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1/2)
d个时候,谢正刚等人自然是早就起来了,一行人去膳堂用完斋饭,张斌便准备去吏部衙门报道了。
吸取了进城时的教训,这次他并没有带上张差等八个亲随,只是让谢正刚一人赶着马车,拉着他上了路。
从崇兴寺出来,沿骡马市街往西,经过猪市口西街,再沿正阳门大街往北,穿过内城的正阳门,再前行一里左右,便到了吏部衙门。
张斌让谢正刚将马车停在吏部衙门外的小广场等着,自己走去大门旁的门房报了个备,很快便有一个衙役领着他朝里走去。
他老老实实跟在那衙役后面,左转右拐走了大约一刻钟时间,便来到稽勋司一个主事的书房中。
那主事要过他的堪合,认真校验了一下,随即又问了一下他的住处,便掏出一本册子登记起来,待做好登记他又开了个类似通行证的堪合,大致意思就是张斌是吏部招回京城述职的官员,需在京城滞留一段时间。
这堪合开完,貌似就没什么事了,但是,这主事却让他去找稽勋司郎中签字盖章,因为这堪合没有稽勋司主管官员签字盖章是不能生效的。
前世办什么事也有签字盖章的手续,这个倒是不奇怪,问题张斌不知道稽勋司郎中在哪儿办公啊
那主事一见张斌为难的样子,一拍额头,问道:“你这是第一次来稽勋司办事吧”
张斌无奈的点头道:“是啊,还请大人指点一下。”
那主事微笑着站起来,热情的道:“反正这会儿也没什么事,我带你去孙大人那里吧。”
说罢,他抬脚便往外走去,张斌自然是千恩万谢的跟了上去。
其实,吏部本应再给他发个腰牌,就是上早朝时进入皇宫所用的校验牌,因为太祖朱元璋规定过,凡是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要上早朝,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早朝。
但是,这时候天启皇帝好像已经专职做木匠去了,大小事都交给魏忠贤在处理,早朝,除非是重大节气,基本上是不会开的,所以,这个腰牌就免了。
稽勋司郎中的书房离主事的书房倒不远,很快,那主事便带着他走进孙大人的书房。
这位孙大人表情虽然严肃,人却很是随和,他也没有为难张斌,只是上下打量了张斌一番,便爽快的签上大名,盖上了大印。
张斌接过堪合,正要感谢,却猛然间愣住了。
这,这,这,这稽勋司郎中的大名竟然是孙传庭
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个叫孙传庭的官员,但是,张斌可以肯定,明末这会儿,叫孙传庭的官员绝对就这一个,这也太巧了吧。
这位可是明末数一数二的将领啊,要不要想办法跟他套套近乎呢
孙传庭见他愣在那里不动了,不由好奇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张斌连忙摇头道:“没问题,没问题,只是久闻大人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这话原本只是句万金油式的客气话,他只是想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失态,却不曾想,孙传庭闻言,竟然一改严肃的面孔,微笑道:“什么久闻大名啊,国公爷一系将领的后人,孙某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已,倒是你,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斌闻言,下巴都快掉地上了,他失声道:“您也是”
这时候,孙传庭仿佛想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他摇头叹息道:“唉,孙某怕是要让国公爷失望了,倒是你,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正好这段时间我也住在崇兴寺,有空我们坐坐。”
说罢,他直接挥了挥手,这意思就是不想再说了。
张斌见状,只得拱手道:“下官告退,孙大人哪天有空,下官一定去聆听教诲。”
说完,他便恭谨的退了出去。
震撼,实在是太震撼了,他真是没想到,孙传庭竟然跟他一样,也是英国公一系将领的后人。
有这关系,肯定要好好拉拢一下,这位仁兄,在崇祯朝,那可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这正思考怎么拉拢孙传庭呢,他旁边的主事却突然问道:“张大人,你不知道孙大人的事”
张斌这还是第一次见孙传庭呢,哪能知道什么事啊,他连忙问道:“孙大人怎么了看他的样子,好像有点,好像有点失意啊。”
那主事摇头叹息道:“唉,岂止是失意啊,孙大人已经提出辞呈了。”
辞呈张斌再次大吃一惊,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要知道,稽勋司郎中已经是正五品的朝廷高官了,看孙传庭的样子最多也就三十来岁,这么年轻就身居高位,为什么要辞职
他有点难以理解的问道:“孙大人这又是为何呢”
那主事闻言,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小声道:“这个不好说,你要有空,劝劝孙大人吧。”
说罢,他就当身边没张斌这个人一样,迈开大步疾走而去。
张斌这个莫名其妙啊,这到底怎么肥四啊
第三章英国公
明朝的公爵世家,哪家最强
有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大明开国六公爵。
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又或是后面加封几位名将。
信国公汤和;
颍国公傅友德;
凉国公蓝玉。
其实,都不是,这些公爵,到了洪武末年真正留下来的,而且后代不草包的也就魏国公徐达家族。
不过,紧接着,山河易变,燕王朱棣登基,这位朱老四等于又把江山打了一遍,自己的班底当然也是开国功臣般的待遇,况且朱老四厚待功臣,远甚于他老爹朱重八,所以,靖难诸公也就是永乐诸公在有明一朝的地位远胜洪武诸公。
永乐初兴,始封四公。
淇国公邱福;
成国公朱能;
荣国公张玉;
泾国公陈亨。
其中张玉和陈亨都是战死后追封的,当时,最显贵的当属邱福和朱能。
但是,世事难料,不久邱福兵败,身死名败,朱能则病逝于征途。
恰在此时,荣国公张玉的儿子张辅横空出世,平安南,征漠北,一举成为永乐朝第一名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