非心生骄矜,开始怠惰政务,没了恭敬之心”
“陛下急不得啊,急不得”
“此事朕意已决,待元辅休沐归来,便先在内阁大议,然后再上折子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