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5(2/2)
“快,出城去调兵。”
“不行,上京城的城门已经被京兆尹的肖家人控制住了,出不去。”
“完了,大势已去”一直跟在三皇子身边的老臣顿时两眼一翻,倒地不起。
“快护送三皇子出城。”现在也不再称呼百里朝日皇上了,眼看着已经距离不远的皇位,就这样出其不意的被人破坏了。
“三皇子,咱们先走。”一个副将站在百里朝日的面前,门满头冷汗,焦急的规劝着。
金甲卫本就不是三皇子的人,不过就是临危不得不妥协而已。如今太子军势如破竹,金甲卫根本就阻挡不了一炷香的时间。
见三皇子依旧站在石阶上不动,目光始终主食着台阶之上的那把黄金打造的龙椅。
“三皇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快走吧以后总还是会有机会的。”
百里朝日摇摇头,轻轻一笑。
“不会了,再也不会有机会了。不如就死在皇城中,只有这里才是我的归属。”
“没想到三皇子还是一个豁达之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百里朝日转身一看,只见一位一身青衣的窈窕女子,款款而来,身后的阳光把她的周身都镀上了一层金光,腰间的配剑还未出窍,就已经锋芒毕露。
而跟在她身后的胡清,却像是融入了虚无缥缈的空气中了一般,很容易就让人忽视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那张俊脸却如何也不可能让人忽视。
“你们倒地在帮着谁”
“你说呢”
如闲话家常一般,沈小夏淡淡的看了一眼站在百里朝日山前举着大刀对着自己的那名副将,一挥手,副将手中的刻着莽虎纹反着厉光的大刀顿时消失了。
第五百章七十六章落幕
副将顿时一惊,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这种诡异的事,他绝对是第一次见到,他的爱刀怎么就凭空消失了呢
百里朝日也是一惊,不愧是肖想龙椅的人,却比他的副将镇定多了,脸上还能挂着笑容。
“沈姑娘果然乃神人也,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没有必要再隐瞒吧”
“百里金玉。”
这个答案显然在百里朝日的意料之外,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皇叔的野心还真的瞒过了天下人。”
沈小夏摇摇头,道:“没有任何的谎言是能瞒过天下人的,只因他根本就没有那个东西,所以你们才都没有想过是他。”
百里朝日显然不信,呲笑着道:“难道他还能是被逼的不成被逼着当皇帝是你逼他的你妄想控制皇权”
百里朝日的目光顿时变得阴霾狠厉,他们百里家的人怎么挣都可以,但是九州的皇权绝对不允许别人碰触。
沈小夏再次瑶瑶头,抬头看天。太阳越升越高,晃得人有些刺眼。
“这是天意。”
低头之时,她的手中多了一道明黄色的圣旨。
“三皇子接旨吧”
百里朝日看着沈小夏手中的圣旨,皱了皱眉头。他登基的借口就是先皇的临危授命,太子不在,他这个皇子在先皇的临终前被托付了江山,也勉强在情理之中。
“这是父皇亲手写的圣旨”
沈小夏点点头。
“确是先皇的遗旨,是国师大人亲自交给我的。”
说着把圣旨直接交给了百里朝日。
圣旨很简单,皇位传于玉王百里金玉,但是,不管他的皇子们都犯下了什么错,都希望百里金玉能给他所有的儿子一条活路。
看完了圣旨,百里朝日眼泪滴落在了金色的绢布上,他激动愤恨之下,刚想毁了圣旨,先皇最后的遗旨就消失在他的手中。
“要是让你毁了先皇的圣旨,我们不就成了叛军,成了千古罪人”沈小夏敢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随便拿出来给众人看,自然是早有准备,怎么可能让人毁了它。
百里朝日看着空空的双手,眼中满是颓废。
“真不明白父皇为什么这样做他的皇位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给了自己的弟弟难道就是为了所谓的天意”
“或许你们的父皇是看透了,一辈子站在权利的最高峰,并不意味那就是幸福快乐,也或许就是不想让你们兄弟互相残杀。”
百里朝日听罢阴恻恻的一笑。
“他当年也不是这样的走过来的”
“所以他才不想你们也这样,他或许是后悔了,忏悔了,一生中每个日日夜夜都在想着那些被他残害的血肉至亲。都说皇家无情,可是同样是血肉之躯,又怎可能无情不过是把真正的感情都埋藏起来罢了”
“哈哈哈哈”百里朝日狂笑,直到把自己眼中的泪水都笑了出来。
这时玉王太子等人也都走了上来,金甲卫已经全部投降。
百里朝日看着走在百里金玉身后的太子和七皇子,问道:“你们甘心”
太子把头转向了一边,并不看他,也不回答。七皇子始终低着头,看着脚下的石阶,好像这石阶是一千年一万年也看不够的东西。
百里朝日解下一身龙袍,随手丢于地上,咯咯一笑。
“玉皇叔,你真是好手段啊”
百里金玉面色一红,也把头转到了一边。似乎想到了自己的使命,轻咳一声,道:“你们以后安安稳稳的做王爷,以我都会厚待你们的。”
四周都陷入了诡异的安静,没有人再开口说话。
这样的承诺他们真的不稀罕,但是他们此时还有别的选择吗有的话,大概就是一条死路了。以后只要是沈家还站在百里金玉的一边,他们肯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国师大人到”
众人都把目光看向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公众场合出现过的天人一般的人物。
国师大人一头银色的白发,被一条银色的丝带简单的系于脑后,一路行来,虽走在已经被染红了的大理石地面上,却如腾云驾雾一般,一身白衣不占一丝凡尘的俗气。
沈小夏缓步迎了上去,从袖口中又拿出了那卷明黄色的圣旨,低头致礼。
“国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