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1/2)
d竟然是南都吏部发来的公文:擢调扬州府推官王徵为福建市舶司提举,即日赴任,不得有误。
这公文,怎么看着有点不像真的呢
这市舶司提举一开始倒是文官担任的,但是自从永乐元年开始,就改成太监担任了,难道现在又改回去了吗
还有,这福建可不归南都吏部管,要发调令也应该是京城吏部发啊,南都吏部的调令有用吗
更为不合理的是,这市舶司提举可是从五品,自己才是个正七品的推官,无缘无故连升三级,开玩笑的吧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斌和孙元化提起王徵的时候,孙元化立马就高兴的不行了,他俩是知交,能一起共事自然好。
但是,他后面一句话却把张斌雷的不轻,他说,王徵正在扬州府任推官呢
这话真的把张斌雷到了,因为他以为王徵在家闲赋呢,所以写了封信让人八百里加急送西安去了,搞半天王徵竟然在扬州任职,这事情办的。
还好孙元化认识王徵,不然,他可能等几个月都等不到王徵。
不过,王徵在扬州府任职却是个麻烦事,他是福建巡抚,不是吏部尚书,怎么能随便调用一个在任的官员呢
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最后想出个法子,直接让自己的三哥张三给毕懋康一千两银子,请毕懋康拖关系塞给南都吏部文选司郎中,买一份调令,把王徵给调过来
于是乎,王徵就收到这么一份莫名其妙的调令。
这份调令合法吗肯定不合法
问题太多了,市舶司提举是太监这事没改回去,南都吏部也无权任免福建官员。
但是,张斌就这么做了,事急从权,不这么做,短时间内,他根本别想把王徵调过来。
再说了,他也不希望以后市舶司提举是太监,因为崇祯一朝,宫里的太监,除了曹化淳和王承恩,其他的跟魏忠贤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没几个好东西
这么一份荒唐的调令能不能把王徵调过来呢
还别说,扬州府根本没人怀疑这份调令,王徵也只是犹豫了一会儿便直接奔赴福建上任来了。
魏公公当权这会儿,荒唐事多了,莫名其妙的丢官甚至是丢命的事都时有发生,这莫名其妙升官,又有谁会怀疑呢
第四十三章欣欣向荣
天启七年十月中旬,阉党成员,都察院监察御史杨维垣弹劾魏忠贤得力干将,阉党“五虎”之首,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督御史、少傅兼太子太傅崔呈秀徇私枉法、索贿纳贿、严重贪腐。
崇祯一改常态,下令彻查。
查出来的结果骇人听闻,崔呈秀的儿子大字不识一箩筐,竟然高中进士,崔呈秀更是肆无忌惮的收受贿赂,提拔亲信,排除异己,很多官员都是京察大计中被罢免的贪官污吏,按律终生不得启用,却被他提拔的充斥了六部和都察院
魏忠贤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无言以对,一场风暴即将在京城掀起。
而此时的月港却是一片欣欣向荣,随着孙元化的到来,王徵、宋应星相继应招而来,俞咨皋和戚元功回来了,两万屯卫和一万归顺的海盗也已齐聚澄海县城四周。
福建巡抚张斌一声令下,月港新城正式破土动工,九龙江畔顿时热火朝天,一段段城墙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展露雏形,三万步卒其上阵,月港旧貌换新颜。
这天,张斌带着曹文诏和戚元功漫步到九龙江边视察新城墙的修筑进度,看了一圈,形势相当喜人,按这进度,估计十一月底就能提前完工。
新城的修筑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就要考虑三万步卒的整编了。
视察完一圈之后,张斌兴致勃勃的带着曹文诏和戚元功向新建的铸炮厂走去,他便走边问道:“元功,戚家军的选拔标准是什么”
戚元功回忆道:“戚家军对士兵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按家父教导,戚家军士兵一要服从命令,二要身强力壮,其他就没什么了。”
服从命令和身强力壮这两个要求的确不高,但是,明末的时候,真正能达到这两个要求的屯卫还真不多,身强力壮或有之,但是,这服从命令却是个问题,皆因屯卫操练荒废已久,他们都懒散惯了。
张斌想了想,点头道:“嗯,你先从屯卫中选拔一万身体比较强壮的,让长山他们带着开始操练,这月港新城缓上十来天建成也没多大关系,以后,每天早上,操练一个时辰,先操练基本阵列就行了。操练的同时,你慢慢将其中比较服从命令的挑选出五千左右,让元辅带着,准备操练鸳鸯阵,剩下的五千让元弼带着,准备操练车阵。”
戚元功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张斌又对曹文诏道:“文诏,剩下的一万屯卫就交给你了,我准备让他们以后专使火枪,这个火枪不光是隔百来步远瞄准射击,以后,新造的火枪都会在前面配上刺刀,近战的时候有点类似于长枪,你先带着他们用五尺左右的木棍操练一下枪法吧,以后每天早上也操练一个时辰。”
曹文诏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张斌又对他道:“剩下的一万海盗先让变蛟领着,同样操练枪法,以后每天早上也操练一个时辰。”
曹文诏再次拱手道:“末将明白。”
此时,铸炮厂已然在望,宋应星听说张斌来了,远远的就迎了出来。
由于孙元化要指导修筑城池,这铸炮厂张斌干脆交给宋应星来负责,其实铸炮厂对建筑的要求并不高,普通砖石结构的大平房就行,主要还是炼钢炉和炼铜炉的建造,而这个正好是宋应星的强项。
这会儿房子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围墙和内部设施了。
铸炮厂的结构也很简单,前面是三排纵向大平房,这是当厂房用的,中间铺了两条宽敞的石板路,后面两排横向的小平房,这个是住人的,中间就一条小路。
宋应星热情的领着他们来到中间那排大平房,直接从第一个大门走进去,这里面倒不是厂房,而是办公场所,里面靠前的一面已经隔成了几个小书房,靠中间的一面则是一条过道。
宋应星的书房就是进门第一间,里面就一排书架,一个大书桌,一条靠背椅,别无它物。
张斌当仁不让的坐到书桌后面,随即他又让宋应星找来了三把椅子,招呼众人在书桌旁围坐下来,这才开口问道:“长庚,这个月底能开工吗”
宋应星闻言,缓缓点头道:“这铸钢和铸铜月底倒是可以开工了,铸炮的话恐怕不行,初阳那边好像还没怎么准备。”
张斌微笑道:“铸炮先不急,能铸钢和铸铜就行,先做点冷兵器。”
宋应星闻言,连忙拿出一个空白账本,随即又提起毛笔,这才问道:“不知大人需要些什么冷兵器,数量几何,工期多久,属下好根据需要征调军匠和匠户。”
张斌为了方便他办事同样给他挂了个福建都司的经历,也是正六品的官,虽说在整个都司衙门里不算什么,但是征调军户和匠户什么的还是很方便的。
这武器配备张斌倒是早有腹稿,他一一列举道:“这次主要装备元功手下的一万人,需短刃一万把,戚家刀短刀四千把,平刀两千把,枪头八千个、镋钯一千个、碎刃一万个、藤盾一千面、铁皮巨盾一千面,这些年前最好能做出来。做好这些以后,就全力做手弩,先做五千把手弩出来,时间长点没关系。还有,下个月等孟侯过来,还要做一千辆霹雳火战车,这个本官不是很熟,等孟侯过来了再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