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晋太宰 > 分节阅读 167

分节阅读 167(2/2)

目录

“没这么严重,当初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后来不也留下后人了么杨氏早已经是失败者,皇后应该不至于对你家怎么样。”司马季淡然一笑安慰道,“你不如好好想想,顺顺利利的把儿子生出来,上次巧惜生产,为夫并不在家,但也知道生产非同小可,一切顺顺利利就好。”

杨馨还是没有咽下宽心丸,小声道,“诸葛诞有后裔留下,东安王司马繇不就是因为这件事把文鸯三族都杀了么。”

“我是宗室,没事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有时间去想办法。”司马季伸手在杨馨漂亮的琼鼻上刮了刮,废了好半天的劲才把小孕妇安抚下来。

贾南风要怎么做,司马季倒不怎么放在心上,她在司马季眼中已经开始步入倒计时的人物,皇权在手时间长了,可能真忘记了这份权利根本不属于她,她只不过是借用一下。看不见大晋百万大军的统帅都姓什么

天子太子都在,中枢不乱,贾南风还可以对整个宗室诸王指手画脚,她要敢破坏皇权的权威,立刻就会知道这个天下到底谁说的算。

“如若馨儿生下男丁,为夫觉得叫司马蓟不错,蓟城的蓟。”司马季贴着杨馨的耳边轻声道,“不知道馨儿觉得怎么样。”

“好名字,蓟城是我的家。”杨馨很是感动的道,这个名字的含义可是太多了,几乎就是告诉她,不管有没有变故,自己的儿子会是燕王世子。

司马季完全把洛阳给忘了,安然在蓟城度日,甚至在王府建立了一座小型动物园,没事就穿着一身铁甲进去装个逼,秦始皇修长城,燕王修了,隋炀帝开运河,他开了,明武宗建豹房,他也建了。

不过这一天,司马季则没有这种心情,连女真人抓来的海东青都没心情把玩,拎着一把剑在王府的庭院,对着枯枝修剪起来,周围一众王府护卫如同雕塑,一只手放在腰刀的刀柄处,看样子就要随时拔刀。

百米之外的后殿,人头涌动,看起来乱糟糟的,瞅一眼就心烦意乱,有时候司马季会停下来站在树下遥遥望一眼,然后又回到了不知所谓的园丁生涯当中。好好一棵树,在他手上就如同一个被打掉门牙的美女,很是怪诞。

一声中气十足的啼哭响起,接生婆抹了一把汗水,道喜后赶紧跑出内殿冲着司马季这边过来喊道,“母子平安”

“嗯”看着由远及近的接生婆,司马季的脸色就是一变,侧耳倾听对方到底在喊什么,一把把手中的长剑插在地面上,这就像是一个暗号,众多王府护卫长刀出鞘,闪的人睁不开眼。

“燕王”接生婆吓得声音都变了,有十分怪异的声音道,“母子平安。”

“等着领赏吧”司马季一挥手,让护卫们把腰刀收起来,至于出了纰漏满门抄斩这种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别吓到眼前的老妇人。

第三百二十七章司马颖的想法

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孩,司马季没忘了还躺在床上的杨馨,低头柔声道,“儿女双全,这辈子我已经没什么追求了。”

同样为王侯,另一边则是冰火两重天,司马季打着哈哈不让隋炀明武专美于前,司马颖则是一脸的阴沉,被一脚踹出洛阳的不快都写在脸上,一路上都不怎么说话。行进汉中,天色渐渐转阴了。秋风阵阵,仍然割脸的很,兜头吹来,很是让人瑟缩不已。

但这一切司马颖就好像视而不见一样,他是什么人武帝亲子,尚未成年就封王食邑十万户,面容出众满朝有口皆碑,不要小看这一点,我大晋自有国情在此。

而现在则被贾南风一脚踹出洛阳去益州就藩,司马颖表面没有说什么,一股恶气却怎么也压制不下去,要算年龄,太子司马遹比他还大一岁。

可能也知道司马颖心气不顺,护送他就藩的护卫一路上大气也不敢出,直到汉中才不得不发声道,“殿下,一路行来人困马乏,已经到了汉中,要不要休息几天,在上路前往益州。”

“歇歇也好”司马颖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不过话刚出口想到自己是怎么被提出来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本王还是第一次离开洛阳,也想看看其他州郡的模样。”

就这样司马颖的队伍就在汉中郡停下,三国时期汉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属于魏国和蜀国,司马颖到了这个汉中郡,实际上已经到了蜀国的地盘,换句话说他距离自己的封国已经不远了,下来看看适应一下以后的环境也是理所应当。

“流民竟然如此之多,是关中过来的”司马颖刚刚停留汉中郡一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不能装作没看见,因为这是和他切身利益相关的。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就是南下的第一战,也是北上争夺天下的跳板。

原来的历史上司马颖一辈子都没去过封国,争夺权力的资本是五都之一的邺城,自然对自己的封国没多大感情,哪怕流民叛乱之后把他的封国弄没了,他也可以不在意。

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一次司马颖被踢出来就藩,封国就是他最大的资本。现在就算没想到复制汉高祖争夺天下,可也不能坐视自己的封国被搅乱。

一念至此司马颖倒是先不着急离开了,先在汉中郡停留一段时间,看看到底有多少流民,了解之后才想相应的办法,汉中是不能乱的,不提太远的汉高祖,三国时期多少战争都和这里有关,才没过多少年,司马颖可不敢掉以轻心。

司马颖现在头疼的流民问题,其实就是司马季认为自己解决,实际上根本没解决的问题。说是他在为燕王擦屁股也没错。司马季虽然当时自认为很有先见之明,上疏建议朝廷立刻下令封锁蜀道,不让流民进入益州。

实际上后来表明那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建议,决议是做出了,效果上差强人意。因为司马季上疏的时候,关中已经打了几个月,整个关中百姓都知道齐万年造反,能跑的已经付之行动,洛阳的圣旨还没到,汉中就已经人满为患。

这些百姓的动作远比司马季的推算快的多的多,这就要归功于汉末以来的百年混战了。晋朝灭掉吴蜀也就二三十年的功夫,这段时间不足以让百姓忘记怎么躲灾。汉末以来各种势力混战,一个人要么当兵加入到混战当中,要么学会如何迁徙躲避灾祸,失败者都变成白骨,现在活下来的都是胜利者。

祖辈父辈流传下来丰富的应对经验。晋朝流民的特点是有严密的组织,他们并非一家一户,零零散散地外出逃难。在这个时代,司马季派出去的幽州商队,都不可能完整无缺的回来,大江山野当中,盗贼多如牛毛,石崇那种角色也不少,他都知道古代到底是什么德行,每天生活在基层的百姓会不知道

独在外流浪等于送死。流民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动辄数百上千,公推能力过人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为首领,统一号令,内部有明细分工,实质上是一个个全民皆兵的军事团体,这其实就是南北朝时期坞堡的前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