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福星高兆 > 分节阅读 468

分节阅读 468(1/2)

目录

d吃午饭,刘叔请郑小旗作陪,在屋里一起吃饭。

屋里有饭桌,一个大盆,炖的鸡,还炒了盘崧菜,一盘面饼。

“吃饭,用大碗吃饭,别客气,山里野味多,想吃什么我让他们给你抓,菜只有崧菜萝卜,还有腌菜。想吃县里的啥,有人下山让他们买回来。”

高阳荣客气道:“写信这些挺好,平时我们想吃野味还吃不上哪,以后可要大饱口福了。”

夹了个鸡块吃了,心想,不好吃,有腥味。

倪思才吃了几筷子后光吃面饼,又噎,急忙喝茶。

刘叔道:“刚来不适应,以后慢慢就习惯了。“

高阳荣解释道:“最近上火,大夫说吃点清淡的。”

他一直吃崧菜,也不好吃,跟水煮的似的。

刘叔一见心里咯噔,也是,看着娇贵的读书人,怎么会适应这。算啦,来了好好招待。

端来的菜挺多,吃完了又端出去,对高兴荣俩人的表现都以为是公子哥娇贵。

倪思才在人都走后哭丧着脸道:“阳荣,我觉得我会饿死在这,饭菜太难吃了,还没你做的好吃。”

高阳荣道:“那以后我们自己做饭。”

倪思才惊喜道:“真的以后要干啥你教会我,我多干点,早饭凑个,午饭晚饭你来做,只要吃的凑合,我就能呆下去,不然打死我我也不在这呆。”

高阳荣早就知道他是个吃货,大姐的话,爱吃的人叫吃货,所以经常请高阳荣下馆子。

刘叔等着这两人提出要走,没想到的提出他们自己做饭,吃一惊,又欢喜,直接答应了。

高阳荣还说不嫌弃的话就一起吃,刘叔忙不迭的感谢,他也不喜欢吃大锅饭,跟水煮似的。

第1017章1021做准备

高家收到高阳荣的信,高文林是一脸懵,果然先生不靠谱,让两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山上记账

虽然高阳荣信里说是他自己找的活,可高文林想到信里儿子说先生在庙里念经他认为住庙里是念经,山上的活又是松山寺发银钱,那肯定是先生让他们去的。

不过也好,尝尝人间疾苦,高文林觉得去山上又是冬天,受苦免不了。

给女儿捎信,让她回来一趟,想了解下那里情况,高兴虽然去过,可他那会小,哪里能说出一二三来。

高兆这几天开心极了,每天送金豆去武馆,看着四个豆穿得一模一样,精神抖擞。

一个人要是在府里学,肯定没有四个人一起有气氛,所以金豆每天早上自己起来去荣禧堂陪祖母吃早饭,然后快乐的挥手拜拜。

高兆送完金豆就去庆王府,第一天陪着太妃说话,第二天去灵虚寺上香,第三天开始,忽悠太妃出去走走。

其实街上有什么好逛,女子无非是逛首饰店、绸缎坊。中午她要接金豆回家,又不能在在吃饭。

但也比府里呆着强。

接到父亲的口信,高兆送完金豆就回了娘家,父亲正在书房等她,听了阳荣信里所说,高兆也吃惊。

真的是逗比先生胆子也太大了。

“我说了吧,孟先生不靠谱,不过阳荣脑子活,不会出事,就当锻炼,总比满处闲逛强,闲逛闲逛再给爹带回来个儿媳,那就要气死了,呵呵。”

高文林瞪女儿一眼,不接她的话说,问道:“你再给爹说说松山寺的情况,上次你们去,贾先生去见了个大师,叫什么和孟先生见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高兆想了想说道:“好像叫静闲大师,我还给西贝说听着像师太的法号,阳荣信里说孟先生见的谁”

“没说,只是说是主持。”

“爹,庙里要木头干什么”

“无非是重修,或者给穷苦人搭建避难处,这不就要下雪了,又不知有多少人家会因为雪太大房屋倒塌居无定所。”

高文林心里想得怎么提醒下刘府尹,京里也得做好准备,不然难民涌进城,造成混乱不好。

高兆把能想起来的都告诉父亲,之后听了父亲的几句嘱托,无非是做个贤妻良母。

突然想起自己准备让天意去武馆,一个男娃孤单,把表姐的大儿子章哥儿叫上一起,还有梁梅雪家的老大。

高文林没有意见,看着小儿子有点被太太娇惯,干脆跟着大女儿,她可不会娇惯孩子,高兴和阳荣小时候没少挨揍。

高兆和父亲说完话去后院见母亲,江氏把她一顿说,因为打擂台的事,说她带金豆上台过份了,高兆乖乖听训,就知道回娘家要挨训,不过刚才父亲没说她,估计是忘了。

确实,高文林等女儿出去了,才想起来这事,又想算了,一会太太会教训她,再一个,婆家都不管她,他也别管了。

为何高文林认为公主府不管,如果要管,外孙女不会去武馆,女儿也不能天天出门,得在府里受规矩。

江氏不知儿子去了山上,老爷说阳荣来信了,说先生一个好友是当地大儒,带着学生请教学问,年前再回来。

反正到江氏耳里的都是好事和好话,她操心阳荣带的银子够不够,高文林说够用,他给了先生一些银子,以防阳荣手头没银子时让先生给他。

全家人都用善意的谎言哄着江氏,免得她担心。

高兆等母亲训斥完后,原打算给母亲说让天意去武馆,想想算了,让父亲说吧,只要是父亲的安排,母亲不会反对。

从娘家出来,高兆去了王府,给太妃说了弟弟的去山里的事,又问静闲大师是谁,因为贾先生去见静闲大师,没准太妃认识。

“静闲大师呀,就是个出家人,你表舅和大师谈的来,一起念念经。”

高兆没有多问,因为贾先生谈的来的人都挺有个性,比如和娘家祖父也算谈得来。

等高兆走后,太妃派人把侄子叫来,说了松山寺的事。

贾先生道:“这事我知道,皇上让静闲大师重修寺庙,又让盖一个佛堂。”

停了一下,小声说:“我猜皇上要让老大出家,守陵几年了,一些老臣又该说什么是亲兄弟,先帝的骨肉,干脆让老大“自愿”出家,那里有静闲大师,比放在京里好。”

太妃点点头,没再说这事。

“只要不是天灾就好,马上要下雪,要是有个天灾,百姓受苦。”

虽然这么想,太妃还是和侄子商量,她去灵虚寺祈福三天。

太妃不准备大张旗鼓,谁也没带,两个嬷嬷跟着,但,最后一天让人认出,一时间,各府诰命们全部去灵虚寺祈福,并捐了银子。

有那多心的人在家里琢磨了,年龄大的想成宗帝要是活着该一百零七,会不会和成宗帝有关

也巧了,太妃去的最一天是成宗帝诞辰日,她也是想到这个,就去寺里上上香,因为她是个妾,去不了皇陵,那里还有个废皇子。

就是乐安县主都急忙跑回家问父王去了,阜阳郡王也在府里嘀咕,他是先帝的大哥,侄子当皇帝不会对他这个皇叔如何,因为之前的黑历史,他一直缩着,后来老三陈使司给朝廷出力,他才放心,敢在京里好好呼吸了。

对于皇祖父成宗帝,阜阳郡王印象里是个严肃的老者,在皇祖父跟前战战兢兢,那会平武姐弟皇宫里满处跑,他见了都是躲着走。

“你别多问,回去老老实实呆着,没事别出门,有事拿银子出来,别小气,不够父王给你。”

乐安县主乖乖回府,和太婆婆说了父王说的话,罗老太夫人拿出一笔银子给了乐安让她备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