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1/2)
d为,在月港,甚至是整个大明,都没人敢来打他的主意吧。
大明这会儿还真没人敢惹阉党,魏公公那凶残,扒皮抽筋都算是轻的了,估计连亡命之徒都不敢惹他
张斌摇了摇头,仔细看了看那石板,随即便指着两个豁口道:“上两个人,把手伸进去,看石板能抬起来不。”
这时候戚长山和戚长林早就闻声跑过来了,张斌的话一落音,他们便趴下去,把手伸进豁口中,然后两人同时使劲往上一抬。
石板并不是很重,他们很快就把石板抬离了地面,一个硕大的洞口出现在众人面前。
张斌伸头一看,这洞口下面是一个阶梯,里面竟然还有朦朦的白光
他把头一缩,随即下令道:“长山,下去看看,小心点。”
戚长山闻言,直接将断刃收回,飞速拔出腰间的配刀,然后便沿着阶梯小心的向下走去。
很快,他便冒出头来禀报道:“大人,下面没什么危险,只有一堆箱子。”
张斌闻言,立马下令道:“长林,你带人在上面看着,其他人,跟本官下去。”
说罢,他抬脚踏上阶梯,慢慢向下走去。
里面光线有点昏暗,但是基本上能看清东西,这间密室并不是很大,也就三丈见方,高度也就七八尺的样子,里面除了排的整整齐齐的箱子,别无他物。
这光线是从哪里来的呢
张斌不由抬头四处找起来,很快,他便在四个角落里个发现一颗鸡蛋大小的珠子,散发正淡淡的白光。
竟然是传说中的夜明珠,这一颗怕就值上万两银子吧
他倒没急着把夜明珠扣下来,而是指着地上的箱子道:“打开看看,小心点。”
戚长山闻言直接伸出手中的长刀,小心的把一个箱子盖掀开。
并没有什么机关暗器,这只是个普通的木箱子。
张斌升头一看,是一箱子白银,看体积大概千余两的样子。
终于找到了,他兴奋的道:“再打开几个看看。”
戚长山闻言,刷刷刷就是几刀,又有几个箱子被打开了,里面全部是白银
张斌略为激动的道:“各个角落都打开几箱看看。”
戚长山闻言,围着密室打了一圈,将各个方向的箱子都掀开几个,看了一眼,随即他便回头道:“大人,全是白银。”
全是白银
这种一尺见方的箱子都是统一制式的,在密室中间摆的整整齐齐,一列五个,总共二十列,十六排,初步估算,这里面竟然有八十余万两白银
这个高采,竟然这么狠,他来月港也就四五年吧,一年贪二十余万两白银,厉害啊
张斌感慨了一阵,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不对劲啊,他怎么可能只贪白银,黄金珠宝什么的,难道没人送吗
他可是掌管着整个大明的对外贸易,那些海商不可能只给他送银子吧
他不由抬头打量起整个密室来,这密室好像有点小,连上面主楼的四分之一大小都不到,不正常啊
想到这里,他立马下令道:“长山,四面墙壁仔细敲一敲,看还有什么机关没。”
戚长山闻言,立马带着手下在四面墙壁上敲打起来。
不一会儿,入口对面,大堂方向便传来戚长山的惊呼声:“大人,这面墙能推动”
张斌闻言,立马绕过中间的箱堆,疾步走了过去。
这时候戚长山正肩靠墙壁,使劲往里推呢。
“嗡嗡嗡嗡”一阵细细的摩擦声中,他推的地方慢慢陷进去,他身后的墙壁却慢慢转出来,原来是个旋转石门
不一会儿,石门便被完全推开了,里面果然还有一间密室,大小和外面的密室差不多,同样有四颗夜明珠,不过,里面的箱子却是挨着墙摆放的,而且很多都不是统一款式的。
张斌带着戚长山他们走进去,指着一个和外面款式一样的箱子道:“长山,挑开看看。”
戚长山闻言连忙伸出手中的长刀,小心的把那个箱子盖掀开,果然,里面还是白银。
张斌又指着附近另外几个其他款式的箱子道:“这几个都挑开看看。”
戚长山按他的吩咐,一一将那几个箱子小心的挑开。
这下,里面就不是白银了,有黄金,有珠宝,还有其他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张斌大致数了一下,这里面的白银并没有外面多,大概也就是二十万两的样子,至于其他东西有多少,则要打开所有的箱子才知道。
也就是说,这次,光是白银就抄到百余万两,收获不小啊
第三十七章是时候研制枪炮了
高采的贪腐所得终于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清点这次抄家所得了。
银两倒是好清点,装银两的箱子大小和款式都是一样的,里面装的也都是十两一个的银锭子,只要翻出一箱仔细清点一下,再打开每个箱子检查一下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东西就有点麻烦了,光是打开的那几箱,黄金、珠宝、玉器什么的都有,而且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只能一箱箱的打开,慢慢清点。
张斌让人从上面搬来一个小茶几和几个小凳子,又从书房找来笔、墨、砚、油灯和空白账本等物,再寻了个字写的比较好的戚家堡精锐,就那么监督着他们清点起来。
看着一箱箱金银珠宝,他不由思索起来,这次的收获再加上俞咨皋他们在福建行都司各级官员家里搜出的贪腐所得,光是白银就不下一百五十万两了,是全部运送到京城交给崇祯,还是自己截留一部分备用呢
这个问题着实让张斌头疼,全部上缴,貌似有点太傻bi了,但截留之后要是被人告发了怎么办呢,这个险值不值得冒呢
正当他坐在茶几边皱眉沉思的时候,戚长山突然惊叹道:“哇,是千里眼,听说这东西能看很远,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斌闻言,不由来了兴趣,千里眼就是望远镜,这会儿其实是个稀罕物,因为大明实施海禁,这东西欧陆各国产量又不高,一般只有那些传教士才会带一两个过来,拿来送礼。
前世某些电影里面,一个千户就拿着望远镜到处瞄确实有点坑,其实这东西在明末根本就没流行开,连郑芝龙都要想尽办法才弄到一个,一般的屯卫千户怎么可能人手一个,连他这巡抚都还没有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