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分节阅读 446

分节阅读 446(2/2)

目录

这数量几乎和响应张斌号召的人差不多,不过这官职嘛,就寒碜的不像样子了,因为这会儿复社成员大多是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御史和六部主事,品级最高的也就正六品,而张斌下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六部尚书这样的二品大员都有好几个,正三品的六部侍郎更是一堆,随便捡出一个来都能力压复社那堆芝麻官

这个时候也没人再出来推举了,因为朝堂上这会儿总共就两大势力,一个是张斌所率的能臣干吏,一个是薛国观所率的阉党余孽,现在薛国观都被崇祯打进诏狱了,朝中的阉党余孽一个个噤若寒蝉,哪里还敢出来抢吏部尚书的位置,就周延儒这得了崇祯默许的家伙才敢出来跟张斌抢,要不然,这吏部尚书铁定是孙传庭的。

如果是正常情况,崇祯肯定是选孙传庭而弃周延儒,问题现在就不是正常情况啊。

崇祯略带警惕的盯着张斌,缓缓的开口道:“从资历上来说,内阁大学士周延儒的确无人能比,吏部尚书就由周延儒出任吧。”

他的话刚落音,张斌身体明显颤动了一下,但是,张斌的头却始终没有抬起来。

崇祯见状不由松了口气,同时,脸上还露出了意思嘲讽之色。

哼,就算你再有能耐又怎么样,老子是皇上,你是臣子,你能奈我何

此时,张斌的脸上同样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嘿嘿,我这演技还可以吧,就让你再得意几个月,到时候老子撸了你这个昏君

他的确是在演戏,原本他根本就没必要跳出来自讨没趣,因为他已经知道崇祯内定了周延儒,但是,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子,他都不争,那就有点不正常了,为了避免崇祯起疑心,又整出什么幺蛾子来,他还是跳出来了。

吏部尚书之争就这么有惊无险的过去了,不但崇祯松了口气,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他们还真怕张斌气得从地上跳起来,当面和崇祯硬怼,那家伙,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碰撞,不知道要殃及多少池鱼

还好,还好,这张斌还算理智,没有做出那等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周延儒虽然是只老鸟,但却是一只脱光了羽毛的光鸟,这会儿他可不敢嚣张,当上吏部尚书之后,他马上兑现承诺,开始疯狂提拔复社成员。

张溥不出意外的当上了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吏部文选司郎中这个重要的位置他给了另外一个复社骨干吴昌时,另外吴建业被直接提拔为南都国子监祭酒,张采也被提拔为户部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还有很多很多复社成员基本都被提拔上了正五品以上的“高位”。

这个时候,崇祯也耐不住寂寞搅合进来了,复社成员毕竟资历浅了点,直接提拔到正三品侍郎都不可能,更别说是正二品的尚书又或是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了,所以,崇祯给周延儒提供了一些人选,让其安在六部侍郎甚至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高位上,美其名曰是声援周延儒,实际上却是为将来压制周延儒做准备,因为这些人都是东林党,当初周延儒为了抢夺内阁大学士之位可是狠狠的阴了东林大佬钱谦益一把,他跟东林党的关系能好才怪。

不过,这个时候周延儒也不敢违背崇祯的意思,提拔东林党就提拔东林党吧,只要自己能当上内阁首辅,东林党不也得看自己脸色

第一六三章坐看风云

周延儒当上吏部尚书之后,好像真的开始整顿吏治了,一个个薛国观手下的贪腐官员被拿下,取而代之的大多是标榜正义的复社成员,也有一些少有的清流,甚至还有几个跟他不对付的东林党人。

比如,蕺山学派的创始人,当世有名的理学大师,原通政司左通政刘宗周。

又比如,万历、泰昌、天启三代重臣,历任南都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有“郑三部”之称的名臣郑三俊。

再比如,有名的清流,以不受委托,不受馈赠为座右铭,人称“不二公”的范景文。

这些清流的代表,不管是不是东林党人,周延儒都予以重用,基本都是六部侍郎一级,他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要将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重要衙门一手掌控。

要说这些清流,能力虽然有限,做人做事的确没话说,他们廉洁奉公,勤勉任仕,刚正不阿,简直堪称为官的楷模。

这些人逐步取代薛国观手下阉党余孽的位置之后,朝堂之中的贪官污吏顿时被压的动弹不得,在朝野刮了数十年的贪腐之风貌似被人扼住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众正盈朝,大明朝堂不再乌烟瘴气,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这些奸臣留下的一系列弊政逐步被革除,很多阉党余孽制造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很多蒙受冤屈的囚犯得以赦免,清正廉洁的官员不断被提拔重用,奸佞小人也不得不带上虚伪的面具,装成正人君子的模样,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办事,一时之间大明朝野上下一片颂扬之声,大赞周延儒是难得的贤臣,周延儒再次上任内阁首辅貌似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当然,这些都是张溥指使手下的复社成员干的,他们原本就是能言善辩之辈,也就是嘴炮无敌,再加上周延儒为了名望这会儿的确在撸起袖子收拾贪腐官员,而清正廉洁的官员他则不问出身,一律提拔重用,看上去的确像个贤臣,他们要造出这种声势来并不是很难。

周延儒如果真心想这么做,而且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大明还真有可能在他的治理下复兴,可惜,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内阁首辅之位,只是为了当权,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是他想提拔的,有的是为了借助其名望,有的则是被崇祯逼的,总之,他就是带着副正人君子的面具在那里装贤能呢。

张斌这会儿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当然知道,崇祯和周延儒提拔的这些清流是来接管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等中枢衙门权力的,不过,他并不着急,因为这会儿他们还没借口夺权,蔡善继、毕懋康、邹维琏等人也是清正廉洁的楷模,做事也相当的勤勉,他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把人家给撸了。

他们要动手,只有等到明年,因为明年是京察大计年,只要掌控了内阁、吏部和都察院,完全可以用“正当”的手段把不属于自己阵容的官员清洗掉,大明朝堂之上持续了几十年的党争都是这么干的,要大规模排除异己,就得用京察大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