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国重工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2/2)

目录

“这个目标很大吗”冯啸辰笑嘻嘻地反问道,“陈姐,当初你在琴山路上开春风饭馆的时候,想过一年能赚到120万的利润吗”

“那哪敢想啊。”陈抒涵回想起三年多前的情景,嘴角浮出一些笑意,说道:“那时候我觉得一年能赚到2000块钱都很了不起了。”

“从2000块钱,到现在120万,差出了600倍。从120万增长到1个亿,也不过是100倍而已,你有什么不敢想象的呢”冯啸辰说道。

“这”陈抒涵有些傻了。她突然发现,冯啸辰说的很有道理,刚刚开始开饭馆的时候,她三个月赚了3000元,还不敢存在一个银行里,愣是存了五个存折。可一转眼,她就拥有了这样一幢楼,年利润120万,光她自己的分红就让她自己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十万元户。

她不敢太露富,但前前后后补贴给母亲和两个弟弟的钱也有四五万了。那两个弟媳妇,过去见了她眉毛不是眉毛、鼻子不是鼻子的,一心想着让她早点嫁出去,省得在家里碍眼。而现在,她却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人,两个弟媳妇成天像供着祖宗一样地奉承她,巴不得这个大姑子一辈子不嫁人,呆在家里才是最好的。

呃好像自己有些走神了,这会不是在讨论冯啸辰的小目标的吗

“啸辰这样一说,我倒真觉得这个目标真有点希望呢。”陈抒涵笑着说道,“不是还有10年时间吗我打算未来几年每年在外地开一家分店,浦江、羊城,明州的金钦市,海东的建陆市,这些地方的消费能力比新岭强得多,一年做到100万以上的利润问题不大。这样算下来,到1994年的时间,酒楼这方面不敢多说,一年2000万的利润估计是能够做到的。”

杨海帆也发话了:“嗯,我也觉得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有可能达到的。辰宇公司这边,过去三年的利润差不多也是一年翻一番吧,未来10年就算速度再慢一点,用10年时间做到3000万利润,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不知道未来的竞争情况会怎么样,我们现在是占了一个先手优势,如果有其他企业和我们竞争,就不好说了。”

看到陈抒涵和杨海帆都表了态,姚伟强也不能沉默了,他想了想,说道:“我这边的业务要扩展有点难度,轴承销售的利润不高,要扩大规模,就要增加人手,成本提升得也很快。现在我们石阳这边卖轴承的商户越来越多,竞争太激烈了。我估计,10年时间增长10倍恐怕够呛,能够做到一年300万利润,我就要感谢上天了。”

“我这个商情,唉,就更难了,都不好意思跟大家说了。”包成明垂头丧气地说道。刚才大家晒利润的时候,他就已经受了一轮打击,现在陈抒涵和杨海帆都报出了几千万的目标,包成明就更没有信心了。他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这次不该跟着姚伟强过来,他原本觉得自己与冯啸辰合作勉强也算是有资格,现在看来,人家根本就不值得带他玩呢。

冯啸辰嘿嘿笑道:“老姚,老包,你们可别妄自菲薄。我既然说要定一个目标,那么你们肯定就不能再照着过去的模式做了,需要有一些新思维。这样吧,我先说我的考虑”

大家再次安静下来,等着听冯啸辰的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我打算成立一家总公司,暂时就叫辰宇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权由我持有85,陈姐占5,海帆占4,老姚和老包各占3”

听到此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手,打算插话,但冯啸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自己则继续说了下去:

“未来春天酒楼、辰宇金属制品公司、金南菲洛轴承、金南商情这几家企业中你们各位占有的股权,依然保留。我的股权则全部转到辰宇实业公司。也就是说,各家企业的利润,你们可以根据你们在企业中的股权分红,属于辰宇实业公司的这部分,你们还有权再进行一次分红。”

“这个没必要吧”姚伟强先发言了。他的话有些言不由衷,但还是要说出来的,冯啸辰的这个安排,相当于凭空又给他们送了一些利益。

按照去年的利润来说,金南轴承赚了80万,姚伟强可以分到三成,也就是24万。但同时,几家企业中归属冯啸辰本人的利润共有340万左右,姚伟强按3来分配,也能拿到10万元。

再如果按照冯啸辰的“小目标”,未来公司做到1亿的利润,3就是足足300万,这可是姚伟强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个大数字啊。

陈抒涵也说道:“啸辰,我在春天酒楼占了四成的股份,本来就是白得的,你那六成是属于你的,怎么能再分给我5呢我看完全没有必要嘛。”

包成明没有说话,他是觉得自己根本没资格说话。而最纠结的,莫过于杨海帆了。别人都是冯啸辰的合伙人,只有他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在辰宇公司里占有股份。可以这样说,冯啸辰刚刚提出的方案,是第一次给他分配了股份。与其他人在各自的企业里占有三成或者四成股份相比,杨海帆只在总公司占股,显然是比较吃亏的。但换一个想法,冯啸辰不给他股份,他又有何话说呢

第三百五十八章调配资源

看到杨海帆欲言又止的样子,冯啸辰在心里笑了笑。与杨海帆合作了几年,他对于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看法越来越好,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他笼络住了。在总公司里给杨海帆留出4的股份,只是冯啸辰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往下,冯啸辰还有其他的安排,现在暂时还没法说出来。

其他几个合伙人,除了在冯啸辰刚刚提出来的辰宇实业公司中占有股份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各自还都有一份与实业公司合作的产业。杨海帆是唯一没有这种股份的,冯啸辰自然不会让他受委屈,只是操作方法上还需要再考虑。

杨海帆负责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是由菲洛公司和桐川县合资建立的,桐川县占了30的股权。冯啸辰当初这样做,实属无奈,因为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而中外合资企业又必须有中方的股份。要说起来,桐川县仅占有30股权,都已经算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于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是由中方控制,也就是至少占有51的股份。幸好这个要求只是一个潜规则,并未写入正式的法律文件,所以冯啸辰才能占有七成的股份。

这几年,随着辰宇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桐川县凭着三成股份拿到的分红一年也有几十万了,这还是因为冯啸辰要求公司要留下一半以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辰宇公司现在已经成了桐川县的一棵摇钱树,连带着杨海帆在县里的地位都是与时俱增。

如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放开,私人办企业已经很普遍,冯啸辰也想过是不是要卸磨杀驴,通过某些运作,把桐川县的那部分股权抽掉。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和晏乐琴、冯立等人商量的时候,奶奶和父亲都表示了反对。他们的理由如出一辙,那就是既然公司能够赚钱,让家乡政府获得一些利润有何不可这也算是报答家乡父老了。

用冯立的话说:你一个才20郎当岁的小年轻,一年能赚上百万,还不知足吗给自己的老家留一点利润有什么不行的,以后人家记着你的名字,不比你自己家财万贯更好

冯啸辰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奶奶和父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天底下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