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2(2/2)
卓岩平只能记住两种女人。
丑与美。
之前见到苏迷,记住了她的丑,却因为她遮住胎记,再次注意到她的存在。
如今丑容已显,卓岩平第一个想法就是收回刚才说的话
可他又怕影响形象,思前虑后,一时有些难以抉择。
张老太太急了,连忙道:“我孙子都吓掉魂了,没功夫提啥子意见”
说完,她拉起苏老太的手,就要离开。
卓岩平再次叫住了她们,还从台上走了下来:“当下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以前老一辈的封建迷信,绝不能高调宣扬,孩子有病就要治,走,我现在就带他去镇上的卫生所。”
可张老太太不愿意。
这山野乡村,奇怪的事多了,她又不是第一次找苏老太,也相信她能救孙子。
可这年轻人,上来就对她说教,张老太太不高兴了。
刚想跟他理论,苏迷却拦住她:“山娃的情况拖不得,咱们先去您家看看为好。”
张老太太想想也是,瞪了卓岩平一眼,拉着苏老太朝家里赶。
卓岩平也是个倔脾气,他倒是要看看,这乡村里的封建迷信,到底恶化渗透到何种地步
见他一走,村里其他村官也急忙跟上,一些看热闹的妇女,也紧凑了过去。
最后,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围在张家门口。
张老太太刚想把门关上,苏老太阻止道:“门不能关,外面的人也不能堵住门口。”
她点了点头,连忙将门打开,又让门口跟来看热闹的人,让出一条道来,才带着苏老太进了屋。
屋里。
一个小娃娃正哭的厉害,旁边一对年轻夫妇,怎么哄都没用。
孩子太小,不会说话,只是一直哭闹,而院子里的阿黄,也在一直叫唤。
这时,卓岩平走进来,探探孩子的额头,好像没发烧,又观察孩子的眼睛、舌头,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他来到苏老太面前:“你准备怎么给他治病,开坛做法,烧符纸混在水里跟他喝”
这种封建迷信,他在电视上看多了,什么鬼打鬼,慑青鬼之类的电影,都是假的,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和僵尸。
苏老太皱皱眉,对他的态度与口吻,很不满意。
苏迷冷脸走过去:“麻烦你朝旁边站站,顺便安静一点,如果我外婆治不好孩子,你再带他去镇上卫生所。”
两人离得稍近,卓岩平看见那黑胎记,立马乖乖闭上嘴,将视线移向别处。
苏老太见两人不对付,对苏迷先前所说的话,不由信了几分。
她让苏迷拿出竹篮里的香烛,在门口点燃一支,自己又在屋里点燃一支,闭上眼默念着听不懂的咒语,随后抱起哭闹不止的娃娃,从屋里走到门口,站在香烛面前,朝远处喊道:“张家的山娃子啊,回来罢,回来罢。”
苏老太一边喊着,一边伸出手去抓袅袅升腾的青烟,然后无形“洒”在娃娃身上,同时用苍老的手,从娃娃的脚丫往头顶方向顺。
直到顺完第三遍,刚才还哭闹不止的娃娃,突然开始打哭嗝,慢慢停止了哭闹。
这一幕,正巧被走出大门的卓岩平,清楚看在眼里,不由一惊
而周遭村民中的年老者,显然对此见怪不怪,只有一些年轻男女,稍显惊讶,但很快恢复如常。
苏老太将娃娃交给年轻夫妇,从竹篮里拿出用红绳串起来的桃核手链:“以后出远门,或放孩子单独在家,一定要把这桃核手链给他戴上。”
正文第888章重生八零之鬼村5小鱼生日补更
年轻夫妻连忙接过,朝苏老太道谢:“谢谢。”
苏老太摆摆手,与苏迷一并离开。
卓岩平本想借机,打消村民的迷信思想,谁知竟亲眼见到不科学的一幕。
虽然有些打脸,但他仍不相信,那些玄乎鬼神之事。
又见村民对那老太太和小姑娘,似乎很不友好,细问之下,得知全村都讨厌苏家人,心中的疑虑,也随之消散。
只要封平村的村民,不推崇宣扬封建迷信,对他未来建设的目标,不影响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
卓岩平按照原剧情,出钱建造学校,卫生所等设施,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激起年轻人的斗志,与他一起带领整个封平村,走向美好的未来,每家每户都过上小康生活。
而苏迷与他井水不犯河水,整天待在家里,跟苏老太学习驱鬼、招魂、借命等法术。
以前曾是降魔师,苏迷学的很快,短短不到半月,已能学以致用,村里几桩鬼上身、鬼压床之类的问题,都是苏迷独自去解决。
直到有一晚。
苏迷睡的正香,院子外面的门,被人敲得哐当响,她迷瞪瞪起来穿衣,点燃一盏煤油灯,提出走出屋。
迎面看见苏老太,苏迷连忙道:“外婆,你继续睡,我自己去就行了。”
“没事,外婆跟你一起。”老人一般睡的浅,苏老太此时睡意全无,她不放心苏迷一个人,于是提议一起去。
苏迷摇摇头:“外面天黑,路上不平坦,外婆要是睡不着,在家等我也行。”
苏老太那一辈的女人,从小就要裹脚,那三寸金莲走起路来,白天倒是没太大影响,但夜里路不好走,还有一群鬼野子盯着她们苏家人,这一趟,还是她单独去比较好。
苏老太细想之下,点头答应了。
苏迷走出院子,见是村东刘大婶,走上前问道:“这么晚有事么”
“小迷啊,我家大庆跟他媳妇都不见了,你快叫你外婆起来,救救他们啊”刘大婶边哭边激动说着,眼泪鼻涕横流。
“你先等会,我去拿东西。”苏迷转身回了屋,拿了东西,朝苏老太嘱咐了几句,再次来到门口。
谁知,那刘大婶却皱了眉:“你行么,还是叫你外婆一起去比较好。”
“外婆有点不舒服,我一个人可以的,没有问题。”苏迷提着煤油灯,将大门关上,背着竹篓,跟她一起进了村。
半路,刘大婶将事情原委讲了一遍。
大庆是她儿子,刚结婚没多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