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1/2)
d果也确实是这样,他们不仅没有逼迫苏娇杨撤销了这条标准,反倒是被苏娇杨扣了好多顶帽子,诸如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等等,有几个气量小的研究员险些被苏娇杨被喷的厥过去。
人与人之间都是存在攀比心理的。
国重整了这么一出热闹,全国各大高校各大研究所的人都凑热闹似得跟着国重这边提出的标准来算自己的等级,热闹程度不亚于后世所流行的那些测一测你在剧中是什么角色的游戏,只不过这游戏名字换成了测一测你在国重那边能排成第几级的研究员。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跳槽去国重的那些研究员的老同事们都惊呆了。
有人发现水平同自己差不多的一个研究员跳槽去国重之后,仅仅是一年半的时间,就发表了将近二十篇论文,还独立完成了两个项目,人家都已经评为四级研究员了,而自个儿还在九级上按部就班地蹲着。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都太太太太会文了,这哪还用比根本没必要比啊论文数量都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有人气哼哼地说。
苏娇杨不知道的是,原先说着打死也不会离开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此刻也跟了一阵风。
方主任他在办公室里拿着听来的标准开始认真核算自个儿的总得分。虽说他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但项目还是完成了不少的,如今一桩桩一件件的累加起来,只能勉强够得上五级研究员的边,再看看前面公布出来的那些四级研究员的信息,好多都是比他小一轮两轮的年轻人
“这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都这么年轻的么简直和我们江大那边的研究员不是同一个物种”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如此感叹道。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卡死了今天就这两更吧,我睡睡觉,好好调理一下,明天四更or五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沐鱼阳光、萧琳5瓶;大大大狐狸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9章有人借势
苏娇杨这么搞,并不是她想要在学术圈内搞一个等级划分出来,她只是想给自己团队造个势,顺带着勉励勉励那些手上没多少科研成果的人,让那些人好好做,争取能爬一爬,把自个儿的薪水待遇也提上去。
当然,这样搞等级划分也是团队壮大之后必须走的一步路。
团队大了,有人做的成果厉害,有人做的成果水,有人努力,发的文章水平就高,有人惫懒,虽然做出来的成果勉勉强强,但发表出来的文章就是差了一些总不能将所有人的待遇都一碗水端平,这样做的话,对那些手头有成果的人不公平。
可苏娇杨万万没想到,这件事发展到后来,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因为国家来借势了
苏娇杨提这个标准,虽然有些物化研究员的想法,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务实。她鼓励科研人员多文,多做项目,这有错吗
多文,那便能推进理论研究的进步,多做项目,就能为国家解决问题,这都是大好事啊
苏娇杨没想到,教育部紧跟着她的骚操作就来了个跟风附议
教育部发通知说,暂时沿用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考核标准,并将这套标准应用到所有高等院校的教师考评中去,顺势将停了许多年的教授、副教授等评选标准也拿了出来,除此之外,教育部还借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称号,将院士的评选标准也拎了出来,用以授予那些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员,乃是终身荣誉。
这条政策一出,整个学术界都震了好几震。
搞学术研究的人,谁不要点脸面哪怕自个儿平时就是躲懒偷闲不干事的,但有几个人知道
现在各大高校、各大研究所都开始大张旗鼓地统计所有科研人员的成果,用以划分研究员的等级,这些人哪里还能坐得住
不说其它,很多年纪大一点的老教授们都是那十年荒芜之前就拿到的职称,十年荒芜把人的心气儿都给磨没了,有几个人还能静下心来去搞科研多数人都是教教书混日子,熬到退休年龄就麻利离开。
可现在这个一搞,老教授们眼看着小年轻们噌噌噌地爬了上去,最差的也是和自个儿差不多的等级,心里能没想法
有想法也得憋着。
要论文没论文,要项目没项目,好意思有想法
这套标准一经颁布,苏娇杨直接就从没有职称的苏主任变成了有职称傍身的苏教授,她的研究成果那叫一个丰硕,直接冲到了特级研究员的水平,国重里的研究员私下都说,等年末开评院士的时候,苏娇杨能够稳占一席地位。
国防科大的领导下心里都挺高兴的,国防科大能出这么一个人才,当初开出的条件真没白开
如果苏娇杨只是自己厉害,那也就算了,关键是苏娇杨带的团队也厉害。当初苏娇杨同陈泽之校长拍桌子闹了一场,虽说将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国防科大给独立出去了,但国重那边的研究员都在国防科大有挂职,平时有什么项目要做,有什么论文要发表,国防科大都会挂个名,算是藕断丝连。
苏娇杨带的团队个个都是做项目的能手,手头的项目从来没停过,论文也是一篇接着一篇往外冒国防科大的领导让人统计了一下,如果将国重的研究员都算到国防科大体制中来,国防科大的师资力量绝对能排的上国内第一。
三级及以上的研究员就有四十多个别的高校哪有这么能耐
当过国防科大开出这个调价这简直就是丢出一块肉出去,很多高校还觉得不值得,有不少高校的领导说国防科大小家子气,没见
过人才,得了苏娇杨就仿佛得了稀世珍宝一样,结果没过几年就惨遭打脸,苏娇杨用自己的能耐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证明了国防科大没有看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