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
d闻言,略带自豪的回道:“回县令大人,属下对水稻的种植略知一二。”
他这意思,就是很懂了,略知一二只是谦虚的说法。
这会儿的官员大多对经商不屑一顾,对农业却是很重视的,什么县令、知府、布政使,甚至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会种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是一个县丞呢。
既然很懂那就好,张斌直接道:“本官想尝试一下,将早稻收割完,再种植晚稻,看产量能提高多少,但现在这个样子,却是做不了这个试验了,所以,本官想让你去试试,不用试验太多,一两亩地就够了。”
胡江闻言,颇为为难的道:“呃,县令大人,请恕属下冒犯,数百年来老百姓都是这么种的,您为什么突然想着要试试别的法子呢”
这是因循守旧,正是这种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张斌有点恼火的问道:“怎嘛,不行吗”
胡江连忙惶恐的回道:“不是,属下不是这个意思,属下只是觉得,数百年来老百姓都是这么播种水稻的,要改变,怕是很难。”
张斌闻言,坚定的道:“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现在大明百姓差不多都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胡江闻言,汗颜道:“大人教训的是。”
张斌紧接着道:“嗯,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畏难,有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因为困难就望而却步,什么都不去做,你感觉将间种改为双季连种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这个问题不仔细思考一番,怎么会有答案,胡江不由尴尬的道:“这个,属下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来。”
张斌点了点头,提点道:“是因为这个季节培育不出禾苗吗”
胡江想了想,摇头道:“这个倒不是问题,现在这天气,不管是浸种、催芽,还是育秧都没有问题。”
张斌继续问道:“那是因为没有适合这个季节生长的稻种吗”
胡江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大,间种稻的晚稻就能在这个季节生长,只要稍微筛选几次,应该就能选出最适合这个季节生长的稻种了。”
看样子,这家伙是真懂啊。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像这个胡江虽然有点想巴结徐辉往上爬的意思,作为一个县丞他还是很称职的,至少在农业方面,张斌感觉他很称职。
对于这一点,张斌还是比较欣赏的,他不由改变语气,循循诱导道:“你看,这两个最大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这就证明,早稻和晚稻连种是完全可行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百姓选择收成更低的间作呢你再仔细想想,只要能找出问题,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胡江闻言,不由沉思起来。
半晌之后,他主动开口道:“属下猜测,主要还是劳力的问题,大明立朝之初人少地多,那时候,每家每户差不多都有百余亩地,就算家家户户都有牛辅助耕种,百余亩地,光是收割完,都需要差不多个把月的时间,再翻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两个月时间怕都不够,这样算下来,都到秋天了,还有什么好种的”
张斌闻言,点了点头,赞赏道:“恩,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劳力不够,赶不上农时,所以老百姓才会选择间种。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问题了吧,一般农户家里不也就十余亩地吗”
胡江却是摇头叹息道:“问题现在一般农户家里没牛啊,一般只有里正家里才有牛,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借,问题他们手里的地可不是十来亩,交给佃农使劲耕种都来不及呢。”
这个的确,张斌也去东门山看过,现在一般农户家里还真没牛了,只有里正家里有,而且还不止一头,但是,他们手里的地可是多到恐怖,而且,手下的佃农也不止一家,那牛还真没法在农时借出来给别人用。
他不由点头道:“恩,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你先去试试,看单种晚稻能提高多少产量,牛的问题,本官想办法解决。”
第五十三章世上无难事
做什么事都不能畏难,如果什么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考虑这里难以做到,那里难以完成,然后望而却步,那么,你,可能这辈子都一事无成。
张斌知道,将间作稻改为连作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而且,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
但是,一旦能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每年最少能增加两三亿石的粮食产量,这样的事情,是足以改变历史格局的大事,不管多难,都要去完成。
他让胡江去做产量试验还只是第一步,后面,或许,他还会写一本水稻种植纪要什么的。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发放土豆和红薯的种子。
经过这几天的查探,袭击平阳这个海盗貌似已经吓破了胆,不敢再出现在平阳附近海域了,那么,这个土豆和红薯的种子就必须尽快发下去了,不然的话,种植的最佳时间就要错过了。
当然,张斌现在还处在休养期,土豆和红薯种子的发放他还不能亲自去做,这件事情,他交给了自己的亲信黄培文和吴士琦。
而第一批,正是发给北山村、滨海村等逃亡到县城的里甲,因为他们所有人这会儿都还在县城,赶回去的时候,正好把种子一起带回去。
张斌甚至还安排了两百余名屯卫,推着平板车,帮他们把种子一并送回去。
这下,又把这数千老百姓给感动的不行了。
县令大人都伤成这样了,还不忘帮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真是难得的好官啊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张斌这么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自然也会为他着想。
县令大人为了帮老百姓阻挡海盗受了重伤,流了很多血,这件事情,在平阳,差不多已经人尽皆知了。
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北山村和海滨村一带的老百姓都在打听,什么东西能补血。
这一打听,还真让他们打听出来一些补血的东西。
这里面,最有名的当属桑椹,在民间就流传着“桑树救驾,椿树封王。”的故事。
传闻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东宫太子刘秀在南阳起兵,讨伐王莽,立志光复汉室江山。
但是,初战不利,在幽州附近却被王莽手下大将苏献杀得大败,刘秀孤零零一个人从战场上逃出来,并且胸前受了刀伤,左腿还中了一只毒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