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英雌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兹事体大

第四百八十九章 兹事体大(1/1)

目录

三位起来吧。”

李渊斜靠在榻上,睥睨着跪在地上的三人,抬手虚扶,动作随意至极。

这么多年来,老皇帝已经完全习惯了用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异国番邦的使臣。

在他看来,自东突厥灭亡后,大唐便再也没有平起平坐的对手,吐蕃与原来的吐谷浑的实力并无太大区别,而发生在去年的甘松岭之战就是最好的明证。

赛乳恭顿见李渊态度轻慢,心底不由生出了一股无名景二帝的和亲之策,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为了一雪“白登之围”的国耻而换取积累力量的时间与时机。x

即便是被历代文人学者赞誉为促使汉匈和平六十年的“昭君出塞”,也夹带了不少艺术加工的成分,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汉朝军力强大,匈奴外战屡遭重创,内斗又接连不断,主动请求和亲只为苟延残喘。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种子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工匠三百六十行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佛主的光芒照亮了大地”正如后世藏地民谣里传颂的那样,在原来的时空里,文成公主入藏,为雪域高原带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与手工业技术,吐蕃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文明的大跨越与国力的飞速提升,可唐朝作为和亲的一方又得到了什么呢

十年后,唐朝得到了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强大对手。

当了三十年寡妇且无儿无女的文成公主好歹能够被人传颂千年,其人生结局倒也说不上差,但后来的金城公主就显然苦命多了,唐睿宗前脚才把九曲之地当作她的嫁妆赠给赤德祖赞,没多久吐蕃就以此地为跳板,派遣大论乞力徐领兵十万攻唐。x

而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唐朝与吐蕃大战不下十次,一场和亲非但没能带来和平,反倒让双方数十万计的将士埋骨沙场。

至于可怜的金城公主是怎样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熬完余生的,就仿佛被人刻意地忽略了,汉藏文献与民间传说里都很少提及。

起初唐朝还能把吐蕃的生存空间压缩在雪域高原上,但安氏之乱爆发后,唐军面对彪悍的吐蕃人就彻底落了下风,先失河西走廊,再失安西四镇,西域一去一千年,丝路自此走向衰败。

既然她穿越而来,并拥有了可以左右唐朝外交政策的能力,又何须牺牲掉一个花季少女的人生幸福,再犯唐太宗和唐睿宗那种弊大于利、无异于“资敌”的错误呢

见李曜搁下国书和礼单,禄东赞适时地朗声道:“我们赞普仰慕华夏久矣,自幼学习中原的文化,遣我等使唐,乃欲与陛下冰释前嫌并结翁婿之谊,让吐蕃与大唐互为睦邻,世代友好!”

李渊下意识地看向女儿,眼神里满是询问的意思。

李曜阅罢国书,心中已然有了定计,这时看到李渊投来的目光,不由嘴角噙笑,缓缓说道:“我朝自创立以来,还从未有过和亲的先例,毕竟前朝六次和亲,却只有三十八年的国祚呢。”

李曜每次阐述观点,只要把隋朝拿出来当反面教材,总能得到李渊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一招可谓是屡试不爽。

果不其然,李渊听了神色便是一凝,用非常认真的语气说道:“兹事体大,朕需要与众朝臣详细商议方可定夺。”

禄东赞刚才听闻李曜所言,便知此事不易达成,想起藏于怀中的画像,暗自叹了口气,旋即一扬袍袖,恭谨地对李渊躬身一礼,“既如此,我等就静候陛下的回音。”div

目录
返回顶部