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0(1/2)
d镜子,看的那叫一个清楚。你头发上出一点油都看得清清楚楚。里面往来的宾客,都梳洗打扮干净整洁,要是贩夫走卒进去,光是那个目光你就受不了。”
“只是听闻过,要不是囊中羞涩我也想买一块。”中南男子说话带着一股遗憾的口气道。
民间的讨论自然有隐藏在其中的晋卫收集,不耽误司马季大操大办,拉拢这些身为一部首领却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夷帅蛮王。以前见过的司马季都提前确认过,甚至还提及了南征时期率领藤甲军的陵城夷帅。
连续好几天,司马季各种授予官印,张嘴就是心灵鸡汤,表达了我大晋朝廷对你们的关心,而正在燕王鸡汤上线的同时,传达给朱提太守的圣旨已经上路。
“你们很多人都是根本本王南征过的夷帅,本王是不是公正之人,是不是能够对封赏一视同仁,相信都有目共睹。”经过几天的铺垫,司马季终于还是谈及了正题,“第二次南征势在必行,根据所立功勋,封侯并非不可能,打下来的土地甚至可以分给你们税赋,绝对比你们在身上当中的城寨多。”
“听从燕王吩咐”在有些内鬼的带动之下,还是造成了羊群心理。
第六百三十二章双喜临门
超乎想象的顺利,不过这也在预料当中,毕竟司马季的任何对手总能找出来几个人被收买的,尤其大几十的蛮王夷帅,找点人笼络做一下应声虫简直轻易而举。
司马季一直认为,自己的敌人最好是人多势众,但没有人一言九鼎,这种敌人好对付的很,毕竟司马颙和司马季五五开,司马颙加上士族高门打不过司马季,这事已经发生过了。
这里是是大晋帝国的心脏,从这些夷帅蛮王听从召唤入京开始,不管他们心里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最后的结果是不会变的,司马季就是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对方阵营当中有自己的人存在无比无重要,司马季就不用秦丞相举例子了。举两个比较有争议的例子,在往后的历史当中,出现了两个在史书当中记载不同的人物,涉及的民族一样,但是阵营截然相反。
这其中也涉及到了间谍和反间谍,一个是金宋并立时候的宇文虚中,一个是明清对立时候的袁崇焕,对垒的双方阵营只不过是隔了几百年,民族成分还是那样。不管袁崇焕是不是真的被反间计干掉,但他肯定不是叛徒,操守是没问题的,和清朝议和这个罪名处死并不合适。
不过他的故事其实早几百年,就已经在金宋并立的时候出现过一次了。这个人叫宇文虚中,挺身而出前往金国充当使节,被扣留后出仕金国,官至特进、礼部尚书,封河内郡开国公,金朝很尊重这个人,但最后还是杀了这个曾经以国师相待的宋人。
重点在宇文虚中死了之后,宇文虚中死后,后来的宋朝朝廷为他做了三件事情。一件事是宋孝宗淳熙年间,朝廷宣布,追赠宇文虚中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肃愍,并赐庙号为仁勇。完全一副反间计没成功,但一定要给忠臣平反的姿态。
而金朝这边的记载则完全没有提及宇文虚中是宋朝内应的事情,只是说宇文虚中恃才傲物,对女真贵族言语多有讥讽,最终造成众怒被杀。当时金朝掌权的正是以兵多将广闻名,但一亲自操作就被以少胜多,菜的抠脚的名将完颜宗弼。
宇文虚中的事情掉了一个个,就是袁崇焕死后明清双方对袁崇焕的态度,所以袁崇焕的命运,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同样两个成分一样的对立者面前上演过了,一样的自说自话,觉得自己阵营肯定没错,对方在说谎。
这些夷帅蛮王还没离开京师,司马季回手就召集宗室勋贵,八公朝臣设立了征南镇抚司,这个机构的设立标志著,南征的行动已经正式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南征是百年壮举,我大晋果然有天命庇佑,有能征善战的燕王,宗室诸王出将入相者不胜枚举,臣何其幸运,竟然见证了此等壮举。”王衍伸出手指指着天空,义正辞严的表明了支持,一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的姿态。
“臣恨不得亲自上阵,扬威万里于四方。”王浚的反应一点不慢,做出一副捶胸顿足之色,深恨自己已经老迈,开口直接就把王衍的声音盖下去,“臣一想到南征开始之后,盛大的场面,就觉得心中豪气顿生,整个人似乎也年轻了几十岁,这才君前失仪。”
到了最后王浚才意犹未尽的遥遥对着天子寝宫的方向告罪,但脸上一副为国为民,就算因此被天子责怪也不后悔的样子。
扣弄着指尖的玉扳指,司马季看着一个朝臣纷纷表态,全特么是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样子,如同置身于梦幻当中,在司马季眼中,大晋朝臣不说是百分之百吧,但九成以上都是厚颜无耻之人,现在这是什么个情况
明明就不是忠君爱国的人,非要做出一副为国为民的姿态,无耻程度堪比歼敌一亿胜利转进,虎踞孤岛封锁大陆的炮党。
还有人论证征南镇抚司这个名字,一番论证之后,表明燕王设立的机构名字大有深意,镇抚二字的顺序,表明了对待海外蛮夷的态度。
司马季不过是从明朝的一些机构上抄了个名字,觉得念出来挺顺耳的,连他自己都没觉得一个名字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深意
“我大晋有诸公这样的名臣,何愁天下不兴旺”司马季搓了半天牙花子,忍下了这种近乎于谄媚的恭维,难道换了一个环境,同样的人就能做出不同的事情“有如此团结的重臣,全部对南征如此支持,何愁南征不胜。”
王衍王浚在天下大乱之后,可都属于晚节不保的存在,现在这副高姿态在司马季眼中,简直黑色幽默到了极点。
“不过此次南征并非本王亲自挂帅,而是由全体藩王坐镇,支持大军南征,也不需要一个一言九鼎的统帅,大战略和路线都已经定好了。各支兵马自行其是就可以了。既然是鲸吞土地为我所用,这就不是一战两战能解决的事情。”
“这是相仿周天子分封诸国化胡为夏的壮举,大周虽然早已经过去,但当日分封的土地,现在都是我大晋的江山。数百年之后,我大晋的版图会无比的巨大,海外所有的岛屿都是大晋的子民。这个过程甚至会持续百年。”司马季不慌不忙的拿出长期规划的论据,“原则上兵分两路,一路从宁州顺三江而下占领宁州以南的平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