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福星高兆 > 分节阅读 296

分节阅读 296(1/2)

目录

d家,高经历外面撑起来,内宅兆娘从小就帮着,还有个大归的姑太太帮着,不然就靠江氏,那就是高经历要累得吐血。别小看内宅琐事,大户人家的主母得会打理,小户人家得自己亲自动手。兆娘从小帮着操持,怎会不明白”

吴驸马道:“是呀,这次从侯家身上,深刻体会了那句夫婿养到老会累死的话。幸亏儿子不是侯家那样人,不然这个媳妇娶不进门。”

平武公主却想到大儿子长远,如果不是嫡长子,同意儿子娶心爱之人也就娶了,儿子愿意,那么将来他受罪他自己承担。

但嫡长子不能只考虑自己喜欢,嫡长媳的责任大,吴家的将来不可能给长远的情爱让路。

可是自此长远郁郁寡欢,平武是又心疼又生气,一个男儿,为了个女子就置家族置父母不顾

要死不活的给谁看

平武公主想现在有时间了,该好好和大儿子谈谈。

沉浸在准备和亮哥缠缠绵绵到天涯的高兆,又接到了个任务。

说媒

被叫到前院儿的高兆,目瞪口呆。

没想到贾先生看中的是万郑氏的堂妹,问题是万郑氏的堂妹是谁她也不知道,从来没听人说起过。

武成县有个风吹草动,首先大姑就知道了,这么多年没听大姑提起这个人呀。

“过两天涌哥儿的养父母和万家的来京,你和万郑氏说一下,如果同意,你表舅母会去一趟武成县商议婚事。”

高兆应承,出去后一路走一路琢磨,贾西贝给她说了之后,她还在想会是谁呢。

武成县就那些人,能有些名声的也就那几个,可哪个也不像会被贾先生看中。

想想万郑氏的能干,她堂妹能被贾先生看上和她不相上下。

回去后高兆叽呱叽呱把这事给吴长亮说了,对这些内宅之事吴长亮没有兴趣,只是听着。

就听高兆说道:“亮哥,你这会该明白我当初为何不同意婚事了吧。我那时以为你就是西贝她小舅爷那样的,不过那会我可不知道侯家的事,我就是看你娇滴滴的,不爱说话,什么都听长辈的,让你娶谁就娶谁,你现在了解我了,我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让我里外都忙乎,太累。太累的事我可不想干,哪怕嫁个卖豆腐的,俩人一起磨豆腐,你卖豆腐我在家带孩子,不能又让我磨豆腐,又让我卖豆腐,还要给你洗衣服做饭,还要生孩子养孩子,我是嫁丈夫还是养儿子将来我们的女儿,你会不会同意她嫁侯家这样的人哪怕他是皇子。”

吴长亮道:“不会。”

又赶紧说:“我不会是这样的人,我也不会让女儿嫁给这样的人。”

高兆微笑,这还差不多。

“正因为亮哥不是这样的人,我才会嫁给你呀,我要嫁的是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甜言蜜语这会不说,等待何时。

第649章651为何查

高兆决定回趟娘家,让代秋问了父亲何时休沐,就去给公主婆婆请示。

首先说了想带大弟一起去福建,问问婆婆是否方便。

公主已经从儿子那听说了这事,驸马首先同意,并认可儿媳的主意。

“我觉得不错,就比如侯家二房立起来,表哥不是省心”

公主明白,驸马不好直说,高家立起来,自己儿子将来省心。

出门不是享福游山玩水,儿媳能够舍得让自己兄弟吃苦,公主怎么会拦着。

“也好,就是路途遥远,怕路上辛苦。”

高兆道:“娘,我弟弟人老实,别的本事没有,不怕吃苦,他小时候我每天带他跑步,冬天都不落下,我娘心疼,我说从小不吃苦将来就受苦”

秃噜嘴忘乎所以,忘记二爷从小可没吃过苦,是个金娃娃。

平武公主看着儿媳面上尴尬,内心抽抽,但也无奈。

“回去吧,替我向你娘问好。”

快快行礼告退,本来想给二爷说她说话不注意,怕婆婆生气。

想想不解释了,越解释越留意她刚说的话,就会越觉得她说错。

回到高家,先去前院,给祖父、父亲请安,让二爷陪祖父下棋,高兆和父亲去了书房。

先说了要带高兴一起去福建的事,高文林意外,听公主驸马同意,他更没意见。

有这样的机会让儿子出门,那是难得。跟着公主一行人,能吃什么苦反而能增长见识,锻炼自己。

然后高兆说了贾先生看中万郑氏堂妹想说媒给侯家的事情。

高文林又是意外,郑氏这个人贾先生竟然能够知道。

“爹,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

“她又不经常出门,外面知道的也是一个老老实实、足不出户的一个寡妇,你当初一个小娘子哪里会知道有这些。”

高兆惊讶,看父亲的神情知道郑氏,想起来了,父亲就管户籍,县里有谁他怎么会不知,更何况是万郑氏的堂妹。

“那爹知道万家的事都是她在背后帮忙吗”

问完就知道问的多余,父亲怎么会不知道,当初还帮万家算过帐。

高文林笑笑,并没直接回答,说道:“郑氏这个人,不显山不漏水的,确实是个人才。万家的生意,自从她来了之后才扩大。就是万郑氏的女儿和她自己的女儿嫁到京里的那两家,都是她建议的。”

高兆对这种人是万分敬佩,有的时候,并不是你努力做事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就像她自己,智商不够,再努力脑子不好使又有何用。又不是劈柴,有力气使劲使。

高兆问道:“爹,你说郑氏会不会同意嫁进侯家”

“如果是我,我会同意。”高文林回道。

女儿从小到大,他总会把事情说明白,就像女儿说的,脑子不够用,但总要脑子清楚吧。

女儿不是郑氏那样的人,就算是他也不希望女儿能做出什么成就,那样太辛苦。

“郑氏不是二八少女,只有一女,唯一的心愿也就是希望女儿能过得好。现在有这个机会,不嫁,在别人眼里是不识抬举。她帮了万郑氏,同样万郑氏也帮过她。而这个机会是万家和她的女儿翻几身的机会。她如果骨子里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种妇人,也不会千里迢迢带着女儿投奔郑家。”

高兆有一个地方想不通,如果郑氏真要是能干,为何当初在婆家怎么不做出成绩来那也能够在婆家立足。

高文林听了女儿的不解,说道:“首先要看有没有这个条件和机会,再一个也得看郑氏肯不肯。郑氏之前的婆家如何不知,但看她带着女儿回来,一种是婆家不容,一种是她压根不想留在婆家。没那个心何苦受苦受累”

这样说高兆就明白了,在婆家,一个没儿子的寡妇,再辛苦再操劳,名声不好不说,赚来的不见得娘俩能得上,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换成是她,出力不落好的事她也不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