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异世穿越帝国 > 分节阅读 544

分节阅读 544(2/2)

目录

因为里昂率领的军队是主力部队,所以里昂部队走的是夏国的官路,沿着道路一路攻伐。魏英才率领的部队是偏师,负责扫清主力部队周围的一些夏国的杂牌军,比如夏国的民团,乡兵等等,都是打击的对象。

攻破壶关之后,时隔半个月,兴华军第二次入侵江州。

远在中州的夏国朝廷,也得到了夏军的奏报。

夏国皇帝唐龙辉,他的怒气怎么都忍不了。

在大殿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唐龙辉直接把战败的奏报,扔到大殿的地面上。

啪的一声,百官无人敢发出声音。

“数十万大军,竟然就给我这么一个成绩不能收复云州也就罢了,还丢失了壶关”唐龙辉怒道,“立即下旨,问责白奇,他是怎么指挥军队的”

“陛下息怒”百官纷纷下跪,劝道。

“息怒息什么怒五年的准备,就得到这么一个结果”唐龙辉站起来,继续吼道:“区区兴华军,竟然还要坚壁清野,不惜伤害我朝百姓,才能防住兴华军的入侵。你们都说说,怎么会有这种道理把白奇召回来,我要问一问,他是怎么指挥夏军的。”

“启奏陛下,微臣认为白奇元帅不宜召回。”

“陛下,阵前换帅,不祥”

有几名大臣站出来,劝唐龙辉要谨慎换帅。

许多时候,战场上随意换将,只会导致军队更加混乱。

唐龙辉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说换帅,不过是他发泄一下心中怒火罢了。他还是明白夏国大将,也就白奇靠得住,换不得。

最重要的是,白奇是坚定支持自己的大将。如果唐龙辉罢了白奇,没准暗处的敌人会蠢蠢欲动。唐龙辉很清楚,为了皇位,他们兄弟内战,他杀了不少的人,自家兄弟也杀过,不能不防。

“众卿所言,有道理。不过,战败是事实,不可不罚。白奇罚俸三年,将功赎罪。如若再战败,他就不要回来见朕了。士兵无不用,则士兵无罪,将领有罪,全体将领官职降一级,以观后效。”唐龙辉想了想,又道:“壶关守将蒋坤,失去壶关,有罪,宣告天下。念其死去,不论家属罪过。”

“陛下,壶关已失,微臣认为敌军不日入关,不如早作准备,命各地官府勤修战备。”丞相肖栋梁说道。

“丞相说的有道理中州,东州即日起征兵,勤加训练,以待诏令。各地官府筹集粮草,确保战事不失。另外,立即调集两州精锐大军,前往江州东华城。”唐龙辉又一连下了几个旨意。

“严禁兴华商人在夏国境内进行任何买卖”唐龙辉下达了严禁兴华商人在夏国境内赚钱的命令。不过,有鉴于五年前兴华国进犯云州所用的借口,他没有命令官府赶尽杀绝,最多也就是监控兴华商人,留了一线。

壶关大败,夏国朝堂上下震动不已

壶关大败,意味着夏国的门户大开。兴华军进犯江州,江州无险可依,只有高墙。如果兴华军不理会高墙,入寇夏国,向西向北可犯凉州,向东威胁中州和东州。许多大臣仿佛看见了夏国北方地区,笼罩在兴华军可怕的兵锋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朝堂之中,夏国丞相肖栋梁,倒是把形势看得最深。

肖栋梁看到的,远远不止是明面上显而易见的,在夏国江州即将发生的兵灾,更重要的是,他还仿佛看见了,整个夏国即将要面临一场极大的危机相比于周围众位大臣还在商讨战事,肖栋梁的担忧,已经蔓延得更长远了。

因为,肖栋梁看到的危机,那是一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一场即将在民间爆发的极大危机

肖栋梁完全可以预见,正如此时皇帝的震怒程度,大臣们的愤慨,夏国的战事,是如同箭在弦上了战事一旦大规模地爆发,影响的地区范围比较广,由此引发的,必定是民间的混乱。

很快,为了应付战事,夏国各地的地主士绅们,肯定就会开始囤粮,一旦他们开始这样做,必定马上引发粮价大涨。粮价大涨,瞬间增加平民百姓的负担,平民吃不起粮食,只能挨饿。挨饿还不是最可怕的,就怕商贩囤粮的不止,官府不清明,还趁火打劫,逼得平民不得不卖儿卖女。

一旦平民被逼到再也活不下去的境地,官逼民反,恐怕会出现民间暴乱

一旦夏国各地民众一起发生暴乱,这就等于雪上加霜。

试问,如果夏国已经与兴华军开战,兵马已经调配去沙场杀敌,又哪来那么多的兵马,再分出来去镇压民乱呢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肖栋梁顿时不寒而栗再回头看看这些人,还只顾着踌躇满志要奋勇杀敌的时候,肖栋梁心中更是焦虑不安。

肖栋梁想了想,就等着下朝,再去皇帝的御书房,将他的担忧秘密禀报皇帝,希望朝廷提前采取措施。

其实,肖栋梁并不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并非只有他自己。

夏国是一个人口近乎一亿的大国,而在朝堂之上,又岂止文武百官事实上,像肖栋梁这样有独到见解之士,自然不在少数。所以,肖栋梁以为,只有他自己在担忧夏国的前景,不过是他的一己之见。肖栋梁能想到,在场的部分朝官,其实早就已经想到了。

只不过,想得到是一回事,付诸实际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他们并不打算将自己心里的想法禀告皇帝,而是选择一直闭口不言,尤其,眼看此时此刻,皇帝如此震怒,想必是更想要挥军直下击退兴华军,而不一定能接受任何其他中庸的做法,所以,一旦他们的话不是皇帝所想要听到的,恐怕只会平白给自己惹祸上身

其次,即便他们的顾虑,是为国的良策,可是,这些已经为官多年的臣子,又怎会不懂官场的潜在法则任何于民有利的良策,如果是他们先于皇帝而提出的,未免有功高盖主的嫌疑,那也一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