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国重工 > 分节阅读 281

分节阅读 281(2/2)

目录

冯啸辰道:“从我自己来说,因为我叔叔就在东翔厂,东翔厂如果经营不好,也会影响到我叔叔的生活,所以我就到东翔厂来了,想看看能不能给东翔厂找条出路,既是帮了东翔厂的5000多职工和家属,也是帮了我的叔叔。”

“哈哈,小冯,你这个侄子很有孝心啊。”顾建华笑着对冯飞说道。

冯啸辰也笑了笑,接着说道:“从国家方面来说,三线企业也是咱们国家装备工业的组成部分。我过去曾经在国家重装办工作过,有关装备工业的事情,也算是我的份内工作。另外,我来东翔厂之前,科工委的同志也专门叮嘱过我,让我想办法给东翔厂解决一些困难。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也是在完成科工委交付的任务。”

“那么,你这些天的考察,有什么收获没有呢”顾建华又问道。

冯啸辰道:“收获还是挺大的。首先,我没有想到咱们国家的军工体系有这么强的实力,仅就东翔机械厂来说,技术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地方上的装备工业大厂,这样强大的制造能力如果闲置下来,是很大的浪费。”

“你说得对,主席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董老在旁边插话道。他自己和顾建华都没有透露他的职务和身份,不过冯啸辰能够想象得出来,他肯定是当过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的,随便一张嘴,也带着浓浓的政治腔调。

“其次,东翔厂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要转向民品生产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的优势在于精密制造,火炮的零部件都是一些耐高温、耐恶劣工况、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件,这样的技术对于消费品工业来说基本上是用不上的,如果是搞民用的工业装备,还说得过去。”

“老顾,我记得你们是不是有一个方案是准备转产压力锅照小冯硕士的观点,这完全就是扯淡的想法。”董老继续评论道,看起来,他对众人聊的这个话题还颇为关心,冯啸辰说的话,他都听进去了,而且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最重要的一点是,东翔厂目前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是最大的问题。不管别人能够给东翔厂找到什么机会,最终决定东翔厂兴衰的,只能是全厂的干部职工。如果大家没有这样的心气,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好的。”冯啸辰继续说道。

于是,便有了顾建华的那声长叹:

“人心散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只要产品好就有人掏钱

几年前,冯飞到京城去出差,跟冯啸辰说起东翔厂位于大山沟里,物资供应紧张,职工的生活条件很差,但那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还是非常积极的,带着一些献身国防事业的自豪感。那一次,冯飞还曾说过,厂里有些人因为不愿意吃苦,托关系走后门调动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去,这些人在厂子里是被人瞧不起的,大家都视他们为逃兵。

可这一回,情况完全变了。冯啸辰在厂里走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调动工作的事情。对于那些找到了门路的人,大家都不无羡慕,再没有过去那种鄙夷的心态。要说起来,其实东翔厂的生活条件比前几年已经大有改观了,建了不少新房子,周围也兴起了几个农贸市场,买肉不再成为一件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反而没有了热情,这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了。

“过去,大家有理想,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虽然生活苦一点,但内心是很自豪的。这一年多来,厂领导向大家传达的精神是军工要为经济建设让路,给人的感觉是国家不再需要我们了,大家的气也就泄了,人心思动,也就是难免的了。”

顾建华说道,他是对着冯啸辰说这番话的,但冯啸辰却能够感觉到,他似乎是在说给董老听的。

果然,不等冯啸辰回应,董老先接过顾建华的话头,说道:“谁说国家不需要军工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咱们不能没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三线企业目前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不假,但要说我们国家就彻底不搞军工了,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不少呢。”冯啸辰道,“有些人不单是认为中国不需要搞军工,甚至觉得中国根本就不需要搞重工业,搞搞出口加工业,像香港、台湾那样搞大进大出,就完全可以了。我们重装办的工作,也同样面临着危机呢。”

“这就是矫枉过正了。”董老评价道,“咱们过去一味重视军工,一味发展重工业,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忽视了轻工业具有积累资金的作用,这当然是不对的。可一下子来个180度的大转弯,说军工就不搞了,甚至重工业都不搞了,这就是要打白旗投降了。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没有自己的重工业,说话就没有底气,就只能是任人宰割。”

冯飞道:“可是,董老,顾老,国家的调整政策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光凭咱们这几个人,恐怕也改变不了吧另外,国家提出暂时压缩军工,保障经济建设,我个人觉得这个策略也是有道理的。就像刚才啸辰说的,咱们东翔机械厂的装备条件这么好,比地方上的企业要好得多。如果这些装备能够用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对提高咱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应当是很有帮助的吧。”

董老点点头道:“压缩军工的决策是中央做出的,这个决策并没有错。但具体到如何压缩,像东翔厂这样的三线企业应当如何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中央也是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的。这不,咱们这里还有社科院的硕士呢,小冯硕士,你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说说看,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见董老直接点了自己的名字,冯啸辰微微一笑,说道:“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想法,只有这些天在厂里调研产生的一些感受,在这里向董老和顾老汇报一下吧。

首先,我赞成董老以及我二叔的意见,压缩军工这个决策,本身是没有错的。苏联就是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军工生产上,导致国内的消费品供应紧张,人民群众有很大的怨言。当前的美苏争霸,看起来苏联是略占上风,但从民心来看,苏联百姓对政府很不满意,国内崇拜西方的风气很盛,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地扭转,发生演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小冯硕士这个观点很有价值。中央领导同志在内部会议上也谈到过这一点,指出如果我们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人民是会抛弃我们的。”董老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冯啸辰汗了一个,看来这位董老真不是普通人啊,随随便便就能够引用内部会议上的话,估计也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吧董老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冯啸辰一时也难以对得上号,不知道董老到底是何许人也。不过,从董老的言谈中,冯啸辰能够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头脑很清楚、思想颇为开放的老人,在他面前,冯啸辰是不用隐瞒什么的。

“其实,我也认为像咱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尤其是与西方还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没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是非常危险和被动的。所以,我觉得像东翔厂这样的三线企业,不能放弃军工主业,哪怕是现在没有订货,科研和生产能力还是要继续保留下去的。一种军事装备的研制,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如果现在不进行研究,等到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我们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