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舟游诸天 > 分节阅读 49

分节阅读 49(2/2)

目录

“这个”元皓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好吧让我们一起来参详一番。”

说着他从自己的个人空间里掏出一卷厚厚的书本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这书卷表皮青蓝,显然不是秘籍原策而是后人抄录的。元皓轻轻的翻开秘籍的封面,里面清秀有力的黑色字迹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一段书写在封面之后赞语出现在众人眼中。

细细品味这一段话,元皓三人心里不由自主掀起了些许波澜。

这一段箴文看在普通人眼中,或许只识得这是对光明的称赞,可落在元皓、师妃暄、傅君婥这样的武修之辈眼里,却明白这分明是说修行的最初。

“这说的是自然是天人合一。”元皓小声的嘀咕着,盘膝坐下闭上了眼睛。

“我看这里说的是空,说的是净”师妃暄淡淡的笑着,整个人恍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莲,在那儿静静的绽放。

“我看出了这说的是定,是阳”傅君婥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她心中一动,呼吸也依照自己原本的心法而变得越发悠长起来。

同一段话,三人的理解大同小异,但小小的差别所在却是三人所学之核心的差别。

元皓的功法来自于长生诀,走得自然是道家一脉。

傅君婥的九玄大法则是傅采林的所创之武学,讲究的是阴阳,兵征,棋道算是很独特的一种修行理念。

而师妃暄,她则是妥妥的佛家一脉,讲求的是净,是空。

元皓没有强行改变师妃暄的意志,她原本对武道是什么理解,现在对武道也依旧是怎样的理解。

在自身的修行理念之下,她看御尽万法根源智经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也分外的不同。

“我看这里是这样”

“我认为是这样”

“也许是这样更好一些呢”

三人争吵着,议论着,在互相论道的情况下,三人对这本经书的理解越发的深厚了。

很快的,第一天的修行就这么过去了。三人只看了御尽万法根源智经的一部分,可所得的知识便让他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诸多修行上的迷雾,在他们的眼前被拨开了,他们都觉得自己对武学的前路看得似乎更通透了一些。

“真不愧是大明尊教的顶级秘籍这里面的所说的道理就算比不上长生诀,却也差不多了。而且我感觉的到,这里所说的一切更多的都是偏向于对神的理解和运用,他讲究的是上丹田的开发。”

元皓感慨着说道:

“上丹田对应的是脑域。传说这本秘籍能够开启宿慧,我看所言非虚。”元皓眯着眼睛思索道。

“既然这样,那我们要好好修行才行啊。”傅君婥和师妃暄对此都有些兴奋了。

无论是元皓、还是傅君婥、师妃暄都是那种修行中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追求的都是自身的蜕变。

作为比较高段的武者,他们已经和那种只知道争强斗胜的武者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能够提升自己素质,无论是身体、真气或是精神他们都是非常开心的。尤其是精神,他们都知道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多么的难以提升。

“呼今天的修行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吧。”元皓看了看天色,微笑的建议。

修行到了他这样的阶段,整天到晚的修行已经不能让他们有迅速的提升。他们想要有成长就必须有新的感悟,通过心灵境界上的推进,让自己能够操控更多的真气是的,在进阶宗师之后,真气的增长就变得不太重要了,更重要的对真气的操控,真气输出的增强。

而想要提升这两者的水平,一般来说是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感悟,体悟天道,向自然学习,以天地为师,去捕捉天地之中道的轨迹,进而将道化入自己的武功之中;

另一条则是练习,通过反复的运用,让自己的身体熟悉这真气的运转,并通过真气在经脉里的不断流转,一点一点的撑大自己的经脉。

显然,前一条是武林中习武宗师增强实力的主流,而后一条,就理论上来说是能够行得通的,但其实际增长速度之慢,所需时间精力之多,却是令人望而生畏,很少有人用这样的办法。

路就在这里了,而元皓的选择则是两条腿走路:

他一方面和一般的宗师一样感悟天地,契合自然。一方面则在红后和舟中仙的安排下进行身体和经脉的训练。

毕竟他和那些从小就开始习武的专业尖子生是不同的。他虽然也是宗师,却是那种半吊子的存在,其习武时间并不是很长。

为了能够适应武功,他的身体还需要更多的训练。

这训练是由舟中仙建议,红后设计,为元皓特别安排的。从一个被红后操控能够产生潜流大型游泳池开始,到两天之后五米深百米宽阔的水潭,再到半个月后深十米,方圆一公里的湖泊,元皓的锻炼不断的深入,他所能承受的压力的也不断增加。

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水压,在不断给元皓的身体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激起了元皓自身真气的修复能力。在木属性真气的刺激下,元皓的身体在破坏中修复,在修复中成长,实力增长极快。

而在元皓不断修炼成长的过程中,好的消息和不好的消息纷至沓来:

师妃暄和傅君婥都修炼御尽万法根源智经入门,其精神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渐渐展现出一丝非同寻常的能力。

而迈尔斯在科研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还是很粗糙的,但凭借着智能机床生产的高精密部件,他还是将能够生产t600的生产线按照元皓所建议的那样的整合在了这个大车厢之中。

只是,这个车厢着实大了点,足足有两节火车车厢那么长五十三米的长度,三米一的宽度,迈尔斯执行的的确是火车的标准。

“还真是壮观呢。”站在这么一辆大车的面前,元皓感叹了一声。

不过,他还是觉得这生产线有些大了。

“就不能再缩减一些体积么”元皓询问迈尔斯。

“只能这样了啊短时间里我只能做到这一步,毕竟我不是那么专业。他肯定有升级的空间,但我设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